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鎖定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MOE Key Laboratory of Thermo-Flui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於2010年11月由教育部正式獲准立項建設;2011年5月11日通過建設計劃論證;2013年1月29日通過由教育部組織的專家驗收。 [1] 
實驗室針對國家節能減排的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學問題,圍繞能源轉換和利用過程中的基礎熱流科學問題,重點開展流體熱物性及新型熱力循環、強化傳熱傳質機理與新技術、熱流科學中的數值模擬及其工程應用、節能原理與減排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1] 
據2023年8月實驗室官網數據,實驗室由59位固定人員組成,包括教授33人,副教授20人,講師2人,實驗技術人員4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有10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多名博士後人員。 [1] 
中文名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外文名
MOE Key Laboratory of Thermo-Flui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成立時間
2011年5月11日
機構地址
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咸寧西路28號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現任領導
名譽主任:陶文銓
現任領導
主任:唐桂華
學術委員會主任:過增元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1個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歷史沿革

20世紀20年代—20世紀40年代,陳石英瞿鈺在交通大學創辦機械工程實驗室。 [2] 
  • 熱工教研室
1952年,陳學俊在交通大學創辦熱工鍋爐渦輪機教研室。 [2] 
1953年,交通大學成立熱工教研室,瞿鈺、袁軼羣、楊世銘陳大燮等先後擔任負責人。 [2] 
  • 流體力學教研室
1955年,江宏俊創辦水力學/水力機械教研室。 [2] 
1959年9月,水力學/水力機械教研室更名為流體力學教研室。 [2] 
  • 合併發展
1997年,熱工教研室與流體力學教研室合併為熱與流體教學實驗中心。 [2] 
2007年,熱與流體教學實驗中心更名為西安交通大學熱流中心。 [2] 
2010年11月,教育部正式獲准立項建設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 
2011年5月11日,通過建設計劃論證。 [1] 
2013年1月29日,通過由教育部組織的專家驗收。 [1] 
2015年,獲批“111引智基地”。 [1] 
2016年,獲批“陝西省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 [1] 
2018年12月27日,在2018年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中,獲評工程領域優秀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8]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條件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員編制

據2023年8月實驗室官網數據,實驗室由59位固定人員組成,包括教授33人,副教授20人,講師2人,實驗技術人員4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 [1]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陶文銓何雅玲 [2]  [12] 
國家級教學名師:陶文銓、何雅玲 [12]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陶文銓 [12]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陶文銓 [12]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陶文銓、劉志剛王秋旺何茂剛 [12]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何雅玲、屈治國 [12]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何雅玲、屈治國等 [12] 
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程光旭 [12] 
陝西省優秀教師:陶文銓 [12] 
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何雅玲 [12] 
陝西省青年突擊手:何茂剛 [12]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平台

據2023年8月實驗室官網數據,實驗室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羣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科技部創新團隊1個,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1個;111引智基地1個,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陝西省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 [1] 
實驗室和基地
獲批時間
類型
名稱
2015年
111引智基地
新能源與非常規能源利用中的熱流科學創新引智基地
2016年
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
熱科學與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2016年
陝西省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能源與環境中的熱質傳遞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 [1]  [9] 
創新羣體/團隊
時間
類型
名稱
姓名
2008年
教育部創新團隊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何雅玲
2013年
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
-
-
2014年
教育部創新團隊(滾動支持)
節能與能源高效利用
何雅玲
2017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羣體
能源高效利用中關鍵熱流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
何雅玲
2017年
科技部創新團隊
-
-
資料來源: [1]  [10-11]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

截至2017年5月,實驗室建有流體PVTx和遷移性質、可能生能源利用(太陽能利用,燃料電池應用)、新型熱機/製冷機、低速風洞、管路綜合實驗、傳熱風洞、多種換熱器性能測試、超臨界CO2製冷熱泵系統等科研實驗系統,相關儀器設備資產累計已達6000餘萬元。 [18] 
儀器設備
分類
名稱
大型儀器設備
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微尺度流體診斷系統、激光熱導儀、氣質聯用儀、導熱係數儀、高性能計算集羣、同步熱分析測量系統、gt-k白光干涉顯微鏡、真空擴散焊機、熒光顯微鏡、蒸鍍機、磁控濺射系統、化學氣相沉積系統、掃描電子顯微鏡、微流體專用無塵室、反應離子刻蝕機、曝光機
自制實驗台
管外冷凝與沸騰傳熱實驗台、超臨界二氧化碳傳熱實驗台、風洞測試系統、降膜蒸發換熱實驗平台、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實驗台、Autolab測試平台、高精度流體熱物性測試系統、系列流體熱物性測試裝置、Mach-Zehnder干涉光路系統、光散射熱物性測試系統、太陽能/餘熱利用有機朗肯動力循環系統、新型熱聲發動機測試系統、光生物反應器、光學熱物性測試系統、大型高温熔鹽流動換熱實驗平台、聚光太陽能模擬器‘’高温相變儲熱實驗平台、熱聲製冷、能量轉化實驗平台、單管內冷凝/蒸發傳熱實驗平台、PVT試驗枱、比熱容實驗台、導熱係數實驗台、高温燒結實驗台、蒸汽凝結實驗台、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測試平台、接觸熱阻測試平台
資料來源: [19-20]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成就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研究內容
強化傳熱傳質機理與技術
1.傳熱傳質強化機理及控制研究
(1)強化傳熱傳質機理研究
(2)複雜換熱表面傳熱性能評價
2.新型高效緊湊式換熱器
(1)換熱器傳熱面結構設計、多目標優化及性能評價
(2)換熱器流路佈置及集成和網絡設計
(3)高温高壓條件下新型換熱器研究
3.前沿高新技術領域中的傳熱傳質
(1)航天熱環境及熱防護技術研究
(2)多物理場耦合條件下傳熱傳質多學科交叉問題研究
流體熱物性及新型節能環保工質
1.熱物性測試技術
(1)流體熱物性自動化測試技術研究
(2)在線熱物性測試技術研究
(3)光學熱物性測試技術研究
(4)高温、高壓條件下的熱物性測試
2.流體熱物性理論與數據庫
(1)流體狀態方程研究
(2)流體熱物性預測方法研究
(3)熱物性數據庫研究
3.新型節能環保工質
(1)新型替代燃料及燃料添加劑
(2)新型環保製冷劑
(3)新型功能流體
熱流科學中的數值模擬及特殊流體的傳輸
1.流動傳熱問題的先進數值方法
(1)宏觀、介觀和微觀尺度下的高效數值預測算法體系
(2)多尺度多物理場耦合數值預測原理和方法
(3)流動分離精確模擬及控制
2.特殊流體傳輸及複雜流動
(1)晶體生長過程中的複雜熱流輸運
(2)相界面流的流動特性研究
(3)生物流體動力學研究
(4)水力機械內空化流動數值模擬及控制方法研究
3.微納米流體系統
(1)微納米結構中複雜流體傳輸與調控
(2)微流體芯片實驗室
熱流科學基礎理論在節能減排新技術中的應用
1.熱力循環及系統優化
(1)熱力循環優化和優化控制研究
(2)中低温熱量綜合利用與轉換系統研究
(3)新型熱機/製冷機的工作機理與強化維持技術研究
2.能量綜合利用系統中低碳節能技術
(1)太陽能能量綜合利用及轉換技術
(2)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及電化學儲能技術
(3)地源CO2熱泵能源轉化技術
3.CO2捕集、封存與利用中的熱物理過程及傳遞現象
(1)CO2捕集和分離熱物理過程及應用
(2)CO2輸送過程中熱物理性質及應用
4.中國工業系統能效評估方法及數據庫建設研究
資料來源: [13]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成果

  • 學術論著
2013年—2017年,實驗室科研人員發表SCI論文715篇,ESI高引論文29篇,EI論文879篇;715篇SCI文章中630篇被引用6805次,他引5027次;13篇CPCI-S文章被Web of Science引用46次,他引35次。截至2017年5月,實驗室人員共出版專著近30部。 [4-5] 
2022年12月,實驗室以第一單位在國際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表題為《Porous Flow Field for Next-Generatio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Design, and Challenges》的綜述文章。 [25] 
2023年2月,實驗室以第一單位在《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發表論文《氨燃料的經濟性分析及煤氨混燃技術的研究進展》 [27]  ;3月,以第一單位在《工程熱物理學報》上發表論文《槽式光熱電站啓動過程的熱力學分析》 [26] 
  • 授權專利
2013年—2017年,實驗室授權美國專利4項,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66項。 [6]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
年份
等級
獲獎人
多孔介質的熱質傳輸機理及性能孔尺度調控
陝西省自然科學獎
2020
一等
屈治國,陳黎,李文強,周亮
氣液固凝並吸收抑制低温腐蝕的煙氣深度冷卻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2017
二等
趙欽新,嚴俊傑,王雲剛,劉明,梁志遠,種道彤,姜衍更,陳衡,宋修奇,陳曉露
空調器熱舒適性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國家科技進步獎
2015
二等
王友寧,屈治國,高保華,王曄,付裕,張新起,程永甫,吳洪金,雷永鋒,馬玉新
高效節能的連續螺旋推流強化傳熱技術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
2015
二等
王秋旺,曾敏,張劍飛,羅來勤,楊建鋒,陳貴冬
燃料電池中多相能質傳遞與反應動力學的相互作用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獎
2013
二等
趙天壽,楊浩,陳蓉,劉建國,楊衞衞
多尺度多物理場耦合的複雜系統中流動與傳熱傳質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2012
二等
何雅玲,唐桂華,趙天壽,閔春華
連續螺旋折流板和縱向波紋內翅片管殼式換熱器關鍵技術及應用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
2012
一等
王秋旺,曾敏,張劍飛,羅來勤,,陳貴冬,馬挺
複雜系統與微尺度結構中流動與傳熱機理及多尺度耦合研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
2011
一等
何雅玲,唐桂華,李慶,閔春華,陶於兵,張劍飛
鍋爐長週期安全高效運行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
2011
一等
趙欽新,竇文宇,史進淵,惠世恩,,郭元亮,王樹眾,任愛,周屈蘭,,沈功田,譚厚章,武新軍,徐通模,朱麗慧,丁克勤,丁士發,趙彥芬,李立人,吾之英,廖曉煒,錢公,王雲剛
高效低阻氣體強化傳熱技術及其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
2009
二等
何雅玲,陶文銓,屈治國,王學軍,何建龍,唐桂華
滴灌灌水器基於迷宮流道流動特性的抗堵設計及一體化開發方法
國家技術發明獎
2005
二等
盧秉恆,趙萬華,吳普特,魏正英,王尚錦,張鳴遠
傳熱與流動過程數值預測原理及高效算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2004
二等
陶文銓,何雅玲,宇波,王良壁,李增耀
環保節能混合製冷劑的研究及其在冰箱中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2003
二等
劉志剛,承勇,何茂剛,陳哲華,吳江濤,姬存慧,劉鹹定,張靖強,陰建民,任敏志
超輕多孔材料製備和性能表徵基礎研究
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2007
一等
盧天健,陳常青,何思淵,趙長穎,何德坪
高效低阻氣體強化傳熱技術及其應用
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2005
一等
陶文銓,何雅玲,屈治國,王學軍,湯庚辰
一種新的損傷變量及疲勞壽命的損傷力學理論
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2001
一等
程光旭,王鐵軍,左建政,段權
水系統集成優化
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2007
二等
馮霄,邱若磐,王黎,陳洪志,劉永忠,徐偉強,沈人傑.
類環狀流微膜蒸發板翅式冷凝蒸發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
2001
二等
吳裕遠,閻振貴,陳流芳,毛央平,姜春榮,劉永忠
資料來源: [7]  [28]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才培養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科建設

據2023年8月實驗室官網數據,實驗室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 [2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1]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學建設

  • 課程建設
據2023年8月實驗室官網數據,實驗室有國家精品課程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國家視頻公開課1門。 [1] 
精品課程
課程類型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年度
國家級精品課程
傳熱學
陶文銓
2003年
國家級精品課程
工程熱力學
何雅玲
2004年
國家級精品課程
熱工基礎
趙小明
2009年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能源的高效利用(1—6講)
陶文銓、何雅玲、王秋旺
2014年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傳熱學
陶文銓
2016年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工程熱力學
何雅玲、何茂剛
2016年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熱工基礎
趙小明
2016年
資料來源: [14-16] 
  • 培養數據
據2023年8月實驗室官網數據,實驗室有10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多名博士後人員。 [1] 
截至2017年5月,實驗室已經培養博士96名,碩士355名;博士學位論文“分置式斯特林製冷機及脈管制冷機性能改進的理論與實驗研究”(何雅玲)、“高精度流體熱物性測試實驗系統的研製及二甲醚熱物理性質的研究”(吳江濤)以及“流動傳熱問題先進算法及其在強化空氣對流傳熱應用中的研究”(屈治國)分別獲得2003年、2005年和2009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球共鳴聲學法氣體音速的實驗研究和流體遷移性質狀態方程研究”(何茂剛)、“旋轉通道內的湍流流動與換熱的研究”(李增耀)和“微尺度氣體流動與換熱特性研究及晶格-Boltzmann方法分析”(唐桂華)分別獲2002年、2004年和2007年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17] 
實驗室培養的較為知名的畢業生
朱紹偉
徐志明
張智
資料來源: [17]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合作交流

據2023年8月實驗室官網數據,實驗室曾與日本松下公司簽訂產品研發合同、與愛立信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曾與九州大學法尤姆大學莫斯科動力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台灣中山大學台灣成功大學台灣中正大學台灣交通大學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靜岡大學新奧爾良大學、西安大略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南安普頓大學、慶應大學等高校開展訪問和合作交流活動。 [22]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文化傳統

  • 徽志
實驗室徽志由內外兩個同心圓組成,整體與西安交通大學校徽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院徽相呼應:圓形外框像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齒輪共24齒,寓意一年24節氣、一日24小時,象徵繼往開來、與日俱進;外圓上部為實驗室中文名稱,下部為實驗室英文名稱;中間部分為與校徽對應的“鐵砧、鐵錘、書籍”,寓意工程教育以及工讀並重,學重中西之意;船和紅色的流線代表“熱流學科與工程”,又組成了抽象的“T”“F”圖案,代表“Thermo-Fluid”(即“熱流體”),“2011”為實驗室通過建設計劃論證時間。 [1]  [23] 
徽志 徽志
  • 文化活動
實驗室曾開展精勤育人“陶”李滿天——陶文銓先生從教五十週年思想研討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兩院院士大會重要講話精神、集中觀看並熱議《開講啦》、迎新年聯誼會等文化活動。 [24] 

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實驗室名譽主任
實驗室主任
學術委員會主任
實驗室副主任
王秋旺、李國君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資料來源: [1]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