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牙根外吸收

鎖定
牙根外吸收(External Resorption)是指牙根表面發生的進行性病理性吸收。該病無明顯臨牀症狀,多在X線片檢查時發現,嚴重的外吸收可導致牙齒喪失。
西醫學名
牙根外吸收
英文名稱
External Resorption
所屬科室
五官科 - 口腔科
傳染性
無傳染性

牙根外吸收發病因素

病因至今並不十分清楚,有報道認為與牙骨質的損傷有關。根據已有的臨牀報告,牙根吸收發生與以下情況有關。
1.牙齒外傷後、咬合創傷和牙周組織炎症的情況下,患牙常出現牙根外吸收。
2.牙根局部的壓力作用,如頜骨內囊腫,腫瘤或阻生、埋伏牙的壓迫作用。
3.某些口腔科的治療過程,如無髓牙用高濃度過氧化氫漂白治療,可引起牙頸部外吸收;正畸治療以及自體牙移植或再植後引起的外吸收也不少見。
4.全身性疾病,某些造成體內鈣代謝紊亂的系統病,如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或亢進、鈣質性痛風,Gaucher病,Paget病等。
5.原因不明的特發性外吸收,表現為多個牙、廣泛的、迅速進展的外吸收。

牙根外吸收發病機制

牙根吸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前期牙本質(內吸收)或前期牙骨質(外吸收)受到損害;
(2)損傷區存在有害刺激物、發生炎症反應。

牙根外吸收病理生理

牙根表面類牙骨質層消失,牙骨質出現蠶食狀小凹陷,逐漸進展到牙本質;凹陷內可見破骨細胞。
根據病理特徵可分為:
1. 表面吸收。
2. 炎症性吸收。
3. 置換性吸收。

牙根外吸收臨牀表現

1. 患牙可長期無任何症狀,僅於外吸收發生相當量後在X線片上顯示牙根表面深淺不一的蟲蝕狀缺陷。
2. 炎症性吸收時,周圍有X線透影區。
3. 置換性吸收時,牙周膜間隙消失,牙槽骨直接與根面附着,呈骨性愈着(ankylosis)。
4. 嚴重的進行性根外吸收,牙根全面吸收導致冠脱落。如再植牙發生的外吸收。

牙根外吸收疾病治療

1. 正確處理外傷牙齒,可以防止外吸收的發生。
2. 根管內封置氫氧化鈣製劑可防止牙根外吸收的發生和進展。
3. 除去壓迫因素,如調整咬合、拔除埋伏牙、腫瘤摘除。
4. 牙頸部的外吸收,可在相應的牙周或牙髓治療後充填或修復。 [1-3] 
參考資料
  • 1.    Tronstad L.Root resorption- etiology, termin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Endod Dent Traumatol,1988, 4(6):241-252
  • 2.    Trope M.Cervical root resorption:J Am Dent Assoc,1997, 128 Suppl:56-59
  • 3.    王嘉德,高學軍.牙體牙髓病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