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犢牛白肌病

鎖定
犢牛白肌病是指全身肌肉由原來的紅色變為灰白色到帶黃的白色,犢白肌病一般在出生後10—100天內發生,冬季發病較多。
中文名
犢牛白肌病
原    因
維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
症    狀
突然死亡型
初步診斷參考
步行困難和起立困難

目錄

犢牛白肌病病因

現在認為白肌病和維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有關。維生素E是一種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在青草等嫩綠食物和糟粕、麥子、麩皮等含量較多,但它在空氣和陽光條件下易被氧化破壞,當牛日糧中品質不好的乾草、稻草、塊根類、澱粉糟類過多,使維生素E攝入不足;目前對牛必需的微量元素,鈷、銅、碘、鐵、錳、硒等研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已表明,植物性飼料中硒含量與土壤、水中水溶性硒含量關係密切,在酸性的低硒土壤生產的飼料喂牛,容易引起硒缺乏。現在知道飼料中維生素E和硒的缺乏或減少,是犢牛白肌病的病因。而放牧、增加運動量、興奮、運輸、氣候急劇變化(如低温、風雨)、營養不平衡,則是本病的誘因,有些年份,收割的牧草因遭較長時間的雨淋或因雨水過多,也可能發生本病。

犢牛白肌病臨牀表現

犢牛白肌病的症狀分型如下:
1、特急性型:所謂突然死亡型,這種病例無任何前驅症狀就死亡,在多發地區發生不少,數量不少。突然死亡的原因除骨骼肌變性之外,由於心肌變性而引起死亡。
2、急性型:是白肌病中最多的病型,多數病牛最初的症狀是腹瀉。腹瀉持續2—3天后,元氣大傷,步行和起立變得困難,雖沒有發熱但呼吸加快、流涕,全身肌肉震顫。一些病例還表現為出汗及哺乳、採食困難(舌和下齶諸肌變性)。部分病例臀、背肌肉腫硬,有壓痛。在起立困難的病例,即使人工抬起,四肢也不能支持多久。有近半數的病牛在早期可見到血紅蛋白尿。重症在發病後1日內死亡,多數呈長期經過,但大多不能完全恢復。
3、慢性型(遷延型):跛行或步行障礙是常見的,不時有突然不能站立的病例,多見於日齡較大的犢牛。

犢牛白肌病診斷

步行困難和起立困難雖然可作為初步診斷的參考,但出現紅色的尿更進一步提示,血液檢查可檢出各種酶的活性高度上升,血液硒化,且多數病例血清VE下降,可以確診,如無實驗室條件,屍檢骨骼肌呈灰白色變性可幫助診斷。

犢牛白肌病防治

1、預防:輕症有望治癒,重症治癒希望不大,本病的重點應採取預防。發病地區從母牛分娩前一個月就應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250—1000毫克)或硒(日量亞硒酸鈉0.1—0.2ppm),其他方法如在分娩前以間隔二週注射二次維生素E(一次500—1000毫克),犢牛出生後給犢牛及時注射維生素E100—200毫克或亞硒酸鈉5—10毫克,隔兩週後再注一次。
2、治療:在犢牛發病早期可連續在3—4天分別單獨注射亞硒酸鈉3毫克/50千克體重,或維生素E150毫克/50千克體重或兩者並用。必要時採取保暖等保護措施,如有肺炎或其他疾病發生時,需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