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舊熱帶界

鎖定
舊熱帶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北迴歸線以南的阿拉伯羣島、馬達加斯加及附近島嶼。大部分為沙漠、草地和熱帶草原,氣候較穩定,以適應乾濕交替氣候的薩王納(熱帶稀樹草原)為最主要的植被類型。物種組成多樣性和具有豐富的特有種類。魚類中的非洲肺魚、多鰭魚,兩棲類的爪蟾,爬行類多的避役(變色龍),鳥類中的非洲鴕鳥、鼠鳥等均是本界的特產。哺乳類中蹄兔目、管齒目為特有目,金毛鼴科、馬島蝟科、鱗尾松鼠科、跳兔科、濱鼠科、河馬科、長頸鹿科等為特有科,以及黑猩猩、大猩猩、狒狒、非洲象、非洲犀牛、斑馬則為特有種。大型哺乳動物遠比他任何地區更加豐富,特別是有大量的熱帶稀樹草原有蹄動物羣。
中文名
舊熱帶界
外文名
Ethiopian realm
包    括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及阿拉伯南部
植    被
乾濕交替氣候的薩王納

舊熱帶界釋義

舊熱帶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北迴歸線以南的阿拉伯羣島、馬達加斯加及附近島嶼。大部分為沙漠、草地和熱帶草原,氣候較穩定,以適應乾濕交替氣候的薩王納(熱帶稀樹草原)為最主要的植被類型。物種組成多樣性和具有豐富的特有種類。魚類中的非洲肺魚、多鰭魚,兩棲類的爪蟾,爬行類多的避役(變色龍),鳥類中的非洲鴕鳥、鼠鳥等均是本界的特產。哺乳類中蹄兔目、管齒目為特有目,金毛鼴科、馬島蝟科、鱗尾松鼠科、跳兔科、濱鼠科、河馬科、長頸鹿科等為特有科,以及黑猩猩、大猩猩、狒狒、非洲象、非洲犀牛、斑馬則為特有種。大型哺乳動物遠比他任何地區更加豐富,特別是有大量的熱帶稀樹草原有蹄動物羣。 [1] 

舊熱帶界哺乳動物

跳羚 跳羚
舊熱帶界的大型哺乳動物遠比他任何地區更加豐富,特別是有大量的熱帶稀樹草原有蹄動物羣。現存半數以上種類的有蹄類均分佈於非洲,而現存有蹄類的最大一科牛科可以説是以非洲為分佈中心,牛科中除了牛亞科、羊亞科和羚羊亞科見於其它地區以外,其它亞科均為非洲所特有。羚羊亞科的跳羚和各種瞪羚,狷羚亞科的牛羚等是非洲最常見的有蹄類,也可是説是世界現存數量最多的大型動物,可以形成大規模的獸羣。長頸鹿科和河馬科在歷史上也曾經分佈到別的地區,而現在是非洲特有的偶蹄目成員,也是非洲的象徵之一。而其它大陸常見的鹿科這個有蹄類的第二大科,卻並不出現於舊熱帶界。舊熱帶界的奇蹄目包括犀科和馬科,其中普通斑馬是世界上現存唯一數量尚多的野生奇蹄目成員,而其他奇蹄目成員均數量稀少,尤其是犀科的成員,是著名的瀕危物種。
舊熱帶界哺乳動物的特有目數量超過任何其它地區,現存的特有目有管齒目、象鼩目和蹄兔目三個目,均是些外形有點奇特的動物。管齒目即土豚,是一類相貌非常奇特的動物,以白蟻為主食。非洲還有另外一類食蟻的動物,即鱗甲目,也就是穿山甲,這是和東洋界共有的類型。象鼩目原本被置於食蟲目,但後來認為和兔形目、齧齒目的親緣關係可能更加接近。蹄兔目形狀似兔,但卻和象有較近的親緣關係。蹄兔、象、海牛和非洲史前特有的重腳獸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它們的最早代表都是在埃及發現的,後來蹄兔、象和海牛到達了世界其它地區。蹄兔現在的種類不多,都是小型動物,但史前時期曾經非常繁盛,是非洲史前時期的主要小型有蹄類,分佈比現在廣泛,而曾經擁有一些體型較大的成員,其中不少類型的外形和現在的蹄兔有很大差異。蹄兔體形巨大的近親非洲象可以説是非洲最著名的動物之一,這種陸地上現存體形最大的動物對非洲的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可惜因為人類的偷獵活動而日益稀有。 [2] 
鬣狗 鬣狗
舊熱帶界的食肉目也非常有名,不僅種類多,也擁有一些著名的大型種類。非洲最著名的猛獸當屬有百獸之王之稱的獅子,獅子並非非洲的特產,現在在東洋界也有少量分佈,但絕大多數都在非洲。非洲的另一種著名猛獸獵豹也並非非洲所特有,但同樣是以非洲為主要分佈區。非洲其它比較有名的貓科動物還有豹、獰貓和藪貓等。鬣狗科基本上是非洲的特有科,現在除了縞鬣狗也可見於亞洲,其它的均只限於非洲。靈貓科是非洲食肉目的最大一科,其中獴類的種類特別豐富。靈貓科也是馬達加斯加島僅有的食肉目,在馬達加斯加島靈貓類和獴類均有,而所有種類均為特有。犬科種類也非常豐富,其中最著名的是非洲野犬,這種羣體捕獵的動物可以和任何其它猛獸匹敵。其它有特色的犬科動物包括大耳狐等。鼬科是食肉目的大科,在舊熱帶界種類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和響蜜鴷合作攻擊蜂巢的蜜獾。響蜜鴷發現蜂巢後蜜獾則負責搗毀。
除了有蹄類和食肉目之外,靈長目也是非洲最吸引人的動物,非洲是靈長目的演化中心,從最原始的原猴亞目到最先進的猿類都能見到,並且可能是人類的發源地。非洲的原猴亞目包括非洲大陸的懶猴下目和馬達加斯加島的狐猴下目,其中懶猴下目為舊熱帶界和東洋界共有,而狐猴下目為馬達加斯加島的特產。狐猴下目是馬達加斯加島僅有的靈長目,也是島上最繁盛的哺乳動物。非洲的猴科成員中猴亞科種類較多而疣猴亞科種類較少。猴亞科的長尾猴類是非洲種類最多,最常見的靈長類,但猴亞科的各種狒狒才是非洲最著名的猴子,狒狒中也包括了體型最大的猴子。非洲可能是人類的發源地,現存與人類最接近的動物也分佈於非洲,即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這些人類的近親現在的生存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狒狒 狒狒
非洲食蟲目的種類比其它地區都豐富,也最具多樣性,其中有不少特有的類型。金鼴總科是舊熱帶界所特有,外形習性似鼴鼠,但親緣關係並不近,而真正的鼴鼠並不出現於舊熱帶界。在馬達加斯加島的食蟲目都屬於馬島蝟科,這是一類最原始食蟲目,種類繁多,也非常多樣,有些類似刺蝟,有些類似鼩鼱,還有些水棲和穴居。馬島蝟的近親是非洲中部特有的獺鼩,獺鼩為水棲食蟲目,外形很象水獺。非洲的鼩鼱和刺蝟種類也不少,其中白齒鼩的種類有其豐富。非洲及馬達加斯加島和其它舊大陸熱帶地區一樣,既有大蝙蝠亞目又有小蝙蝠亞目,非洲的蝙蝠種類較多,馬達加斯加島則種類較少,但有特有的吸盤足蝠科
非洲的齧齒目非常豐富,這裏可能是豪豬亞目的發源地,雖然現在舊熱帶界的豪豬亞目不及新熱帶界豐富,但仍然算是第二個分佈中心,而其它地區很少能見到豪豬亞目的成員。非洲的松鼠亞目有一些特有的類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跳兔和鱗尾鼯鼠,跳兔體型似跳鼠而要大很多,在非洲比較常見。非洲沒有真正的鼯鼠,而鱗尾鼯鼠就起到了鼯鼠的生態地位。非洲的鼠亞目以鼠科為主,另有沙鼠和筆尾睡鼠等。馬達加斯加島的齧齒類種類很少,只有幾種馬島鼠,但是非常多樣,有樹棲也有陸棲,還有跳躍行走的成員,其食性也從植物到昆蟲均有。

舊熱帶界鳥類

舊熱帶界的鳥類與東洋界有很大的相似性,雙方共有很多類羣,非洲特有的類型也有不少,此外,這裏也是很多古北界候鳥的越冬地。
紅嘴奎利亞雀 紅嘴奎利亞雀
馬達加斯加島的鳥種和非洲大陸既有一定的聯繫,又有很大的區別。作為熱帶地區的大島,馬達加斯加島的鳥種是非常貧乏的,但是特有程度很高。舊熱帶界的鳴禽中以種子為食的鳥類從種類和數量上均非常豐富。這些食種子鳥中最著名的是各種織布鳥和維達鳥,織布鳥中的紅嘴奎利亞雀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鳥,另有些織布鳥可以修建宏偉的羣巢。維達鳥和杜鵑一樣有巢寄生的現象,有些種類有很長的尾羽。其它比較有特色的鳴禽有百靈、伯勞和扇尾鶯等,其中伯勞中除了典型的伯勞外,還有非洲特有的叢林伯勞類和盔鵙類。
馬達加斯加島的雀型目鳥類種類不多,但是有鈎嘴鵙科和裸眉鶇科兩個特有科,這兩科鳥類種類不多,但是具有很大的多樣性。太陽鳥科是和東洋界共有的科,它們中有不少以花蜜為食,此外在南非還有兩種食蜜鳥,共同佔據新熱帶界蜂鳥的生態地位。
非洲的攀禽中以佛法僧目最具代表性,其中林戴勝科為非洲大陸特有,地三寶鳥科和娟鴗科為馬達加斯加島特產。佛法僧科、犀鳥科和蜂虎科雖然不是非洲特有,但是在非洲的種類特別豐富,其中非洲除了樹棲犀鳥之外還有獨特的地犀鳥。鼠鳥目是非洲特有的目,這也是除了走禽類以外唯一分佈範圍限於一個大陸的鳥類的目。舊熱帶界的鵑型目中蕉鵑科是非洲大陸所特有,而杜鵑科的馬島鵑亞科是馬達加斯加島的特產,這兩類攀禽均是非常美麗的鳥類。
鯨頭鸛 鯨頭鸛
舊熱帶界的鸛形目和鶴形目很有特色,其中鸛形目的錘頭鸛科和鯨頭鸛科均為非洲大陸特有,這兩個科均只有單一的種,其中鯨頭鸛是現存鳥類中頭部比例最大的成員。鶴形目擬鶉科為馬達加斯加島特有,鴇科的絕大多數種類也限於非洲,其中包括體形最大的飛禽,鶴科雖然不及亞洲種類豐富,但是擁有更多的屬,其中最著名的是獨特的冕鶴。
舊熱帶界的雞形目鳥類有雉科和珠雞科,雉科主要是各種鶉類,僅剛果孔雀屬於雉類,與亞洲的孔雀有一定聯繫,這也是僅有的分佈於亞洲以外的雉類。珠雞科是舊熱帶界的特產,是非洲很常見的鳥類。
非洲的猛禽很有名,其中鷺鷹科(蛇鷲科,秘書鳥科)為非洲特產,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鳥類之一,僅鷺鷹一種。捕食性猛禽中盛產一些強有力的大型種類,比如猛雕、冕雕和草原雕等。各種兀鷲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鳥類,在非洲的食物鏈中起到重要作用。
非洲的走禽雖然僅存鴕鳥一種,但因為是現存體形最大的鳥類所以是最有名的走禽,也是非洲最有名的鳥類之一。在幾百年前,馬達加斯加島則生存着一類比鴕鳥體形更大的隆鳥,隆鳥的卵也是已知最大的卵。 [2] 

舊熱帶界蜥蜴

舊熱帶界的蜥蜴中以避役最為有名,它們除了善於變換身體的顏色外,還有能分別看不同方向的眼睛,長長的有粘性的舌頭。避役除少數見於歐洲和南亞之外,多限於就熱帶界,其中馬達加斯加島最為豐富。舊熱帶界的蜥蜴中有特有的板蜥和環尾蜥類,種類不多,但是也很有特色,身上有厚重的裝甲。馬達加斯加島還特有盾尾蜥類,盾尾蜥屬於美洲鬣蜥類,它們的近親要在遙遠的新熱帶界找到,而鄰近的非洲大陸卻找不到,而非洲大陸可見的鬣蜥類卻不出限於馬達加斯加島。

舊熱帶界蛇類

非洲巖蟒 非洲巖蟒
非洲的蛇類中無毒蛇和毒蛇都包括一些著名的種類,並且有些特有的類羣。非洲巖蟒是非洲最大的蛇類,雖然體型不及東洋界的網蟒和新熱帶界的森蚺,但仍屬於巨型蛇類之列,可以捕食羚羊這樣的較大型動物。馬達加斯加沒有蟒亞科的蛇類,卻有蚺亞科的蛇類,和新熱帶界的蚺蛇關係非常密切,蚺和盾尾蜥一樣表示馬達加斯加島曾經和新熱帶界有過一定的聯繫。
世界上的遊蛇科大多數是無毒或者微毒的,而非洲則有僅有的幾種劇毒的遊蛇。穴蝰是非洲及附近地區特有的毒蛇,與遊蛇可能有一定的親緣關係。非洲的眼鏡蛇科最著名的有各種曼巴蛇和眼鏡蛇,其中黑曼巴蛇是攻擊速度最快的毒蛇。蝰蛇科以加蓬噝蝰最為著名,這種大型毒蛇也是毒牙最長的毒蛇,和黑曼巴蛇同為最危險的蛇類。而馬達加斯加島則沒有毒蛇,只有無毒蛇。

舊熱帶界鱷類

非洲的鱷類種類不多,僅有鱷亞科的幾種,但有些很有特色的種類,如尼羅鱷是著名的大型兇猛鱷類,而非洲侏鱷則是鱷亞科體型最小的成員。

舊熱帶界龜類

非洲的龜類中側頸龜亞目和曲頸龜亞目的成員均有,側頸龜亞目為側頸龜科,為舊熱帶姐和新熱帶界所共有,曲頸龜亞目中最著名的是陸龜科,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島以及一些印度洋的島嶼均有些著名的陸龜,其中包括陸地上體形最大的象龜。

舊熱帶界兩棲動物

非洲巨蛙 非洲巨蛙
舊熱帶界的兩棲動物中包括無足目和無尾目。無足目中主要是些比較進步的蚓螈,包括特有的蠕蚓科和分佈比較廣泛的真蚓科成員。無尾目的多樣性僅次於新熱帶界,這些無尾類中有些和新熱帶界、澳洲界這些南方動物區繫有一定聯繫,有些和東洋界共有,還有一些非洲特有的類型。爪蟾是有尾目中比較原始的成員,和新熱帶界的負子蟾有親緣關係。舊大陸無尾目的兩個大科蛙科和蟾蜍科在非洲都比較繁盛,其中蛙科的巨蛙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無尾類。蛙科在馬達加斯加島也有分佈,但是蟾蜍科不出現在馬達加斯加島。無尾目的另外一個大科姬蛙科在舊熱帶界也非常繁盛,其中在馬達加斯加島為優勢科,很多姬蛙生活在比較乾旱的地區,如短頭蛙,平時很難見到,只在短暫的降雨期開始活躍。樹蛙科為東洋界和舊熱帶界共有,習性接近繁盛於新熱帶界的雨蛙科,但親緣關係接近蛙科。非洲還有另一類近似的非洲樹蛙科,種類比較多,為舊熱帶界所特有。舊熱帶界還有另外幾個特有的科,它們中包括可能和澳洲界的龜蟾有一定關係的塞舌蛙科和沼蟾科,和蛙科關係密切的節蛙科。

舊熱帶界魚類

舊熱帶界的魚類和東洋界與新熱帶界均有一定的聯繫,有不少共有的類羣。舊熱帶界和東洋界共有的類型包括鯉形目和攀鱸科等,和新熱帶界共有的類型包括肺魚、鮭鯉目和麗魚科、鱂科等。非洲是肺魚種類最多的地區,有3~4種,而南美洲和澳洲均只有一種,非洲肺魚美洲肺魚親緣關係比較近,均有兩個肺,而和只有一個肺的澳洲肺魚親緣關係比較遠。非洲還有一些特有的魚類,如多鰭魚目,這是一類非常獨特的原始硬骨魚類,與其它的硬骨魚類親緣關係均很遠。馬達加斯加島缺少淡水魚類,與新熱帶界南部和澳洲界一樣,馬達加斯加島的多數淡水魚原本是海洋魚類
由於比新熱帶界和東洋界乾燥,舊熱帶界的無脊椎動物特別是適合熱帶雨林的種類不及新熱帶界和東洋界豐富,比如蝴蝶的種類就遠不及新熱帶界和東洋界豐富。非洲有些無脊椎動物的名聲還是比較大的,比如一些大型的蠍子和大型甲蟲等。 [2] 

舊熱帶界植物類型

舊熱帶界以適應乾濕交替氣候的薩王納(熱帶稀樹草原)為最主要的植被類型。

舊熱帶界外貌

熱帶稀樹草地的外貌特徵可以用“高草稀樹”來概括。草本植物佔據優勢,喬木稀疏散生。
喬木的覆蓋程度明顯低於熱帶疏林。表面上看,喬木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關係似乎不大,但它們的地下部分交織在一起,所以還是應該看作一個羣落。

舊熱帶界種類組成

喬木層最常見的是金合歡屬(Acacia),草本層則以禾本科植物佔據優勢。

舊熱帶界主要種類

灌木的地下部分發達。草本植物中,禾本科植物葉子狹窄而直立,雙子葉植物多為小型葉,堅硬或完全退化,有的雙子葉植物還發育有貯存水分的塊莖。
熱帶稀樹草地的植物發育着明顯的旱生特徵。喬木矮小,多分枝,樹幹不整齊,樹冠扁平、傘狀;葉為羽狀複葉,小葉能運動,可以儘量避免陽光的損害;樹皮厚,對火燒絕緣良好,樹幹內可貯存大量的水分;常綠葉具茸毛,芽被芽鱗。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