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燕山蛩

鎖定
燕山蛩(Spirobolus bungii)是倍足綱山蛩目山蛩科的1種動物,也是山蛩屬的模式種。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體由多數環節組成,從頸板到肛節約有體節54個(雄性53個)。觸角1對,長5mm,其基部二側各有50個單眼集結排列戍三角形,似複眼。第1節無步肢,第2-4節各有步肢1對,自第5節至肛門,每節步肢2對,各步肢6節,末端具爪。多棲於陰濕地區。食草根及腐植質,觸之則蜷縮不動,並放出惡臭。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別    名
金環馬陸(俗稱)
中文學名
燕山蛩
拉丁學名
Spirobolus bungii
二名法
Spirobolus bungii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多足動物亞門
倍足綱
山蛩目Spirobolida
山蛩科Spirobolidae
山蛩屬Spirobolus
燕山蛩Spirobolus bungii

燕山蛩形態特徵

體長約12cm,寬約0.7cm ,觸角長0.5cm,末端有4個以上圓錐狀感覺體。頭鞘平滑,前中央有一縱溝。觸角基部後每邊約有50單眼集結,排成三角形,似複眼。從頸板到肛節共計54枚(雄性53枚),表面光滑,圓形。約自第六背板以後,每個側面各有1對臭腺孔。第一節缺步肢,第二至第四節各有步肢1對,自第五節起至肛節前,每節有步肢2對,各步肢具6節,末端有爪。生殖肢由第七節步肢變成。胸板成弱V形,前肢由一闊基節及一側板向後包裹,端肢弧狀,有不明顯的分節。軀幹背面黑褐色,後緣淡褐色,前緣蓋住部分淡黃色。頸板深褐色。步肢黑褐色,最後1對色淡 [1] 
全體呈圓筒形,黑褐色。頸板前、後緣和其他體節後緣都具有金黃色的橫紋。雄性個體52-55節,多為53節。體長68-80毫米,體寬6-7。雌性比雄性稍大。顎唇部有1單唇基節。觸角甚短,分8節,第2節最長,末節短小,頂端有4個感覺圓錐體。眼羣由40-50個單眼組成,近於三角形。頸板前側緣有緣溝。尾節末端不突出,無小尾。肛扉膨脹,無楞緣,其後緣超過尾節末端。肛鱗頗寬,約為其長度的3倍。
雄性生殖肢包裹在膜囊內。前生殖肢環抱着後生殖肢,腹板呈倒V字形,基節具有直達中間的內葉,端肢向內彎曲。後生殖肢粗壯,末端呈鈍爪狀,基部的前股節突起短,末端平截,小於端肢長度的1/2,基節瘦長,與匙狀的基節內突癒合。

燕山蛩分佈範圍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

燕山蛩生活習性

行動遲緩,以落葉等腐殖質為食,有沿樹向上攀援的習性。受到刺激後,側身盤繞呈環狀,發散特殊臭氣。
生境分佈:多棲於陰濕地區。食草根及腐植質,觸之則蜷縮不動,並放出惡臭。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採集炮製:春、夏、秋季均易捕捉,捕捉後蛆以開水燙死,曬乾,入藥前以糖和麩子炒黃,去頭足,足備用

燕山蛩藥理研究

1.對精原細胞的抑制作用千足蟲乙醇液及幹足蟲二甲基亞碸液對小鼠精原細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以千足蟲二甲基亞碸提出液對小鼠精原細胞的抑制作用較好,陽性率較高的濃度為8mg/ml,眼與某些精原細胞法陽性的合成藥如環胞苷(8mg/ml)相同,比環磷酰胺(16mg/ml)小。
2.對小鼠實驗性皮膚癌的治療作用小鼠以些0.1%20位甲基膽蒽丙酮溶液滴於背部肩胛間,給各藥10多次後,皮膚蒼白粗糙,逐漸形成腫塊,經病理確診為鱗癌,與千足蟲乙醇提取物及二甲基亞碸道提取物結果表明千足蟲乙醇提取物治療後陰轉率闊高達33.3%,與抗癌藥爭光黴素的療效36.4%相似 [2] 
毒性與毒理
小鼠尾靜脈注射千足蟲乙醇溶液,千足蟲二甲基亞碸溶液,千足蟲丙二醇溶液LD50分別為3.05g/kg、4.16g/kg,10.00g/kg。局部有刺激作用,偶有過敏,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燕山蛩醇醚提取物給小鼠腹腔注射及腐的半數致死量(LDs)為2733±0.156克/千克(插補法)。小鼠亞急性毒性試驗中,發現給藥組動物肝臟枯否細胞腫脹,肝竇擴張,肝細胞略呈萎縮狀態,萎縮程度隨劑量增大而稍重,其餘指標、血常規等均正常。犬亞急性毒性試驗中,心、肝、腎等臟器均未見病理改變 [3] 
參考資料
  • 1.    黎躍成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第92頁
  • 2.    楊倉良主編,動物本草,中醫古籍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第87頁
  • 3.    李軍德,黃璐琦,曲曉波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志 上 第2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6,第4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