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狄鞮

鎖定
狄鞮,讀音dí dī,漢語詞語,指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古地名。 [1] 
中文名
狄鞮
拼    音
dí dī
釋    義
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
出    處
《禮記·王制》

目錄

狄鞮出處

《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慾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孔穎達 疏:“鞮,知也,謂通傳夷狄之語,與中國相知。”
南朝梁·沈約 《均聖論》:“周室受命,經典備存,象寄狄鞮,隨方受職。”後泛指通譯官,翻譯人員。
宋·黃庭堅 《款塞來享》詩:“聖主敷文德,降書付狄鞮。”
清·黃遵憲 《罷美國留學生感賦》詩:“惜哉國學舍,未及設狄鞮。”據《呂氏春秋通詮·慎勢》載:“狄鞮,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曉明案:《周禮》雲:‘象胥掌蠻、夷、閩、越、戎、狄之國使,傳通其言也。’東方曰羈,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三千里內,被服五常,華夏之盛明,故不用象譯狄鞮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俳優、侏儒、狄鞮之倡。”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韋昭雲:狄鞮,地名,在河內,出善唱者。”一説西戎樂名。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郭璞 注。

狄鞮解釋

1.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2.古地名。 [1] 
參考資料
  • 1.    狄鞮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