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頭鎮

鎖定
牛頭鎮位於山東省。 轄有13個行政村,耕地4.06萬畝。
中文名
牛頭鎮
户    數
5506户
總人口
2.1萬人
總面積
58平方公里

牛頭鎮經濟建設

牛頭鎮 牛頭鎮
1995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26%;工農業總產值2.03億元,比上年增長35%;財政總收入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6%;農村經濟總收入2.2億元, 比上年增長37%;農民人均純收入2280元,比上年增加630元;農村儲蓄餘額3500萬元,人均1700元。 全鎮逐漸形成了糧食、菜、棉、果、牧為主的支柱產業。199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億元, 糧食平均畝產1090公斤,總產2300萬公斤;蔬菜大棚發展到3000畝, 韭菜1萬畝,年產各類鮮菜0.65億公斤,實現收入9000萬元;棉花播種面積達到6000畝, 總產皮棉30萬公斤;果園面積達到1700畝,果品總產150萬公斤;擴建養雞場3處,發展飼養大户130個,肉雞出欄突破45萬隻,肥豬出欄5500頭。 鎮村企業發展較快。到1995年底,全鎮鎮村企業發展到22處,其中鎮辦企業12家, 擁有固定資產2300萬元,職工1350人。全鎮產值過千萬元企業2家。1995年,鎮村企業實現利税890萬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鎮辦企業利税416萬元,比上年增長35%。 1995年,全鎮村及村以下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入434萬元,新上和技改項目14個。 [1] 
1991~1995年,全鎮農業發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增長,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農業產業結構更趨優化,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現將糧食、蔬菜、棉花、果品、畜牧生產成就分述如下。 糧食。大力推廣小麥精播、配方施肥、良種繁育、噸糧田開發等科學技術。1991年小麥精播田平均單產425公斤,1994年單產510公斤,1995年達到525公斤,1995年比1994年增產2.94%。全鎮2.2萬畝糧田,畝產由1991年的891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1098公斤,人均佔有糧食由1991年的987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1165公斤。 蔬菜。1991年牛頭鎮蔬菜面積3100畝,1995年達到1.2萬畝,1991年總產775萬公斤,收入1200萬元,1994年收入2800萬元,1995年達到3100萬元。到1995年末,全鎮共建大棚2000個,種植韭菜1萬畝,並重點推廣了韭菜強控早蓋、冬暖式塑料大棚、香椿大棚密植和大棚氣體施肥等新技術、新工藝。 棉花。牛頭鎮是壽光市主要產棉區之一,自1991年以來,每年種植都在6000畝以上,產量在1.4萬擔以上,累計向國家交售棉花6.5萬擔。 果品。全鎮現有果園面積2269畝,另有葡萄、黃桃、棗、鴨梨等,其中棗糧間作面積2000畝,鴨梨2300畝。目前結果面積2000畝,年產5萬公斤。 畜牧。1991年,全鎮以發展肉食雞為突破口,促進了牛、羊、豬、兔、鵝、鴨等飼養業發展。淡水養殖取得了突破性發展,1995年來,全鎮淡水養殖面積1000畝,建成濰坊市最大的淡水養殖基地。畜牧業總收入,1991年281.4萬元,1994年517.3萬元,1995年達到692.5萬元,比1994年增長11%。 葦草生產及加工。牛頭鎮現有葦草1.45萬畝,年產量在1250萬公斤以上,從事葦草銷售、加工的有1200人,年創收入200萬元。 [2] 
鎮、村企業。1991年,全鎮有鎮辦企業9處,村辦21處,個體、聯合體5處,從業人員874人,完成工業生產總值1742萬元。1992~1994年,重點抓了鎮冷拉廠、紙箱廠的技術改造。到1995年,全鎮有鎮辦企業10處,村辦27處,個體、聯合體24處,從業人員1619人。1995年末,完成工業總產值9460萬元,比1994年增長10.4%。全鎮已形成四大企業集團:以冷拉廠為龍頭的鋼材加工集團;以鎮辦紙箱廠為龍頭,吸收鎮造紙廠、牛頭村造紙廠、藺家紙箱廠等12家企業組成的紙業集團;以鎮辦第一鹽場為龍頭的鹽業集團和以鎮建築公司為龍頭的建築安裝集團。主要產品有冷拉型管材、冷彎型鋼材、高深度瓦楞紙、木漿掛麪紙、精製紙箱、優質原鹽等近百個品種。有兩家鎮辦企業連續3年跨入壽光市“百強企業”行列。全鎮鹽田面積達到了1.9萬公畝,1995年生產原鹽1.2萬噸。 交通郵電。全鎮有3號市路、雙馬路、南辛路、卧甲路、劉邢路、傅棉路等主要幹線。1991年全鎮有機動車輛465部,1995年末,全鎮機動運輸車發展到848部,比1994年增加37%。1991年,全鎮擁有1台100門的程控交換機,實現了村村通程控電話,1995年,新上500門程控交換機1台,安裝電話機數已達360部、移動電話8部,郵電業務總量比1994年增長40%。郵電局下設22個儲蓄所,1995年儲蓄餘額達520萬元,比1994年增長40%。 [2] 

牛頭鎮村鎮建設和環保

1995年村鎮建設重點抓小城鎮建設。用於村鎮建設的總投資為600萬元,比上年增加120萬元,新建住宅1.2萬平方米,村鎮居民居住條件和公共設施水平有較大提高,全鎮共有1100人從事建築業。環境保護主要以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多年來,污水入侵造成3000畝糧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對人民羣眾的健康危害很大。1995年投資26萬元,對永甫溝、張僧河污水進行綜合治理,基本解決了污染問題。 教育、文化、衞生、體育。1991~1995年,全鎮大力推行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質量,狠抓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施。1995年,全鎮共有幼兒園17處,學前幼兒入園率為100%,在幼兒園發展的同時,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全鎮共有幼兒教師(含園長)28人;有小學11處,在校學生2610人,入學率達100%,小學教師117人,其中公辦教師25人;中學在校學生1090人,中學教師92人,其中公辦教師49人。1991~1995年考入中專33人,1995年有8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比1994年增長14%。文化生活日益繁榮,全鎮有5支電影放映隊、1支業餘文藝劇團。農户電視機擁有率達98%。衞生事業繼續發展,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鎮有鎮醫院1處,村辦衞生所8處,同時,加強了院村一體化管理,鎮醫院擁有B超、200mAX光機、激光治療儀、多普勒、心電圖機、電動洗胃機等先進醫療設備,鎮辦合作醫療全面普及。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加強。1995年,在市以上各項體育比賽中獲獎牌5枚。鎮辦中學為濰坊市體育傳統學校。 計劃生育。全鎮村村建起了計劃生育服務室,人口增長連續5年保持穩中有降,1995年人口出生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0.93‰、5.03‰。人口學校開展活動率達100%,羣眾對計劃生育政策的應知應會率達85%以上,已婚育齡婦女節育措施率達89.9%,晚婚晚育率達100%。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