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牌樓灣古民居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杉木鄉安樂村)

鎖定
幾百年的古老建築羣鑄就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古戲樓的出現有效地揭秘了黃梅戲發源地之爭的真相,殘垣斷壁道出了曾經輝煌的歷史滄桑,一點一滴的歷史痕跡揭示着這座古老建築羣的興衰。
中文名
牌樓灣古民居
地    點
黃梅縣安樂村牌樓灣
風    格
磚木結構,呈台梁穿鬥式
出現時間
730多年前

牌樓灣古民居簡介

曾經的輝煌何時才能再一次被點燃,讓我們拭目以待。當今黃梅的經濟快速發展給牌樓灣帶來了機遇,黃梅戲的發源地-------牌樓灣將會嶄新的面貌展現給人們,讓當年的牌樓灣更加輝煌騰達。希望政府部門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牌樓灣的經濟建設,開發牌樓灣旅遊景點區,使得更多的人來牌樓灣旅遊及投資辦廠。

牌樓灣古民居地理位置

牌樓灣古民居位於黃梅戲發源的故鄉——黃梅縣安樂村牌樓灣,古民居距今已有73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藴。黃梅縣位於黃梅縣位於湖北省東端,大別山尾南緣,長江中下游結合部北岸,為鄂、贛、皖三省交界。
牌樓灣非去不可 牌樓灣非去不可
黃梅區位獨特,交通極為便利。境內國道縱貫南北,柳界公路橫跨東西,長江黃金水道過境59.2公里,京九、合九鐵路過境73公里,並在境內交匯;滬蓉高速公路黃(石)至黃(梅)路段,京福高速公路黃梅至小池路段均已建成通車。鐵路、公路、水運構成三縱四橫的交通格局。九江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把黃梅縣與九江市連成一體,九江的航空、航運優勢已為我所用,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使黃梅成為鄂、贛、皖三省交界的”金三角”。 [1] 

牌樓灣古民居歷史文化

牌樓灣非去不可 牌樓灣非去不可 [2]
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倪姓始祖 倪應朋遷入牌樓灣東北邊定居,耕作習武,繁衍生息。建有堂屋一棟兩重,民居30餘間。乾隆十八年,陶姓遷徙外地,牌樓因故遭毀.
牌樓灣古民居 牌樓灣古民居
清乾隆二十年,桂姓始祖桂世會(字朋蘭)出資購買陶姓全部田地、房產,並定居牌樓灣。桂崇文重學,勤勞耕作,經商發家。率領族人自建磚窯,大興土木,廣佈產業,使牌樓灣呈現出長盛不衰局面。現存的古民居建築羣大部分為當年所建,石牌樓後因戰亂被毀。牌樓灣,始建於宋、興盛於明清,其古民居建築羣和青山綠水互為點綴,那古意今韻並美,山歌畈腔同酣,實為“鄂東一絕”。 [3] 

牌樓灣古民居建築特徵及風格

牌樓灣飛去不可 牌樓灣飛去不可
牌樓灣古民居建築羣,背依蟠龍山,整個建築面東朝西,呈弧狀佈局。現保存最為完好的44間南側祖堂,面寬三至五開間,一進四重或五重,設左右廂房。內部皆為磚木結構,呈台梁穿鬥式,每棟房屋之間有小巷連接貫通,為典型村落式民居。內有黃梅戲樓、天井走廊、園門、板門隔牆花窗,房屋樑架上方及門窗雕刻花紋古拙幽雅、巧奪天工;屋檐下及隔牆上,配以黑線條繪有動物、花卉、文房四寶等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4] 

牌樓灣古民居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牌樓灣非去不可 牌樓灣非去不可
牌樓灣古民居經過省級、市級、縣級單位的認真評估分別於1989年、2001年先後被列為黃梅縣、黃岡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牌樓灣古民居古戲樓

牌樓灣古民居 牌樓灣古民居
牌樓灣古戲樓,是迄今黃梅縣歷史最久、保存最好的古戲樓。它是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縣的重要見證,對傳承黃梅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據黃梅戲史料記載:牌樓灣離黃梅戲發源地多雲山、紫雲山不足3公里,周邊村灣黃梅戲著名班社林立、名伶輩出,歷來就有濃郁的戲曲氛圍。清乾隆年間,桂姓為當地旺族,愛戲、看戲、聽戲、演戲、傳戲之風盛行,以擁有一座戲樓顯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每逢時令節日、農閒季節、重大喜慶,都邀請黃梅戲名伶在此聚集獻藝,名震八方。

牌樓灣古民居旅遊前景的優勢及不足

損壞的古蹟
損壞的古蹟(3張)
黃梅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破額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遠的靈潤橋、毗盧塔,造型奇特。馳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於唐,盛於宋,是我國佛教禪宗的主要聖地。現今距牌樓灣三公里的五祖鎮正在開發五祖旅遊景區,可以利用這一難得的機遇進行宣傳,可以帶動牌樓灣古民居的旅遊產業,增加當地經濟收入,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但是由於古民居人為破壞比較嚴重很多,導致許多珍貴的古蹟斷垣殘壁,甚至消失;加之沒有某個組織、某個單位或者某個私人投資修復古民居,並且宣傳牌樓灣古民居的力度不夠,使得很多人不瞭解牌樓灣古民居的悠久歷史。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