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雪

(王松著長篇小説)

鎖定
《熱雪》是王松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22年12月。 [1] 
《熱雪》聚焦於鄉村振興,呈現鄉村改革的艱難歷程。《熱雪》故事的中心問題是圍繞農村土地流轉,以及由此引發的矛盾衝突,主要集中於趙家坳這樣一個地域空間,刻畫了趙老柱、肖圓圓、十三幺等人物。 [5]  王松善於寫人物,該小説中的人物都具有時代性,既有理想,又接地氣,文中融入了很多地域文化、民間文化、評劇文化,從文學上繼承了民族性、民族風格、民族氣概的創作風格。 [4] 
作品名稱
熱雪
作    者
王松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38萬字
首版時間
2022年12月

熱雪內容簡介

該小説重點塑造了一系列以村長趙老柱為代表的新時代農村的新人物,同時從歷史沿革、文化振興,尤其是大農業的建設給農民帶來的新變化和新的精神面貌等等多角度描寫了鄉村的變化,揭示了在農村生產結構轉型過程中,在新與舊、集體與個人、國家大局與小家利益的衝突中,人們內心的起伏和變化。 [4] 

熱雪作品目錄

打通兒·夾鍾
第一章 姑洗
第二章 仲呂
第三章 蕤賓
第四章 林鐘
第五章 夷則
1 告狀
2 三條腿,一窩邊兒
3 三岔口
4 能人窩
5 麼蛾子
6 擦邊球兒
7 屎殼郎變知了兒
1 張先生
2 趙碌碡和趙五
3 打漁殺家
4 抵嘴兒菩薩
5 隱情
6 “黑特”緣
1 張三寶
2 醫活馬
3 架馬子
4 又告狀
5 犯太歲
6 糊塗架
7 曹廣林
8 燉大魚
9 隔牆有耳
1 “撞”出來的話
2 抬槓鋪
3 畫大餅
4 楊三姐和陳世美
5 茶蓮子
6 唱評戲,還是唱梆子
7 竄天猴兒
8 小小鳥兒
1 肖圓圓
2 餐廳風波
3 小楊河邊
4 耕地裏的糧食賬
5 泵房之爭
6 知音
7 名人張少山
8 兩個“猴兒”
9 搭擂台
10 從“金旺1號”到“金旺2號”
11 “褲子規律”與“零酒原理”
12 打醉猴兒
第六章 南呂
第七章 無射
第八章 應鐘
第九章 黃鐘
第十章 大呂
1 繞彎子
2 流轉之地
3 一是一,二是二
4 借地
5 變戲法兒
6 按不倒的葫蘆
7 隔山炮
8 言之又在不言中
1 臨江驛
2 請A角兒
3 程弓
4 “補笊籬”
5 辦店慶
6 一物降一物
7 旦碰旦
1 戲中人
2 宋佳
3 白啓明
4 戲蟲兒
5 “鎖林囊”
6 捉放曹
7 定方案
8 貨拉拉
9 梧桐灣
10 “鬧冬雪”
1 車禍
2 高興事
3 搬救兵
4 承諾
5 CT報告單
6 好馬也吃回頭草
7 朋友論
8 連環套
1 熱地
2 驢皮影兒
3 哥兒倆變爺兒倆
4 顧己不為偏
5 樹身不動樹梢白搖
6 去“束大”
7 欠東風
8 小姑奶奶
9 趕農時
10 情歸娘娘廟
尾聲 太簇/代後記 一次脱胎換骨的“馬拉松” [2] 

熱雪人物介紹

肖圓圓
高考填報志願時,她選擇填報農學專業。雖然出國留學,但肖圓圓決定回到趙家坳。對於年輕的留學生來説,“返鄉”情結難能可貴。肖圓圓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在和村主任趙老柱交談中,意識到現代化農業和傳統農業的區別。但她在趙家坳實地考察中又認識到,農業知識運用到實際並非易事,理論要經過實踐檢驗。肖圓圓學習了“金旺有機農業聯合體”的成功經驗,實地考察時發現有機農業聯合體已把東金旺和西金旺兩個村耕地連成一片,水利系統統籌規劃,排灌網渠縱橫交錯,形成了渾然一體的秩序,“金旺聯合體”為趙家坳村集體農業發展振興提供了範例。與牛教授的交談中,肖圓圓瞭解到有機小麥,對於在趙家坳發展有機農業有了初步規劃,決定註冊新企業“梧桐灣有機農業發展股份+”。
肖圓圓作為“返鄉新人”,對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促進趙家坳集體經濟有着重要作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堅毅果敢,畢業後返鄉為趙家坳村集體做貢獻,她用實際行動證明“返鄉新人”的決斷力和行動力。同時肖圓圓善於和村民溝通,和村主任趙老柱成為知音,也成了十三幺最信任的人。肖圓圓的成功離不開其父親肖大鑼的教育和引領。肖大鑼創辦了天行健集團,他腦子靈活嗅覺敏鋭,站在時代發展前沿,能敏鋭地抓住創新點,主動融入時代浪潮,真正做到與時俱進。用十三幺的話來説,肖大鑼既是聰明人也是明白人,既有本事也有能力。當然,作為“返鄉新人”,肖圓圓的形象,還存在“狹窄”的一面,人物的成長過程不夠細節化。作家對新人的成長關注不充分,而更多是從“返鄉”出發設計人物。 [5] 
趙老柱
趙老柱有個綽號叫“抿嘴兒菩薩”,作為村長一方面要有原則,另一方面也得有人情味,可謂典型的“中間人物”。故事開頭“打通兒”部分,趙老柱堅持要在太極酒樓掛賬,凸顯了他固執的一面,同時開場就將矛盾激化,就如評戲中的開場起着“造勢”的作用。隨着故事的推進,趙老柱的形象才逐漸豐滿圓潤了。作為村主任,趙老柱對於農村有着清醒認知,與此同時駐村幹部張三寶的出色工作也讓他意識到農村的兩極分化問題,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會導致矛盾激化。在趙家坳推動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趙老柱和肖圓圓、十三幺、曹廣林、蔫有準兒等人積極溝通,最終實現了趙家坳現代化“大農業”發展。 [5] 

熱雪作品鑑賞

《熱雪》作為鄉土題材作品,延續着鄉土文的學寫作傳統,也透露出新時代氛圍。王松創作《熱雪》時並不致力於對地域文化的深刻描摹,但又在另一種無意識中穿插着“文化記憶”。《熱雪》之中,王松對於文化積澱的熔鑄主要通過“評劇”表現。評劇是一種孕育在冀東鄉土民間的地方劇種,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熱雪》和《暖夏》創作原型都是天津寧河,寧河號稱“評劇之鄉”。積澱的歷史文化土壤,為小説創作提供了獨特的歷史和民俗文化氛圍。文中提到“海州縣不僅是評劇之鄉,也真稱得上是戲窩子”。所謂評劇之鄉,説的是評劇作為特定劇種,在某個地域的發展歷史和普及狀態,評戲窩子的內涵更豐富了,它不僅體現了普及範圍,還表現了一種風俗乃至民俗的文化形態。《熱雪》對於“評戲”的運用貫穿作品始終,“天地之風氣正,則十二律定矣”。一方面是文章小標題設置上,選用“十二律”,“十二律”又剛好和十二個月份相對應。“十二律”是古代漢族韻律學名詞,分別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小説開篇選用“打通兒”做標題,是指演戲開場前,武場先打的一通鑼鼓傢伙,預示着好戲要開場了。小説開篇以趙老柱在太極大酒樓吃飯後要求掛賬,卻被“十三幺”和“大眼燈”拒絕,由此引發了矛盾衝突,作為開場情節衝突確實激烈,也契合評劇的開場氛圍感。除了標題的獨具匠心,每章節開頭都選用評劇經典片段,與每章內容巧妙形成“互文”效果。
除了標題和評劇經典片段,文中對話時大量運用“戲詞”。“趙老柱對自己的記性很自信。但就像戲詞裏唱的,百密也有一疏。”“用一句戲詞説,言之又在不言中。”“用句戲詞説,那才叫生不如死。”“這才真應了那句戲詞兒,人心不足蛇吞象。”對於“戲詞”的巧妙運用一方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積澱色彩,另一方面戲詞增加了文化內涵,具有化繁為簡的通俗效果。小説的一些人物愛好評劇或專業學過評劇,比如“十三幺”的老婆“大眼燈”,趙老柱的老婆“楊巧兒”,十三幺的母親筱燕紅,海州縣評劇團張三寶和白玉香,“蔫有準兒”的兒子“竄天猴兒”等,他們都是在評劇文化浸潤下成長起來的新舊兩代人,對於評劇文化的熱愛熔鑄在精神血脈之中。
小説中的同名原創評劇《熱雪》,對於推動情節發展,對於“土地流轉”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熱雪》初步構思是以趙家坳為背景,寫村裏人如何重新燃起種糧的熱情,全村男女老少在村委會帶領下,春種夏耪,秋收冬藏,種糧致富的故事。《熱雪》的編劇是在趙家坳當扶貧幹部的張三寶,雖然此前在趙家坳當扶貧幹部,對趙家坳的農村經濟情況有所幫助,但主要依賴國家幫扶政策,且駐村時間有限。張三寶為新戲做準備,深入瞭解趙家坳,觀察日常生活中隱而不見的細節流動和暗潮洶湧。在趙老柱算糧食帳時,張三寶才意識到,自己作為寫作者,此時才開始真正接觸到趙家坳。作為駐村幹部兼文藝工作者,不能脱離人民羣眾和世俗生活。文藝工作者的工作性質看似是高雅清空並且遠離凡塵世俗的,但是真正好的文藝作品應該是具有現實指向性的。文學創作並不是懸浮於空中的思想樓閣,需要汲取現實生活的土壤做養料,這樣的創作成果才能經得起時代和歷史的檢驗。 [5] 

熱雪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5月18日,該小説入選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1] 

熱雪作品評價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作品所寫鄉村振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堅持生態文明的道路,寫到了農民的覺醒和進步,從故事的主題來講非常好。另外,王松善於寫人物,小説中的人物都具有時代性,既有理想,又接地氣,作品中融入了很多地域文化、民間文化、評劇文化,從文學上繼承了民族性、民族風格、民族氣概的創作風格,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賀桂梅:“王松是具有直面最具時代性核心問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熱雪》中的很多問題與我思考和觀察研究的問題產生了呼應。首先《熱雪》的主題和題材都是土地問題,中國農村何去何從的問題。王松的敍述核心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如何使用這片地,這是它的時代自覺。而對人物關係安排的想象力上,就是它的歷史自覺。這部作品具有前瞻性思想。其次,《熱雪》有文學史的自覺,對人民文藝的歷史經驗和敍述傳統做過很自覺的琢磨研究,繼承了山鄉鉅變的敍事傳統,具有史詩般的宏大視野又能聚焦日常鄉村故事。再次,天津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資源,像評戲,方言土語都進入到作品的不同層次,戲中戲同步進行,以人物對話推動情節。最後,《熱雪》採用了非常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一種敍事結構方式,向人們展示農耕文明的同時敦促人們思考21世紀的農耕文明應該有什麼樣的創造性形態,為讀者打開了很多思考空間。” [4] 

熱雪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熱雪》
2022年12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212-2132-9 [2] 

熱雪作者簡介

王松,天津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創作一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有《王松作品集》(四卷)及《雙驢記》《豬頭琴》《哥尼斯堡七座橋》《陽光如煙》《蟾蜍怒放》等個人作品集共四十餘種。其中,中篇小説《紅汞》曾獲《中國作家》“優秀小説獎”,《雙驢記》曾獲《小説選刊》優秀小説獎、《小説選刊》“讀者最喜愛的小説獎”、《北京文學》優秀中篇小説獎等,並位列當年的中國小説學會“排行榜”中篇小説第一名。長篇小説《流淌在刀尖的月光》獲公安部金盾文學獎。長篇小説《尋愛記》獲首屆“中國文學好書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