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牙齒草

鎖定
牙齒草是眼子菜科眼子菜屬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白色,多分枝,常於頂端形成紡錘狀休眠芽體,並在節處生有稍密的鬚根;莖圓柱形;浮水葉革質,披針形,沉水葉草質;托葉膜質,頂端尖鋭,呈鞘狀抱莖;穗狀花序頂生,具花多輪,開花時伸出水面,花後沉沒水中,花小,花被片綠色,雌蕊2枚;果實寬倒卵形;花果期5-10月。 [2] 
牙齒草分佈於中國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地,朝鮮、日本、印度等國家亦有分佈,常生於池沼、湖泊、水溝及水稻田中。繁殖方式一般為根莖繁殖和種子繁殖。 [3] 
牙齒草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消腫、消積、驅蟲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急性結膜炎、痢疾、黃疸、水腫、淋病、白帶、血崩、痔出血、小兒疳積、瘡癤腫毒等症狀。牙齒草還是餵豬、餵魚的優良飼料。 [3] 
中文名
牙齒草
拉丁學名
Potamogeton tepperi A. Ben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亞    綱
雙子葉植物綱
沼生目
亞    目
眼子菜亞目
眼子菜科
眼子菜屬
亞    屬
眼子菜亞屬
牙齒草

牙齒草形態特徵

眼子菜科眼子菜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白色,多分枝,常於頂端形成紡錘狀休眠芽體,並在節處生有稍密的鬚根,節上生芽及鬚根,節間長8—10釐米,莖從根狀莖或沉沒於水底的雞爪狀冬芽萌出,圓柱形,黃綠色至黃紅色,分枝,節間伸長,深水中的長10釐米以上,近於水面的長4—6釐米,節上生不定根;托葉膜質,頂端尖鋭,呈鞘狀抱莖,生葉柄腋內,粉紅色,膜質透明,浮水葉革質,披針形,沉水葉草質,長漸尖,長3—5釐米,抱莖,上部分離,脱落;沉水葉互生,葉柄細長,長4—10釐米,葉片綠褐色,膜質透明,線狀長圓形,線狀橢圓形,先端漸尖或鈍圓具尖凸,長8—12釐米,寬1.2—2釐米,中脈明顯,平行側脈4—5對,較細弱,其間斜行細脈極多數,鮮時清晰,幹後不明顯,沉水葉葉片多於花期之前漸次腐爛,僅有葉柄殘存,因而常被誤認為“沉水葉葉柄狀”。浮水葉在莖枝上部互生,對生,或因頂部節間短縮而成叢生狀;葉柄綠色,常粗壯,長4—8釐米,粗達2毫米;葉片淡綠色,背面常呈綠褐色,周緣多為紅褐色,堅紙質,長圓形,寬橢圓形,先端急尖或鈍而具尖突,基部闊楔形、近圓形,全緣,長6—12釐米,寬3—6釐米,平行側脈7—9對,與中脈均在上表面平坦,背面中脈隆起,側脈下凹,其間橫行細脈極多數,但幹後極不明顯;花序生枝梢葉腋,直立水面;佛焰苞粉紅色,透明,長圓披針形,先端長漸尖成尾狀,長3—4釐米,基部寬約1釐米,花序柄綠色至紅褐色,圓柱形,長8—9釐米,粗2—3毫米,由基部上彎;穗狀花序頂生,具花多輪,開花時伸出水面,圓柱形,長3—5釐米,粗4—5毫米,花密集;花瓣4,淡黃綠色,瓢形具爪,長1.2毫米,寬1.5毫米,邊緣外翻,爪長1—2毫米,果期宿存;花葯4,淡黃色,無柄,着生於花瓣瓜上,藥隔扁,藥室長圓形,下部伸長夾持花瓣爪,外向縱裂,花粉淡黃色;雌蕊2枚,有離生心皮2—4,子房淡紫色,卵狀圓柱形,背部腫脹,長於花葯,花柱不明顯,柱頭圓形,暗紫色;胚珠1,彎生,着生於子房內壁的中下部,花後沉沒水中,花小,花被片綠色;果黃綠色,寬倒卵狀,斜卵形,腹面平齊,背面腫脹具2—3條稜或脊,先端具偏生的短喙,長約3毫米,粗約2.5毫米;花期5-10月。 [2] 

牙齒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3300米,為水稻田的主要有害雜草;常生長於池沼、水稻田、水溝、小河、水塘,積水沼澤和湖泊中。 [3] 

牙齒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地,日本、朝鮮、印度等國亦有分佈。 [1]  [3] 

牙齒草繁殖方法

牙齒草繁殖方式一般為根莖繁殖和種子繁殖。 [3] 

牙齒草主要價值

牙齒草藥用價值

牙齒草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消腫、消積、驅蟲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急性結膜炎、痢疾、黃疸、水腫、淋病、白帶、血崩、痔出血、小兒疳積、瘡癤腫毒等症狀。 [3] 

牙齒草經濟價值

牙齒草還是餵豬、餵魚的優良飼料。 [3] 
參考資料
  • 1.    牙齒草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7-14]
  • 2.    姜北,白族藥用植物圖鑑,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04,第81頁
  • 3.    聶紹荃等主編,黑龍江植物資源志,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3.12,第7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