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樹銀

鎖定
牛樹銀,男,漢族,生於1952年5月,河北省昌黎縣人,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導,中共黨員,河北地質大學二崗教授,學科帶頭人,河北省特等勞模。 [1] 
2015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 [2]  2019年9月,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3] 
中文名
牛樹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昌黎縣
出生日期
1952年5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位/學歷
學士/本科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構造地質學
職    務
河北地質學院資源學院院長
發表論文數目
16篇(截至2019年7月) [4] 
職    稱
教授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牛樹銀人物經歷

197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同年到河北地質學院(現河北地質大學)任教;
1991年,被地礦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4年,被地礦部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6年,首批入選“地礦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培養計劃”;
1996年,獲地質礦產部、河北省教委科技先進;
1998-2000年度,“石家莊市勞動模範”;
1999年,獲國務院 “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入選教育部“高校骨幹教 師資助計劃”;
2003年,被評為“第三屆河北省優秀科技 工作者”, 同年獲首屆“河北省教學名師獎”;
1991-2002年,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或自然科學基金獎二、 三等獎9項;
1996-2002年,任資源環境與工程系主任;
2003年,任資源學院院長。
牛樹銀 牛樹銀
多年來一直從事構造地質學和構造成礦控礦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後主講過多門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
“九五”以來,主持完成省、部攻關、重點、地質大調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餘項科研項目,在研3項。多項成果具有一定開創性,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出版專著5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科技譯文10餘篇。在理論上取得重要進展,在地質找礦實踐中取得重要突破(潛在經濟效益巨大)。為河北省地質找礦及老區人民脱貧致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河北省國土資源廳河北省地質調查院、華北地質勘查總院等單位聘為技術顧問;被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等聘為兼職博士研究生副導師。
牛樹銀長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業績突出 [5]  。在教學方面,堅持為本科生、研究生授課,注重教書育人,愛崗敬業;重視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以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在科研方面,追蹤世界地學發展前沿,自主創新性提出“幔枝構造成礦理論”,首次明確提出金、銀等成礦物質主要來自地球的核-幔源(地球深部),通過地幔熱柱多級演化,呈反重力作用向上遷移至地殼淺部;建立了幔枝構造典型礦牀系列成礦模式,在張宣、冀東、太行山等地區攻深找盲預測中效果顯著,並在多省份得到了很好地應用推廣。
出版專著17部,發表論文120餘篇。

牛樹銀地質科學獎

2019年9月,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3] 

牛樹銀先進事蹟

牛樹銀教授治學嚴謹,成績突出。
於1991年、1994年被原地質礦產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
1996年入選首批“地礦部百名跨世紀科枝人才培養計劃”,
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入選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
2003年被評為首屆“河北省教學名師獎”,
2007年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學科帶頭人,
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科帶頭人。
獲省、部級獎勵11項,出版專著8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文章20餘篇)。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際合作、中國地質大調查、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5項。
在地質找礦領域提出了“幔枝構造”成礦理論,這不僅為新一輪地質找礦指明瞭方向,並且在找礦實踐中取得重大突破,在河北河南山西內蒙古等省區廣泛推廣。
以身立教,以德育人,他多次被學校評為“教師標兵”、“科研標兵”,還被評為首屆“河北省教學名師”。被河北省評為“河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9年被河北省評為“河北省特等勞動模範”。
撰寫的《幔枝構造理論與找礦實踐》、《幔枝構造與資源環境》等專著受到地質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翟裕生院士、裴榮富院士為其專著作序,還被多家地質礦產勘查局(隊)用作專業培訓教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