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狌。讀shēng,同“鼪”。俗稱黃鼠狼 。又讀xīng,同“猩”。
另有狌狌,是傳説中的一種獸。有的説它是長着人臉的猿獸,也有的説它就是猩猩。
中文名
拼    音
xīng,shēng
部    首
五    筆
QTTG
倉    頡
KHHQM
筆    順
34331121
總筆畫
8
四角號碼
45210
UniCode
A0F5
部外筆畫
5

漢字信息

根據描述的繪圖 根據描述的繪圖
〈名〉
同“鼪”。俗稱黃鼠狼 [yellow weasel; Japanese mink]
狌,鼠屬,或從鼠。——《集韻
又讀xīng,同“猩” [1] 

古籍解釋

集韻》《正韻》𠀤師庚切,音生。《玉篇》本作猩。《爾雅·釋獸》疏王會曰:都郭牲牲欺羽,牲牲若黃狗,人面,能言。《山海經》䧿山有獸,狀如禺,而曰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牲牲。食之善走。《淮南子·畢萬術》歸終知來,牲牲知徃。互詳後猩字注。
又《集韻》桑經切,音星。義同。◎按集韻十五靑韻,猩又與牲別。
又《集韻》息正切,音性。鼠屬。《莊子·秋水篇》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牲。 《集韻》或作鼪。 [2] 

狌狌

《南山經》中有載:“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説的就是這狌狌。
傳説它是一種長着人臉的猿獸,也有説它就是猩猩。狌狌既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而且,這狌狌知道所有過去的事情,但它卻不知道未來的事情,是種即有趣又神秘的怪物,在《山海經》中也有過記載。據説吃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健步如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