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化勞動

鎖定
物化勞動是指凝結在勞動對象中體現為勞動產品的人類勞動。商品價值包括兩方面:生產資料價值轉移而形成的價值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勞動過程結束後,流動形式的勞動與勞動對象結合成產品 (或半成品),成為物化勞動的形式,即轉化為物,凝結在物之中。物化勞動通常有兩種含義: (1) 作為勞動過程結果,是指凝結在產品中的人類勞動。既包括原已物化在生產資料中的勞動的轉移部分,也包括投入生產過程的活勞動的凝結。正是這一物化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決定商品的價值量。(2) 作為勞動過程的物質條件,是指物化在生產資料上的勞動,有時就是指生產資料,因而又被稱為“死勞動”或“過去勞動”。 [1] 
中文名
物化勞動
外文名
materialized labor
別    名
對象勞動過去化勞動。
定    義
體現為勞動產品的人類勞動
分    類
價值轉移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

目錄

物化勞動定義

物化勞動又叫對象勞動或過去化勞動。
物化勞動 又稱“對象化勞動”或物化產品。凝結在產品中的人類勞動或物化在生產資料上的勞動。
人們從事物質生產,就是人們應用生產工具等勞動資料進行勞動,使勞動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生產出新產品。任何新產品,都是勞動與物相結合的結果。

物化勞動內容

某種新產品生產出來以後,生產這種產品的勞動,便由流動形式轉化為物質形式,亦即凝結在物中,並同物結合在一起,所以稱為物化勞動。體現物化勞動的新產品,除了一部分當作生活資料供人消費以外,還有另一部分作為生產資料進入新的勞動過程,成為勞動得以繼續進行的物質條件。所以,物化勞動在某一次勞動過程結束時,它既是這次勞動過程的結果,又可以成為下一次新的勞動過程的物質條件。由此,物化勞動具有兩種涵義:第一,作為某次勞動過程的結果,物化勞動指凝結在產品中的人類勞動。如果產品是商品,那麼凝結在其中的物化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第二,作為新的勞動 過程的物質條件,物化勞動指物化在生產資料上的勞動,亦稱“對象化勞動”、“死勞動”、“過去勞動”。這往往指的就是原料、材料、燃料、生產工具、廠房等生產資料。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