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雍陶

(晚唐詩人)

鎖定
雍陶(805年-?),字國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晚唐詩人。 [3] 
雍陶早年家境困窘,羈旅四方。文宗大和八年(834年),雍陶登進士第,詩名遠播。姚合、賈島、章孝標、徐凝等一時名輩皆稱賞其作。然恃才傲睨,薄於親黨。後曾歷任同州馮翊縣尉、太學助教、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唐大中八年(854年),出為簡州刺史。晚年辭官養病,閒居雅州,傲世而卒。 [4] 
雍陶工於詞賦,善作七言律絕,詩風平淡清雅,《唐才子傳》稱“一時名輩,鹹偉其作”。晚唐張為作《詩人主客圖》,以雍陶為“瑰奇美麗”派及門詩人。《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雍陶詩集》十卷,但今無傳本。《全唐詩》存詩一卷,《全唐文》存文兩篇。 [5] 
國鈞
所處時代
晚唐
出生地
成都
主要作品
題君山》、《城西訪友人別墅》等
本    名
雍陶

雍陶人物生平

雍陶出身貧寒。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進士,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授國子毛詩博士。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出任簡州(今四川簡陽縣)刺史,世稱雍簡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峽,越秦嶺,在江南、塞北許多地方遊歷過,寫過不少紀遊詩。後辭官閒居,養痾傲士。不知所終。工詩。與王建、賈島姚合章孝標等交往唱和。其詩多旅遊題詠、送別寄贈之作,擅長律詩和七絕。
少貧,遭蜀中亂後,播越羈旅,有詩云:“貧當多病日,閒過少年時。”大和八年陳寬榜進士及第,一時名輩,鹹偉其作。然恃才傲睨,薄於親黨。其舅雲安劉欽之下第,歸三峽,卻寄陶詩云:“山近衡陽雖少雁,水連巴蜀豈無魚“得詩頗愧赧,遂通向不絕。
大中六年,授國子毛詩博士。與賈島殷堯藩、無可、徐凝、章孝標友善,以琴樽詩翰相娛,留長安中。大中末,出刺簡州,時名益重,自比謝宣城、柳吳興,國初諸人書奴耳。賓至,必佯佯挫辱。投贄者少得通。秀才馮道明,時稱機捷,因罷舉請謁,給閽者曰:“與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見,呵責曰:“與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馮曰:“誦公詩文,室邇人遠,何隔平生“吟陶詩數聯,如“立當青草人先見,行近白蓮魚未知。”又“閉門客到常如病,滿院花開未是貧。”又“江聲秋入峽,雨色夜侵樓“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贈遣之。自負如此。後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盡橋,乃分衿祖別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於上立候館,改名折柳橋,取古樂府《折楊柳》之義。題詩曰“従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呼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它離恨一條條。”甚膾炙當時。竟辭榮,閒居廬嶽,養痾傲世,與塵事日冥矣。

雍陶主要作品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百三十一首,編為一卷。代表作有《人問應舉》《傷靡草》《僧金河戍客》《公子行》《過舊宅看花》《送蜀客》《題君山》《題情盡橋》《訪城西友人別墅》(一題:城西訪友人別墅)《天津橋春望》《望月懷江上舊遊》等。 [1]  《全唐文》錄存其文二篇。有《唐志集》五卷,今傳。

雍陶軼事典故

話説成都人雍陶,字國鈞,他由於少年時期特別貧苦,加以那時四川內亂,他便只得到處流浪,用他自己的詩句表示就是:
貧當多病日,閒過少年時。
但雍陶在學習上卻非常刻苦用功,所以在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就考取進士,並得到了當時多數名流的大力肯定,從而為他踏入做官一途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但剛開始時,他為人有點“恃才傲物”,而且對親戚朋友也不大去理會。所以,他的老舅李敬之在沒能考上進士卻又受到他這外甥的傲慢對待後,一氣之下就要回到老家雲安去了。在途經三峽時,由於心中憤然不平,李便寫了一首詩來諷刺雍,其中有句説:
地近衡陽雖少雁,水連巴蜀豈無魚?
雍接到這詩,細細體味之下,他很為自己的失禮而慚愧。從此以後,舅甥倆的書信來往就多了起來。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雍陶做上了國子監《毛詩》博士。這時候,雍的詩名越發大了,並且跟一班著名詩人如賈島、殷堯藩、章孝標等都有了來往;而他也因自己的詩作而頗為得意,以為可跟六朝時候的著名詩人謝宣城、柳吳興相媲美了。
當時有一個名叫馮道明的秀才,人們都説他機敏而巧辨;一天,馮來到了雍居住的官所外,要求雍接見他。門衞就問他跟雍使君有何交情,馮就説他跟雍太守是故交。於是馮被引入門去,但起來迎接的雍並不認識馮,遂生氣地斥責道:“我跟你一向不認識,你怎能胡説咱倆有交情呢!”
而這馮道明居然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平時就拜讀過您不少大作,雖説您人不在身邊,但是我們的心靈難道不是相通着嗎?”説完這番話,馮便開始用高亢的聲調念起了雍那比較著名的詩句來:
立當青草人先見,
行近白蓮魚未知。
雍陶一下子就給震住了。此時此刻,只見馮還在往下背誦着:
閉門客到常如病,
滿院花開未是貧。
背了七言,馮便開始背雍的五言詩句道:
江聲秋入峽,雨色夜侵樓……
面對自己這些很為得意的詩歌被人傳誦着,而一向在詩歌方面也頗為自負的雍陶,此時便高興地跟馮交談起來。而且在馮辭別時,雍由於對方愛慕自己而深表感動,遂拿出了一筆頗為豐厚的禮物贈給馮,讓他作為路費,並以志自己的深切謝意。
業已出任雅州刺史的雍陶,這種自負的作風依然如故。而雅州城外有一座橋名叫情盡橋,人們送別時,一定要在此處分手。有一回,雍送友人路過這橋,手下人竟嚴肅地告訴他説,老爺現在就可以停住腳步了,因為您已經到了“情盡橋”。雍一聽,心中不覺深為納罕,説:“人們都只説是情感難以窮盡,怎麼會出現感情窮盡的事兒呢?”説罷,他便命手下人速速去拿筆來;此時,他想到古代樂府詩《折楊柳》中的涵義,當即就把這橋的名字改為“折柳橋”。同時,他還把他上述這意見寫成一首詩,並題寫在該橋堍的勒石上: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呼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雍陶這首詩傳出去後,它很快便膾炙人口了。人們在臨別時,即使那些不在折柳橋分別的,也往往會念上雍陶這首詩,以志其深刻的離別之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