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燕山外史

鎖定
《燕山外史》是清代陳球創作的文言中篇才子佳人小説,八卷,成書於清嘉慶四年(1799)左右。 [5] 
作品敍述明永樂時竇生繩祖與繡州女子愛姑的悲歡離合,仍為老套的才子佳人故事。而全篇三萬餘字,竟全以駢文寫作,承唐傳奇《遊仙窟》之風範,實為小説中的別格。 [6] 
作品名稱
燕山外史
作    者
陳球
創作年代
清代乾隆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字    數
31000

燕山外史內容簡介

小説敍明永樂時燕人竇繩祖就學嘉興與貧女李愛姑相戀同居,但其父迫令與宦族結親,致使愛姑流落風塵。愛姑幸得俠士救助,復與竇生重聚。然而又不為正妻所容,竇生遂與愛姑離家出走。適逢唐賽兒之亂,兩人離散,竇生回家而家產已空,正妻亦改嫁他人,失散的愛姑這時回來再與竇生相聚。當年竇生及第,累官至山東巡撫,迎愛姑入官署如命婦。愛姑生子求乳母,應聘者竟是竇生往昔的正妻。此婦欲謀害竇生,被俠士所殺。竇生受牽連,幾經曲折才得昭雪,最終辭官與愛姑仙去。 [2] 

燕山外史創作背景

作者取明代馮夢楨《竇生傳》為骨幹,加以敷演,寫成此書。 [1] 

燕山外史人物介紹

【李愛姑】女主人公,明永樂年間浙江嘉興人。父為制鞣器、賣炊餅的小市民,早喪,依寡母過活。生得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為神玉為骨,豔慧非凡,雖粗服亂頭,不掩天生麗質。十五歲時,書生竇繩祖因避雨至其家,愛其美貌,以重金求聘,她並不為金錢所動,但當聽説竇生因眷戀思念她而患重病時,她心神不安,徘徊不定,默默為竇生祈禱,終於答應其婚事。婚後生活美滿,但不久竇生為科考而離開,她日夜思念。一金陵鹽商聞其美,以千金買通其母,假造竇生書信來迎,及至金陵,始知中計,她觸石覓死。鹽商恐致人命,將其母女遣出,而被老鴇誘至青樓,她因母病瀕危,權為棲身。其母死後,她勵志守身,眾不敢犯,後由竇生友人馬遴接至家中。竇生迫於父命,入贅于山東一宦家,後藉故南歸,由馬遴處知她消息,欲迎歸,又遭父喪而推遲,宦家催竇生回山東,竇遂攜愛姑同往。至宦家,愛姑備受凌辱,與實逃歸。途中被兵衝散,她暫避於尼庵,後與人結伴返鄉。她操持家務,織績以供生計,鼓勵竇發奮讀書,以博功名。竇中進士,歷官至山東巡撫。她隨住任上,生一子,所僱乳母正是宦家女,其家破敗後改嫁,因夫死子亡而為傭。她不計前仇,待以客禮。後與竇生尸解成仙。
【竇生】男主人公,名繩祖,字繼芬,作品中均以竇生稱。明永樂年間人。本燕山望族,自先輩便定居於浙江嘉興。其父為富商,營運于山東、四川等地。他貌如冠玉,學富五車,襟懷灑落而不佻達。偶於春遊時因避雨而至李愛姑家,慕其美貌,一見傾心,以重金求於其母,其母允之,而愛姑不苟從。他因此相思成疾,朋輩欲引他人移其情,他毫不動心,終於感動愛姑,與之結合。二人相親相愛,生活美滿,但婚事揹着其父,不久被發現,竇生被催回,迫於父命而入贅于山東一宦家。他不願仰承宦家鼻息,藉故出走。在金陵遇到友人馬遴,時愛姑因被騙而流落南京,為馬收留。他欲稟告父母而後迎娶,返鄉後適值父喪,不久宦家又催之返山東,遂攜愛姑同往。 [1] 

燕山外史作品鑑賞

燕山外史主題思想

受清中葉包括性靈思潮在內的人文主義思潮影響,《燕山外史》在思想上也表現了一定的批判性和進步性,這種批判性和進步性首先表現在對封建禮教和程朱理學的背離傾向上。小説開頭寫道:“自有佳人,總稱絕世;從無名士,不悦傾城。”卷二中又寫道:“成千古之美談,總屬至情相結;秉五行之秀氣,誰無大欲所存也哉。”這些議論,都肯定了男女相悦的“情”和“欲”純粹出自人的自然本性,具有天然的合理性。
歌頌女子才德之美,是人格平等意識的反映,也是反封建禮教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説中的李愛姑是一個塑造得比較好的人物。她靈心慧舌,天分甚高,竇生教她讀詩經、作曲譜、下圍棋、學書法,均進展甚快;教她學習吟詩作賦,“幾乎青欲勝藍”。初戀時,愛姑不重金錢重人品,不輕易答應竇生的求愛,顯得既多情又莊重;面對鹽商的騙婚,她觸石覓死以明其志;被騙玉青樓,她勵志守身,凜然不可侵犯;貧困之時,她勤儉持家,親自耕織以維持生計,並勸勉竇生奮發讀書。後苦盡甘來,所僱乳母正是曾百般虐待她的竇生前妻,她又不計前嫌以禮相待。在一連串的磨難之中,她顯得堅貞、剛強、大度而又富有遠見。較之才子佳人小説中七歲寫詩就能壓倒羣英的才女們,愛姑這一形象顯得更為真實可信。
《燕山外史》的批判性和進步性還表現在對當時專制政治黑暗的揭露上。小説寫到了永樂年間的唐賽兒起義,雖然稱唐賽兒為妖婦,但也揭露了官府在連年大災之後不救災恤民,反而橫徵暴斂、中飽私囊,對交不出賦税的災民酷刑榜掠的事實,深刻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真正原因,這在當時來説是非常大膽的。小説對明初政治黑暗多所揭露,竇生岳父是個致仕官員,他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侵田奪產,搶奪民女,可謂罪惡昭彰。竇生為人正派,為官時除奸打惡,為民解困,結果觸怒柄臣,“擠排迭出”,“謠琢叢興,務欲置於死地”。小説還寫到了朝廷中結黨營私、惡人當道的情況,“舉朝同識羊何,成黨鹹依牛李”,“豺狼得志,方當道於明廷;煙煙何心,屢弄人於白晝”,批判矛頭直指封建朝廷,這在當時是非常大膽的。《燕山外史》還多次提到了明初的靖難之役,對最高統治集團內部骨肉相殘的政治鬥爭和濫殺無辜的殘暴政治也多所揭露。 [7] 

燕山外史藝術特色

《燕山外史》中用典頗多且貼切自然,能夠在推動敍事的同時,拓展讀者的想象空間,達到味長情深的效果。小説中有一段愛姑傾心於竇生時的心理描寫便大量用典。愛姑憐惜竇生堅無轉移的情誼,心道:“竭力磨磚,尚期作鏡,誠心點石,直欲成金。賢豪刻苦之功,類皆如是;士女交歡之事,何獨不然?”此處便是以磨磚成鏡、點石成金的典故類比愛情,以説明唯有堅定不移才能收穫真愛。隨後一段更是句句用典。
“誼若深投,天女奚難下嫁;緣如固結,月娥豈肯上奔。縱有忍人,安能絕物;從無尤物,不足移人。羅什吞針,猶涉魔緣之擾擾;姜嫄履拇,尚感神道而欣欣。何況樓上綠珠,原知報主;座中紅拂,夙解憐才。”
此段文字連用了天女、月娥、羅什、姜嫄、綠珠、紅拂的典故,旨在證明愛情中最核心最偉大之物是情感,而非門第、功名等外在因素。作者並未直言,但典故中包含的故事已表達此意。此處通過典故的象徵作用表達作者的未盡之意,觀點清晰,所用語言不失辭藻的裝飾美,無疑是寫作極為成功的一段駢文。
典故化敍事是一種特殊的敍事方法。儘管典故大多短小精悍,其中包含的內容卻是多方面的。首先,對小説本身而言,典故的出現屬於一種暗喻手法。作者用隱秘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給當前發生的事件確定性質或者導向下一步發展的線索。其次,典故本身又包含了一個小説事件之外的故事。這個故事中藴涵着豐富的文化意義,引發讀者的想象。因此在典故出現之處,事實上存在着歷史故事與當前故事的交錯,典故內故事與典故外故事的融合,兩個故事的張力極大增強了小説的內藴,擴大了小説的容量,延伸了讀者的閲讀想象空間。 [3] 
內故事與外故事間的張力並不僅存在於正向用典中,有時候反向用典因其富含反諷之意,在這種張力的影響下更添“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燕山外史》中最為典型的一段是竇生想要與愛姑共赴巫山,但被愛姑拒絕,他一人黯然獨宿,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後一段描寫竇生心理活動的文字便一連用了“王猷返棹”“阮籍回車”“陳蕃之榻”“管輅之牀”四個典故。然而此四個典故中涉及的人物皆是高潔、脱俗的代表,用在表明竇生對愛姑的情感仍舊停留在迷戀色相的一段描述之後似乎有些不倫不類,但實際上卻產生了強烈反差,達到反諷效果:一方面否定了竇生的行為,另一方面又未嘗不是表達作者對竇生未來情感昇華的期待。
《燕山外史》表現了典型的抒情化特徵,它注重敍述者、讀者與人物三者對事件的主觀感受。這種特徵主要表現在小説重視景物描寫和抒情氛圍的營造,將情景事融於一體,共同完成推動敍事、塑造人物的任務。
中國散體小説通常不怎麼描寫風景,即使有所涉及,也往往寥寥數語,十分簡略,《燕山外史》的藍本《竇生傳》便是通篇罕見風景描寫。駢體在描寫風景方面卻有着十分悠久的傳統,六朝時候便有許多描寫山水的駢文名作,如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等,因此《竇生傳》中片言隻語的敍事寫景,《燕山外史》無不敷演出百千字的駢儷辭章。 [3] 

燕山外史作品評價

現代文學家魯迅《中國小説史略》:“專主詞華,略以寄慨”的書。當談到它的題材時,魯迅説道:“其事殊庸陋,如一切佳人才子小説常套,而作者奮然有取,則殆緣轉折尚多,足以示行文手腕而已,然語必四六,隨處拘牽,狀物敍情,俱失生氣,姑勿論六朝儷語,即較之張鶯之作,雖無其俳諧,而亦遜其生動也。” [4] 

燕山外史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緒五年(1879)上海廣益書局石印本: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上海江左書局石印本;掃葉山房石印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1913年上海大戒書局石印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春民文藝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説選刊”排印本。 [5] 

燕山外史作者簡介

陳球,字藴齋,嘉興(今屬浙江)人,諸生,家貧,以鬻畫自給,工駢儷,喜傳奇。 [8] 
參考資料
  • 1.    苗壯主編.中國古代小説人物辭典:齊魯書社,1991.05:第79-80頁
  • 2.    石昌渝主編.中國古代小説總目 文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09:第569頁
  • 3.    段淼. 清代駢體小説《燕山外史》藝術新探[J]. 湘南學院學報, 2020, 第41卷(4):58-61,79.
  • 4.    薛綏之主編.魯迅雜文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07:第196頁
  • 5.    張兵主編.500種明清小説博覽 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第1166頁
  • 6.    閔寬東,陳文新,劉僖俊著.韓國所藏中國文言小説版本目錄: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02:第299頁
  • 7.    張蕊青.《燕山外史》與性靈文學思潮[J].江海學刊(南京),2003,(第6期).
  • 8.    閔寬東,陳文新,劉僖俊著.韓國所藏中國文言小説版本目錄: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02:第2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