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

鎖定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北京市鴻賓樓餐飲有限責任公司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鴻賓樓全羊席以羊首開始,以羊尾結束,依次上菜,有條不紊。全羊席所有菜品的名字中不見一個“羊”字,望風坡、龍門角、蜜肥糕、焦溜脆、燈籠鼓、鞭打繡球、夜明珠等雅緻的命名方法更顯示了傳統文化的特點。 [6] 
2008年6月7日,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68。 [4] 
中文名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申報單位
北京市鴻賓樓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遺產編號
Ⅷ-168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歷史淵源

北京鴻賓樓開業於清代咸豐三年(1853),是一家主營清真風味菜餚的老店,原址設在天津,1955年遷入北京經營。因此席系承清末傳統而來,故特避慈禧太后生肖屬羊之諱,雖用全羊,菜名中一“羊”字,而是結合菜餚特徵,冠以優雅的別名,如以羊眼、脊髓為主料的菜稱“鞭打繡球”,以羊肝為主料的菜稱“紅葉含霜”等。 [1]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工藝特徵

清代宮廷以高檔次的全羊席招待信仰伊斯蘭教的賓客。清末民初全羊席盛行於市肆酒樓,鴻賓樓的名廚宋紹山等在師承前人的基礎上對之進行豐富完善,創制出有120道菜餚的特色宴席。全席以羊為主料,因材施藝,結構完整,佈局縝密,且有循章扣法之功。 [1]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工藝流程

鴻賓樓全羊席
鴻賓樓全羊席(7張)
全羊席在所有的菜名中不露一個“羊”字,可謂“食羊不見羊,食羊不覺羊”。例如“明開夜合”就是用羊眼皮製成的,而“紅葉含霜”則是選用上好羊肝切成薄片炸制而成,顏色微紅,再撒上少許白鹽,以“紅葉含霜”命名可見其想象力之豐富。 [8]  宴席以羊首開始,以羊尾結束,依次上菜,有條不紊。僅就羊首部位而言,頭頂為“麒麟頂”,燜制;後腦肉為“金冠”,扒制;腦為“雲頭”,燴制;耳中段為“順風”,熗制;眼皮肉為“户皮”,灼制;羊耳的後邊肉為“核桃肉”,炸制;羊鼻骨下面的肉為“望峯坡”,烹製;鼻脆骨為“明骨”,蒸制,如此等等。 [1]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傳承保護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傳承價值

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在中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雅緻的命名方法更顯示了傳統文化的特點,在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傳承狀況

鴻賓樓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為了傳承和弘揚全羊席製作技藝,專門成立了全羊席研製小組,在經理藺素琴的領導下,朱長安作為研製小組的技術骨幹認真研究全羊席的菜譜和相關資料,深入挖掘,反覆試驗,刻苦攻關,歷經半年多的時間,終於使全羊席重現人間。 [7]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傳承人物

朱長安,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 [7]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保護措施

2000年為恢復、挖掘失傳多年的全羊席,鴻賓樓飯莊於同年10月18日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以在職技師為主要成員並聘請退休技師、社會飲食文化專家近20人的鴻賓樓全羊席研發小組。經過一年的挖掘、整理、座談、論證和技師們的近百次的試驗研製,終於在2001底初步研製成功推向市場得到同行及社會美食家的認可,並兩次刊登在中國烹飪雜誌。同時作為鴻賓樓的後輩為2003年鴻賓樓建店150週年獻了一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厚禮。 [5] 
自2008年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來,鴻賓樓在西城區委區政府和西城區文委的關心指導下,在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鴻賓樓飯莊為保護、傳承和發揚全羊席製作技藝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北京華天飲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3]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牛羊肉烹製技藝(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展覽中展示。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