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營房

(軍事術語)

鎖定
營房隨着國家常備軍隊的出現而產生,隨着軍事制度、戰爭方式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演變。
中文名
營房
解    釋
軍事設施

營房古代及近代時期

古代,冷兵器的射程和破壞性十分有限,建築技術落後,營房簡陋並與作戰工事融為一體,兼有供官兵作戰間隙休整、食宿和作戰防禦等多種功能。中國的長城、要塞的城牆和城門,以及西方國家的古城堡,都是兼有供軍隊食宿和作戰防禦等功能的軍事設施。營房最早建於迦太基和古羅馬。16世紀,西班牙開始興建營房。17世紀,法國開始興建。1724年,俄國彼得一世將軍隊由居住私人住宅改為居住官房,並於1741年在聖彼得堡修建了第一批營房。19世紀下半葉,俄國施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後,由於軍隊數量增多,開始大規模進行營房建設。中國古代軍隊多住用營帳,少量借用民房。南北朝時,北齊將宿衞兵安置在京城內的“軍坊”居住。唐代後期實行招募制,在一些城市和要地建造了固定的軍營。宋代,營房得到進一步完善,“興國四營”不但建有單身士兵居住的集體宿舍,而且建有大量的官兵家屬住房,具備了良好的軍事訓練和住用條件。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營房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住用條件進一步改善。清朝,湘軍的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可分別保障1.7萬名官兵住用。八旗軍在北京香山腳下建設的健鋭軍營,有房屋930多間,可供1萬多名官兵和家屬住用。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軍政部軍需署設營造司,新建了大批營房。20世紀20年代,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在井岡山黃洋界修建守衞哨口的營房。50年代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從朝鮮回國後,建造了大批簡易營房。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建造了大批靠山、分散、隱蔽式營房。70年代,集中力量在邊防海島建造了一批營房。70年代末,開始對全軍營以下部隊住房進行大規模整治,逐步改善成佈局相對集中、配套設施完善、住用功能齊全的營房。

營房現代時期

現代營房已與作戰工事完全分離,且功能齊全、設備完善,成為專供軍隊和平時期生活、訓練和戰備的基地。①按住用對象分為機關用房、部隊用房、院校用房、醫院用房、科研單位用房等。②按使用現狀分為在用營房、空閒營房、租賃用房等。③按耐久年限分為永久性營房、臨時性營房。④按使用功能分為:機關辦公用房,包括辦公室、指揮室、會議室等;宿舍,包括集體宿舍和家屬宿舍;公共用房,包括文化活動中心、軍體館、服務社、食堂等;專業用房,包括教學、科研、醫療、通信、裝備修理等用房;招待用房,包括軍內人員招待所、官兵家屬臨時來隊接待用房等;庫房,包括各種裝備、車輛、機械、物資等庫房;附屬用房,包括鍋爐房、變電室、水泵房等。⑤按層數分為單層營房、多層營房、高層營房等。⑥按結構類型分為磚(石)木結構建築、混合結構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鋼結構建築等。隨着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軍事指揮、作戰方式、軍事裝備、通信技術和軍事訓練將更趨現代化,營房的類型將更加多樣,功能將更加齊全,更趨於集約化、智能化、生態化。專業營房增多,營房設施設備將更加註重功能完善、配套。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