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狂想曲

(器樂體裁)

鎖定
狂想曲(Rhapsody),在19世紀通常指具有英雄氣概與鮮明民族特色的器樂幻想曲 [1]  。狂想曲一詞源出於希臘語Rhapsodia,指一段古希臘史詩。狂想曲通常由樂器演奏,該體裁根據民間音樂主題創作,並帶有高難度技巧 [2] 
狂想曲一般沒有固定的形式結構,音樂不以明顯的、統一的發展模式與組織性為特點而成,以隨想性、即興性尤其是自由性為突出特徵 [3] 
(概述圖人物:弗朗茨·李斯特
中文名
狂想曲
外文名
Rhapsody
代表人物
托馬謝克、李斯特、勃拉姆斯拉威爾格什温
代表作品
《匈牙利狂想曲》《西班牙狂想曲》《藍色狂想曲》

狂想曲早期發展

狂想曲形成於19世紀早期,然而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史詩中無樂器伴奏吟誦的狂想詩(Rhapsodos),起初的狂想曲類型音樂與當時其他體裁音樂一樣,器樂是依附於聲樂的。後隨着器樂逐漸與聲樂的脱離,出現純器樂獨奏的狂想曲 [3] 
1803年,捷克作曲家托馬謝克,創作了一系列的鋼琴曲,其中六首鋼琴狂想曲最為著名,標誌了“狂想曲”由聲樂體裁轉變為器樂體裁 [4] 

狂想曲發展歷程

狂想曲浪漫主義時期

作曲家勃拉姆斯 作曲家勃拉姆斯
從1868年起,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一共創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一首《西班牙狂想曲》,他開啓了基於民間主題的幻想曲式的狂想曲。在題材上,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是根據匈牙利城市歌曲和舞曲的音調發展而成的鋼琴曲,反映了匈牙利人民的生活和鬥爭,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在結構上,李斯特的狂想曲採用恰爾達什或類似恰爾達什的結構。恰爾達什是一種匈牙利舞曲,由“快”“慢”兩種不同速度的段落交替而成。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結構龐大,集奏鳴曲式、套曲原則、變奏原則、三部性原則為一體 [5] 
捷克大提琴演奏者波佩爾所創作的大提琴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繼承了李斯特的傳統,按照匈牙利民族音樂的格調創作,同時也運用了恰爾達什的結構 [5]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為鋼琴創作了兩首狂想曲,在他的《18首鋼琴小曲》中有4首狂想曲作品,此外還有為女低音獨唱、男生四部合唱和樂隊寫作的《C大調狂想曲》。勃拉姆斯的狂想曲具有抒情、戲劇性和史詩的特點 [5] 
作曲家格什温 作曲家格什温
此後,挪威作曲家斯文德森所創作的樂隊作品《挪威狂想曲4首》,羅馬尼亞作曲家埃內斯庫創作的兩首樂隊作品《羅馬尼亞狂想曲》以及英國作曲家戴留斯創作的人聲與樂隊《阿帕拉契亞,美國狂想曲》,管絃樂《布里格集市:英國狂想曲》和兩首管絃樂《舞蹈狂想曲》仍然採用民族題材,或取材於民族音樂或民間音樂 [5] 
狂想曲發展所呈現另一特點是:以作曲家本人的帶有民間色彩特點的主題寫成的狂想曲。例如,捷克作曲家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的管絃樂《斯拉夫狂想曲3首》以及愛德華·拉羅的管絃樂《挪威狂想曲》 [5] 
謝爾蓋·瓦西裏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所創作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取材於尼科羅·帕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隨想曲,採用變奏曲式的結構。這首狂想曲所呈現的特點是以其他作曲家的主題為基礎所創作而成。

狂想曲印象主義時期

1909年,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創作了《第一單簧管狂想曲》,用強烈的表現慾望創作出帶有色彩性的音樂,開闢了單簧管狂想曲的先例。同年,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創作了管絃樂《西班牙狂想曲》,運用了西班牙特有的民歌和曲調 [4] 

狂想曲20世紀

進入20世紀,在狂想曲創作中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包括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貝拉·維克托·亞諾什以及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温 [4] 

狂想曲中國狂想曲的發展

作曲家冼星海 作曲家冼星海
1945年,作曲家冼星海創作了《中國狂想曲》,這部作品以中國民歌為主題旋律,採用了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特點的曲牌聯套結構 [4] 
自1988年起,作曲家王建民相繼創作了五首二胡狂想曲,分別以雲南、湖南、新疆、西北、內蒙等地音樂素材創作而成 [6] 

狂想曲結構特點

狂想曲由於體裁的靈活、自由,一般沒有固定的形式結構、外貌,採用的曲式種類自然也頗具多樣性。而且狂想曲一般具有較鮮明的民族性,常帶有明顯的匈牙利、波蘭、捷克等民族性格,音樂情緒不加控制,情感奔放強烈而外露,具有自由性的史詩性與英雄性的特徵,往往以流行的民族的或民間的曲調為主要素材,樂曲一般都是色彩性、抒情性與戲劇性並重。此外,狂想曲的音樂以隨想性、即興性,尤其是自由性為突出特徵 [3] 

狂想曲代表人物

時期
作曲家
主要貢獻或交響詩代表作
浪漫主義時期
托馬謝克
托馬謝克的創作標誌了“狂想曲”由聲樂體裁轉變為器樂體裁。
開啓了基於民間主題的幻想曲式的狂想曲。採用恰爾達什或類似恰爾達什的結構。代表作《匈牙利狂想曲》《西班牙狂想曲》
代表作《匈牙利狂想曲》。
代表作《狂想曲OP.79》。
斯文德森
代表作《挪威狂想曲4首》。
埃內斯庫
代表作《羅馬尼亞狂想曲》。
代表作《斯拉夫狂想曲3首》。
代表作《挪威狂想曲》。
謝爾蓋·瓦西裏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
代表作《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印象主義時期
代表作《第一單簧管狂想曲》。
代表作《西班牙狂想曲》。
20世紀
巴托克·貝拉·維克托·亞諾什
代表作鋼琴與樂隊《狂想曲》,小提琴與樂隊《狂想曲》。
代表作《藍色狂想曲》。
中國狂想曲的發展
以中國民歌為主題旋律,採用了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特點的曲牌聯套結構代表作《中國狂想曲》。
代表作《第一二胡狂想曲》。
以上代表人物參考資料來源: [5]  [4]  [6] 

狂想曲相關評價

以狂想曲這種體裁為曲名,是因為它意味着本曲根據民族素材即興創作而成 [7] (日本作曲家外山雄三評)
參考資料
  • 1.    林惠芬主編;陳景娥副主編;陳央,何青,丁倩倩編寫. 大學音樂 基礎樂理與音樂欣賞[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5.09,89.
  • 2.    李德勝編著. 音樂知識手冊 用最少的時間瞭解音樂[M]. 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2.01,283.
  • 3.    王明璐,趙冰峯主編;周密,華磊副主編;胡大衞,張洪亮,鈔藝娟,別志安編委. 大學音樂欣賞[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5.09,177
  • 4.    徐泮. “狂想曲”體裁的音樂史闡釋[D].河南師範大學,2012.
  • 5.    錢亦平,王丹丹著. 西方音樂體裁及形式的演進 修訂版[M]. 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17.01,297-299
  • 6.    孔志軒.來自草原上的當代讚歌 ——王建民《第五二胡狂想曲》創作評析[J].人民音樂,2020,(第6期),18-22
  • 7.    屈斌,劉洪海主編. 大學生綜合音樂教程[M]. 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9.0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