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頭河

(山東古南四湖水系支流)

鎖定
牛頭河是山東古南四湖水系支流。

目錄

牛頭河簡介

明洪武元年(1368年),黃河決曹州雙河口,東流入魚台。適逢大將徐達北征,為軍用需要,乃開塌場口(今南陽鎮南調嘴村附近)引黃入泗,並開挖自塌場口至濟寧西耐牢陂(今任城區安居北)長90裏的運河。在耐牢陂口建永通閘,上經芒生閘通南旺,東經永通閘達濟寧,下經塌場口通谷亭,後謂之舊運河。明宣德八年(1433年)、成化十一年(1475年)兩次疏浚更名永通河。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挖成通航後,牛頭河不再通航,大旱時引黃濟運。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浚牛頭河,引水入微山湖濟運。清咸豐八年(1858年),濟寧知州盧朝安主持重浚牛頭河83裏,以泄坡水。

牛頭河船閘

牛頭河先後建永通閘、永通下閘、廣運上閘、廣運閘共4座。
永通閘 位於濟寧西20裏耐牢陂口(今任城區安居鎮北),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二月開工,三月二十日告成。金門寬一丈六尺五寸,高一丈二尺一寸。1964年該閘改建為小型泄水閘,排除上游坡水。
永通下閘 亦稱明鏡閘,北距永通閘2裏。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漕運總兵陳鋭主持興建。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挖成通航後,棄而不用。
廣運上閘 北距永通下閘80裏,位於南陽北吉家淺(今南陽鎮管閘村附近),明弘治四年(1491年)建。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挖成通航後,棄而不用。
廣運閘 北距廣運上閘8裏,位於南陽閘西里許(今南陽鎮柳溝村附近),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漕運總兵陳鋭主持興建。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挖成通航後,棄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