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山

(陝西安康牛山)

鎖定
牛頭山,位於陝西省安康城區西北39公里處,屬花園、譚壩兩鄉的界山,山體南北長114公里,東西寬13公里,面積182平方公里,是市境中部最高的山峯.,地形險要,山勢巍峨.,主峯頂有“望京石”(恨京石),海拔1547.5米。
中文名
牛山
南北長
114公里
東西寬
13公里
地    址
陝西省安康城區西北39公里處

牛山地理位置

舊志所載“八景”之一的“牛山疊嶂”即指此山。清朝李國麒《興安府志.古蹟志》載:“牛頭山(即牛山.原注)在州北九十里,為州境羣山冠,上有泉不涸不溢,禱雨輒應。《雍太記》黃巢谷,在金州牛山。《州志》牛頭山,綿亙百餘里,高入雲漢,有金牛洞,即昔人掘劍刺黃妖獸處,又其巔有五硌山,峯巒錯亙,又有蠟燭山,青峯插天,以形似名。”.清人王希舜賦詩云:“金州形勝渺重關,翠嶂丹巖絕可扳。極目斜陽興廢遠,樵人指點是牛山。”

牛山歷史背景

牛山 牛山
牛山廟石刻像,矗立牛山廟外路旁,共3尊,高主依次是0.9米、0.45米、0.35米,其中兩尊無頭。宋代以後器物。清朝李國麒《興安府志.古蹟志》載:“牛頭山(即牛山.原注)在州北九十里,為州境羣山冠,上有泉不涸不溢,禱雨輒應。《雍太記》黃巢谷,在金州牛山。《州志》牛頭山,綿亙百餘里,高入雲漢,有金牛洞,即昔人掘劍刺黃妖獸處,又其巔有五硌山,峯巒錯亙,又有蠟燭山,青峯插天,以形似名。”。清人王希舜賦詩云:“金州形勝渺重關,翠嶂丹巖絕可扳。極目斜陽興廢遠,樵人指點是牛山。” 山上有“牛山廟(忠惠王廟)”、“金牛洞”(即掘劍斬黃妖獸處)、防禦石城,帥旗礅等遺蹟。牛山又以其山形似牛頭而得其名。關於牛山的傳説有許多,有的説是金牛下山,從老君關過河,但凡金牛過處,都冠一“牛”字,如”牛蹄嶺”、“牛蹄鋪”、“牛跡河”、“牛頭店”等。有的説金牛過漢江,將糞屙在河中,所以漢江出沙金;有的説黃巢率義軍在此山練過兵,每日練畢,立在“恨京石”上,面北祈禱盟誓,要推翻唐朝,掃平西京。

牛山神話傳説

廟碑 牛山廟碑,此碑嵌於牛山廟牆壁內。牛山廟創建於宋代,後世屢經改建維修。皆立碑記載,現存碑刻17塊,其中乾隆四十六年(1781)所立石碑較有價值,碑高1.73米,寬0.67米。碑首書“牛山廟碑”四字,碑文記載當年重修牛山廟事,並歷述牛山廟修葺情況。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廟碑:元代至正十四年(1355)鐫刻,金州訓異黃理先撰文,記述平章榮祿公增修寺廟始末,現碑存西安碑林。牛山廟石刻像,矗立牛山廟外路旁,共3尊,高主依次是0.9米、0.45米、0.35米,其中兩尊無頭。宋代以後器物。
牛山廟石刻像,矗立牛山廟外路旁,共3尊,高主依次是0.9米、0.45米、0.35米,其中兩尊無頭。宋代以後器物。
傳説故事
據碑文記載,民和元年,巴山地區風調雨順,莊稼也獲得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豐收,老百姓的生活逐漸富饒,許多百姓更是紛紛操起祖先流傳下來的釀酒技術,各種茶樓、酒肆更是歌舞昇平、顧客來來往往、熱鬧非凡,大街上到處都瀰漫着酒香,而且還有大江南北的許多江湖人士更是慕名前往巴山來品嚐這種美酒。這種現象不僅引起了天庭各路大仙的注意,而且還引出了一段神牛巴山醉酒的神話故事。某一天,守天庭之門的神牛乘着天將打盹的時候,偷偷的掙斷鎖鏈溜下天庭,循着酒香找到了巴山鎮,躥到一農家的酒窖裏偷喝這種美酒。待天將發現神牛不見時,嚇的全身直冒冷汗,連忙飛奔上報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更是大驚,一面傳令召集諸位天庭大仙前來商議,一面調派各路天兵天將火速下界搜捕神牛。看眾仙議論了半天仍沒有結果,太白金星便獻計道,我們不如火速派人邀請王母娘娘前來,用其窺天寶鏡察得神牛的具體位置時,再派天兵天將將之擒來。沒有其它辦法,玉皇大帝便派人去請王母娘娘攜帶寶鏡前來。不久,王母娘娘便攜帶寶鏡前來,運起法力搜索了沒多久,便發現神牛醉卧之地,諸仙即火速趕往,查明事由,稟明玉帝,玉帝聽後,又怒又奇。想那神牛,歲逾萬年,克勤執守,身經百事,對於天庭的稀奇之物都不屑一顧,又何以為這一凡間釀酒出此窘態而違反天規,遂親自駕起五彩祥雲前往查其原由。未到其處,就先聞到一股奇香,清香怡人、醉人心脾,至前一看,原是巴山鎮農家自釀美酒,只見其體態豐盈清冽,俏而不單,隨上前親酌一口,果然其醇和綿長,雍容之間厚而不滯,遂解其神牛卧醉巴山之由,玉帝也由衷地讚歎道:好酒!雖知是佳釀惹禍,神牛之罪,原可諒解,但天規不可違,玉帝惻隱之心又動,左右為難。此時,太白金星看出玉帝之意,遂獻計道:既然神牛如此貪戀人間佳釀,何不罰它卧守巴山,即能常年與美酒相伴,又可守護巴山這一人間佳釀使其能流芳百世呢?此計令玉帝甚滿,隨即下旨曰:令神牛頭露於地面守護巴山,讓這美酒佳釀世代相傳。後來,牛頭山的故事也漸漸被人們傳誦開來,許多知名人士更是慕名前來瞻仰牛頭山的風光、品嚐這種巴山美酒。每逢秋收過後,巴山人總是將自家剛剛出窖的大缸美酒抬出來,聚集在牛頭山上相互品酒、鑽研交流傳統的釀酒手法和工藝,不斷的完善和提升祖傳的釀酒絕活。時至今日,忠厚勤勞的巴山人相繼開發出的開缸酒等產品已遠銷四方、享譽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