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解石墨

鎖定
熱解石墨是新型炭素材料,是高純碳氫氣體在一定的爐壓下,在1800℃~2000℃的石墨基體上經化學氣相沉積出的較高結晶取向的熱解碳,它具有高密度(2.20g/cm³)、高純度(雜質含量(0.0002%)和熱、電、磁、力學性能各向異性。在1800℃左右仍能維持10mmHg的真空度。 [1] 
中文名
熱解石墨
外文名
pyrolytic carbon
發明時間
1880年
類    型
碳素材料
密    度
2.20 g/cm³

熱解石墨發展歷史

熱解石墨是碳氫化合物氣體在熱固體表面上發生熱分解並在該固體表面上沉積的炭素材料,它不是真正的石墨而是炭素材料,一般説高於1800℃沉積的炭稱為熱解石墨,低於此温度的為熱解炭。早在1880年Sawyer等用碳氫化合物氣體在燈絲上首次獲得熱解石墨。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Brown等用直接通電法得到了小片熱解石墨,測定了炭的一些性能,從而引起廣泛的注意和興趣。在1960年前後美國已能製取尺寸較大和異形的部件,用於宇航領域。
流化牀熱解炭是顆粒狀基體,在碳氫化合物及惰性載氣的吹動下,在反應器內上下不斷翻滾,碳氫化合物熱解而沉積在顆粒表面的炭。用於高温氣冷反應堆核燃料顆粒塗層。1957年,Huddle首先進行研究,到1962年美、英、德開始建立以熱解炭包覆核燃料顆粒的實驗性高温氣冷反應堆。
1962年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開始研究熱解石墨的製取、性能及應用。並先後在蘭州炭素廠、上海炭素廠、撫順炭素廠建立生產基地,並在20世紀70年代成功地應用於導彈、電子管柵極及人造心臟瓣膜,並已批量生產。

熱解石墨生產工藝

熱解石墨原料

氣態或液態的碳氫化合物。如甲烷、乙炔、丙烷、天然氣、苯、甲苯等,均可用作沉積炭的原料。載氣或稀釋氣體有氮、氬等惰性氣體。基體為難熔金屬及其化合物,人造石墨,通常使用後者。

熱解石墨工藝參數

沉積温度:1750~2250℃,爐膛壓力:0.67~67hPa,氣體流量:根據沉積爐之大小,經實驗而定。上述沉積温度,爐膛壓力及氣體流量,對產品的質量有決定性影響,必須嚴格保持在下列波動範圍內即壓力±0.6hPa,流量±5%,温度±20℃。
沉積速度取決於上述工藝參數。温度高,爐壓大,流量多,沉積速度快,具體參數要根據沉積爐大小,經實驗而定。

熱解石墨加熱方式

可分為直接加熱法和間接加熱法。(1)直接加熱法 基體本身通電產生高温。此法適宜於沉積體較薄,形狀簡單而體積較小的部件。適合於研究工作。(2)間接加熱法 基體放在發熱體內或外,受到發熱體輻射而加熱到高温。這種加熱方法可用電阻加熱和感應加熱。此法尤其是感應加熱更宜製取尺寸較大,厚度大而形狀複雜的部件。大型沉積爐的熱區直徑達2500mm,高約3000mm。 [1] 

熱解石墨結構

晶體結構 熱解石墨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層面,但很不完善,不具備三維有序性,僅僅是平行堆積,稱為“亂層堆積”結構。熱解石墨的層面間距因沉積温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沉積温度越高,面間距越小,石墨化程度越高,在1600~2300℃範圍內沉積的熱解石墨面間距在0.344~0.341nm之間,這是碳的結構,而晶格參數a卻保持不變為0.246nm。
熱解石墨的顯微結構 主要受沉積温度及基體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在沉積面上可看到圓形凹凸不平浮雕般的狀態。其斷面有兩種結構即錐體從基體一次生長至表面的一次成核結構及在沉積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小錐體的連續成核再生結構。

熱解石墨性能

力學性能: 在1500℃以下沉積的層狀結構具有較高的彈性模量與斷裂強度。它們隨着沉積温度的降低而上升。
輻照性能:熱解炭經受中子輻照後,會出現尺寸的變化,變化的幅度受熱解炭的結構、中子劑量和輻射温度等因素影響。熱解炭尺寸的變化,必然使其密度及各向異性性能相應的改變,大於1400℃沉積的熱解炭經輻照處理後,其彎曲彈性模量、彎曲強度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層狀結構的熱解炭其彎曲強度基本不受影響。
化學穩定性對水、有機溶劑及多數酸鹼都很穩定,但對鉻酸和氯酸溶液、濃硫酸及濃硝酸易起化學作用。

熱解石墨應用

流化牀生產的熱解炭主要用於核燃料顆粒表面的塗層,防止裂變產物的泄漏。此外亦用來製作人造炭質心瓣、軸承等。非流化牀生產的熱解石墨用於火箭噴管的喉襯、衞星姿態控制用抗磁球、電子管柵極、冶煉高純金屬用坩堝、調壓器用電刷、激光器的放電腔、高温爐用保温材料及半導體生產用外延片等。 [1] 
參考資料
  • 1.    《炭素材料》編委會.中國冶金百科全書·炭素材料.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4:31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