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蹄嶺戰役

鎖定
1949年7月,解放戰爭進入到關鍵時刻,安康成為解放陝南和進入大西南的關鍵。我軍攻破胡宗南第3道防線後,胡宗南部急調三個半軍,置重兵於安康城南的牛蹄嶺,企圖憑藉天然屏障,負隅抗頑;7月23日,19軍55師向牛蹄嶺發起了進攻,經過近40個小時的激戰,19次反覆爭奪的拉鋸戰,共殲敵69軍、27軍、新3軍各一部共2550多人,至25日取得了牛蹄嶺戰鬥的勝利,有力配合了我軍主力在大西北戰場上的作戰和向大西南側後運動,實現了中央軍委以18兵團和19軍牽制、滯留胡宗南集團於秦嶺地區的戰略意圖,拉開了解放安康、漢中的序幕。 [1] 
名    稱
牛蹄嶺戰役
發生時間
1949年7月23日
地    點
縣河鎮牛嶺村、牛嶺溝村
參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55師
結    果
勝利殲敵2500餘人
參戰方兵力
19軍55師163團、164團
傷亡情況
1500餘人

目錄

牛蹄嶺戰役背景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舉行陝中戰役,於20日解放西安,並擊退胡宗南、馬步芳、馬鴻奎所部的聯合反撲。此時,胡宗南將主力部署於秦嶺一帶,調九十八軍、二十七軍加強陝東南防務,二十七軍率先開進白河、竹溪佈防。
當時陝南前線力量的對比,與全國各主要戰場作戰的形勢不同,陝南國民黨軍隊在數量上比解放軍佔優勢,且續有增加。5月中旬,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五十五師、五十七師,為配合野戰軍進軍大西北,奉命進至湖北鄖陽黃龍灘地區集結,經休整,於21日西進,先後解放白河、竹溪、平利三縣城。7月10日,解放軍強攻關班子及平利一線,擊潰國民黨主力六十九軍及九十八軍一個團。18日,又突破平利縣城至女媧山的百里防線。20日,國民黨軍隊退至安康大、小牛蹄嶺和狗脊關一帶,據險扼守。九十八軍殘部在洛河街與人民解放軍作戰後,潰退嵐皋。牛蹄嶺為安康門户,位於新城東南,黃洋河西畔,山嶺重迭,居高臨下,極為險要。為繼續西進解放安康,解放軍陝南前線指揮部,首先部署攻佔牛蹄嶺,殲滅守敵。 [1]  [2] 

牛蹄嶺戰役戰鬥經過

7月21日,解放軍五十五師、五十七師沿漢自公路向安康挺進。人民解放軍安康軍分區部隊在茶店子,磨溝鋪一帶牽制敵人。22日,五十五師先頭部隊一六三團於狗脊關、藥王寨擊潰敵三十一師九十三團兩個營,並配合左翼沿太平寨,泰山廟插入八道河之一六五團一營,殲滅敵軍一個連、一個炮排,殘部撤向西北方向。解放軍一六三團追至縣河口,控制鞍梁鋪(代字埡),蘆家山,並與五十七師龍王寨部隊取得聯繫,就地警戒。當時,陰雨連綿,道路泥濘。解放軍一面偵察牛蹄嶺地形,一面作好戰鬥準備。五十七師一七〇團予23日拂曉攻佔大帽山(大廟山),控制黃洋河以東高地,掩護主力部隊行動。23日黃昏,解放軍以兩個團兵力摸夜攻佔牛蹄嶺陣地,於24日拂曉前控制小牛蹄嶺及石頭寨(土地堂)。 [2] 
24日零時,進攻牛蹄嶺戰鬥打響,一六三團經一小時激戰,即佔領小牛蹄嶺陣地,敵組織兩次反撲均被擊退。至二十四日三時許,我全部奪取了小牛蹄嶺主要陣地,並繼續打退敵人五次反撲。敵復集中一個營,集團衝鋒爭奪該陣地,我軍因傷亡過重,彈藥不足,澈出戰鬥。二十四日四時許,我一六三團一個營,又從正面向反撲敵攻擊,激戰一小時,重新奪回陣地,敵又連續三次反撲,因我後續部隊未到,再次撤離該陣地。
十二時許,我又組織一六三團二營全部、一營兩個連,向敵發起攻擊,十三時再次佔領該陣地。敵又反撲七次未逞。我增援的五十七師一六九團從該陣地出擊,打退了敵人。與此同時,我一六九團佔領大牛蹄嶺、石頭寨,繼續向北發展,連奪三個山頭。當時因小牛蹄嶺已失,受敵側翼火力影響,敵對大牛蹄嶺及塔子梁主陣地未曾佔領,而敵約一個連的兵力,迂迴我石頭寨陣地被擊潰後,於十七時又分兩路向我石頭寨反撲未逞。十八時左右,再次以一個團的兵力反撲,我部三面受敵,遂撤至石頭寨扼守。敵又組織兵力向石頭寨反撲,我一六四團全部投入戰鬥,與敵反覆衝殺,加上五十七師一七一團二營的增援,堅守住了陣地。當我調整部署時,敵又乘機向正面衝擊,前沿陣地被突破,一七一團二營即從左翼出擊,配合正面部隊打退敵人反撲。直到一六三團最後恢復小牛蹄嶺陣地,戰地形勢好轉。
敵退到石頭寨及大牛蹄嶺以北塔子梁陣地。我部即迅速組織夜間出擊,十九時敵向安康逃竄,我部追蹤至黃土梁,俘敵九十二團一部後,拂曉前進至安康老城西關。左翼一六五團進至磨石樑時,敵早已逃走,即沿漫坡嶺搜索前進。二十四日十四時,佔領靈官廟(觀音廟)一線,十九時在敵撤退中,一個連直奔黃土梁,準備奪取老城。此時因敵主力已撤至江北,二十七軍三十一師一個團在敵江北火力掩護下仍據守老城。因當時攻城條件尚未成熟,我部奉命於二十六日轉移至平利地區休整。在爭奪牛蹄嶺的激烈戰鬥中,解放軍英勇衝殺,浴血奮戰。敵軍傷亡慘重,遺屍遍溝壑。我軍也付出一定代價,孟俊奇副團長壯烈犧牲。 [1] 
牛蹄嶺戰鬥連續進行近40個小時,主陣地得而失,失而得,反覆爭奪數十次,俘敵官兵552名,打死打傷2023名。解放軍也付出傷亡千餘人的代價,予25日奉命停止進攻,主力東移平利地區休整。 [2] 

牛蹄嶺戰役評價

牛蹄嶺戰役是十九軍在安康外圍進行的一次山地攻堅戰,其激烈、壯觀程度,在該軍建軍史上僅次於參加淮海戰役中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整個牛蹄嶺戰役連續進行40多個小時,主陣地得而失、失而得,參戰雙方反覆爭奪19次。此次戰役有力配合了彭德懷指揮的第一野戰軍解放大西北陝中戰役的全面勝利,實現了中央軍委以十八兵團和十九軍牽制、滯留胡宗南集團於秦嶺地區的戰略意圖,讓劉、鄧的第二野戰軍順利實現西南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戰略。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安康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安康縣文史資料選輯 第1輯 安康和平解放:安康,1990:4-7
  • 2.    安康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安康縣誌.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38-639
  • 3.    三秦大地上的紅色印記丨牛蹄嶺戰役發生地漢濱區  .羣眾新聞網(轉自陝西日報).2021-04-02[引用日期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