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燜鍋酒

鎖定
燜鍋酒 [4]  是雲南紅河兩岸的哈尼族自釀自飲的白酒,哈尼族燜鍋酒有着悠久的釀造歷史,根據哈尼族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 [1]  記載追溯,可到春秋戰國時期 [3]  。在2018年5月“哈尼族燜鍋酒”被收入紅河州第五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 
中文名
燜鍋酒
別    名
燜鍋酒
普遍原料
高粱、紅谷、稻穀、玉米、小麥、大麥、蕎麥、青稞、糯谷
非普遍原料
薯、粟、稗子
發酵工藝
固態發酵
蒸餾特點
一次蒸餾、甑內取酒
品質特點
棉柔回甘
產地名稱
雲南省紅河州

目錄

  1. 1 非遺傳承
  2. 2 釀造工藝
  3. 選料
  4. 泡糧
  1. 燜糧
  2. 蒸糧
  3. 降温
  4. 下曲
  5. 糖化
  1. 發酵
  2. 蒸餾
  3. 取酒

燜鍋酒非遺傳承

2017年哈尼族燜鍋酒成功申報雲南省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哈尼族燜鍋酒釀製技藝 [2]  》於2018年被列入紅河州第五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州級傳承人胡凱倫先生。

燜鍋酒釀造工藝

燜鍋酒選料

選擇哈尼人自耕自種的收倉禾穀:如玉米、大麥、小麥、紅谷、糯谷、高粱、蕎麥等帶殼穀物為原料,要求顆粒成熟飽滿,無黴爛、無雜質。

燜鍋酒泡糧

帶殼穀物糧食按配料表比例混合後,倒入料缸沖洗去塵土和雜質,用木棍輕輕攪拌均勻,滿水靜置一天,使原料吸收一定的水分,第二天再換清水沖洗乾淨。

燜鍋酒燜糧

泡洗過的穀物要在鐵鍋裏燜煮,水量高出糧面,加蓋燜水,待糧食裂口率60%左右,把水瀝乾鏟入木甑。

燜鍋酒蒸糧

糧食入甑後加蓋蒸,等汽圓蓋半小時後,打圓翻抄,直到糧食裂口率在90%以上,用手指壓糧食顆粒柔軟彈性,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出甑。
哈尼族自釀酒蒸糧 哈尼族自釀酒蒸糧

燜鍋酒降温

蒸好的糧食温度較高,倒入竹蓆不斷揚抄降温。

燜鍋酒下曲

待品温降至人體同温後下頭道曲,按原料比例撒藥曲拌勻,緊隨後下二次曲。
下頭道曲 下頭道曲

燜鍋酒糖化

拌好曲的原料裝入篾筐(或木箱)內,用稻草或棉被捂嚴實,過上幾天,有明顯的水解液俗稱“酒娘”滲出,手指壓原料顆粒柔軟,蜜甜香氣撲鼻,口嘗蜜甜,可微帶酸味,即可入罐發酵。
糖化中的帶殼穀物 糖化中的帶殼穀物

燜鍋酒發酵

哈尼族的自釀酒發酵儘量會選用陶器做發酵罐,糖化後的帶殼穀物倒入發酵罐中,用樹葉鋪蓋然後用泥土糊封發酵,並送入發酵室。
原料不同發酵時間不等,大約30~100天左右,發酵好的穀物形成酒醅。
因雲南南部的氣候因素,哈尼族燜鍋酒的發酵室明顯區別於其他白酒,哈尼人對發酵室的有益菌羣的維護要求相對嚴格。
發酵室牆壁上益酒菌羣繁殖茂盛 發酵室牆壁上益酒菌羣繁殖茂盛

燜鍋酒蒸餾

哈尼族燜鍋酒的蒸餾器具土稱:木甑子,由天鍋(錐形)、木、地鍋、材灶,自上而下的四部分組成;
露天蒸餾的木甑子 露天蒸餾的木甑子
首先,地鍋加水,用於蒸餾過程中形成水蒸氣;木甑坐在地鍋內,用布條做好密封;
再把發酵好的酒醅,放入木甑內的木屜上,木屜與地鍋水面有一定空間方便水蒸氣快速上升;
然後把陶製接酒灌放入木甑,坐於酒醅上;
最後,蓋上加入冷水的天鍋,在蒸餾過程中,需要勤換天鍋內的冷水,防止上下同温後,無法冷卻木甑內上升的酒分子。

燜鍋酒取酒

根據固定時間,材灶熄火後,打開天鍋取出接酒罐。燜鍋酒出酒率較底,一般100斤穀物可出30斤酒。
開甑取酒 開甑取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