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帶濕潤氣候

鎖定
熱帶濕潤氣候是柯本氣候系統中的A類氣候,它可以劃分為三種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濕潤或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及熱帶乾濕或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濕潤氣候的總降水量充足,能供養熱帶森林熱帶草原。年平均氣温達64.4°F或更高。
中文名
熱帶濕潤氣候
外文名
Tropical humid climate
氣候特點
空氣濕潤、降水豐沛
植被特點
熱帶森林熱帶草原為主
年平均氣温
約18℃

熱帶濕潤氣候概念

熱帶濕潤氣候是指在熱帶以空氣濕潤、降水豐沛為主要特徵的氣候類型。自然植被為森林。農業雖有季節性乾旱,但水分仍足以保證一年一熟的需要。 [1] 

熱帶濕潤氣候特點

熱帶濕潤氣候的本質是常年温暖的氣温。總降水量充足,植被以森林和熱帶草原為主。每月的平均氣温不低於64.4°F(約18℃)。這一羣中有三種類型,按正常年份中降雨量的分佈而各有不同。 [2] 

熱帶濕潤氣候劃分類型及特點

熱帶濕潤氣候在柯本主要氣候類型中可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①熱帶濕潤或熱帶雨林氣候(Af):無旱季,年總降水量60~100英寸(約1520~2540毫米),月最低降水量高於2.5英寸(約60毫米)。通常每個月的總降水量高於這個數字很多,年總降水量可能達到100英寸(約2500毫米)或更多。世界上擁有這種氣候類型的大多數地區出現於赤道緯度。這些降水養育了熱帶雨林。
熱帶季風氣候(Am):短暫的冬季枯水期(1~3個月)。年總降水量100~200英寸(約2540~5080毫米),降雨與季風相關,即降雨量的不足被陸上季風帶來大雨的月份所彌補。多數情況下,天然植被是熱帶雨林。多數擁有這種氣候類型的地區受到亞洲季風和地形抬升的影響,如印度西南部或喀拉拉邦海岸地區,以及環繞着孟加拉的部分地區、緬甸和馬來西亞。其他季風地區出現於亞馬孫河口以北的南美洲,以及幾內亞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科特迪瓦共和國的西非海岸。
③熱帶乾濕或熱帶草原氣候(Aw):明顯的乾濕季,旱季3~6個月;年總降水量35~70英寸(約900~1800毫米),降雨與夏季熱帶輻合帶的過境有關。旱季的幾個月裏,任何一個月份的平均降水量都不會超過2.5英寸(約60毫米)。夏季太陽高度角較大之時雨季來臨,此時日下點和亞熱帶輻合帶就在附近。旱季出現於冬季,此時帶來雨水的熱帶輻合帶位於南半球。雖然落葉林可以在持續如此之久的乾旱中生存下來,但熱帶雨林中的常綠闊葉林卻不行。在該種氣候類型中,喜濕的季節性或耐旱熱帶雨林會蓬勃生長。然而,與此種氣候類型聯繫最為緊密的生物羣落卻是熱帶草原。在熱帶草原上,落葉林中樹木枝葉交錯,形似帷幕。樹下一望無際的是長勢茂盛的耐旱野草。雖然大火和放牧等干擾因素在決定熱帶草原的結構方面比綿長的乾季作用更明顯,但由於這一植被類型太過普遍,因此人們經常用這一植被類型的名字指代這一氣候類型。 [2] 

熱帶濕潤氣候熱帶濕潤氣候的地貌

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的低緯度地帶,降雨量和蒸發量都很大,但前者要超過後者。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近赤道部分終年多雨,近迴歸線部分才有幹、濕季之分。最冷月温度超過8℃,沒有真正的冬天。
①熱帶森林區
近赤道的熱帶森林地區,由於全年高温多雨,化學風化作用特別活躍,岩石強烈分解,形成富含鐵鋁的紅土風化殼,並累積很厚,一般都在10 m以上,平原區最厚處可達200 m左右。這種紅土風化殼是岩石徹底風化的產物,母巖原有的礦物已極罕見,絕大部分是次生的粘土物質。由於粘土物質不易透水,在雨後,土層因大量充水而呈流動狀態,連同其上的草皮和樹木一起向下滑溜,稱為熱帶土溜。
這種地區的典型地貌是波狀起伏的緩丘,其上偶爾突起一些鍾狀的、塔狀的巖丘。由於組成巖丘的岩石節理較稀疏,不易風化,所以抗蝕性強,遂突起為高地。那些波狀起伏的緩丘都覆蓋着很厚的紅土風化殼,沒有新鮮基岩出露。
在熱帶森林區,由於植被茂密,坡面沖刷很弱,典型的坡積物很少見,而殘積較發育。河流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多呈分子溶液或膠體溶液,懸移質較少,故河水顯得比較清澈。由於河流缺乏沙粒級以上的粗大物質,所以缺乏侵蝕工具,遇到基岩露頭,下切較慢,因而形成瀑布跌水。在跌水的上游和下游是平緩的河段,河谷一般較寬展。這種瀑跌水峽谷段與緩流寬谷段交替出現的情況,是熱帶森林區河流地貌最突出的特徵。
②熱帶稀樹草原區
在熱帶的近迴歸線部分,平均雨量雖然還不算小,但已有乾濕季之分。在乾季,雨量稀少,而由於高温,蒸發非常強烈,土壤中原來隨地下水遊移的氧化鐵,因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停滯不動,並與土中的氧化鋁一起,或單獨沉澱下來,形成一個硬盤,亦稱為鐵盤。
鐵盤一旦形成,就不能再被溶蝕,它對流水侵蝕的抵抗很強,因此對地面起了一種裝甲保護作用,使被它所覆蓋的古剝蝕夷平面、河流階地面可長期保存下來。在這種情況下,熱帶森林區特有的波狀緩丘地形不見了,而廣泛出現了高原和平台。
這種地區的河流也缺乏粗大的物質作為侵蝕工具,河牀上普遍覆蓋着沙層,河流縱剖面也是由平緩的河段與陡急的河段交替組成。
在整個熱帶濕潤氣候區域,由於化學風化深入徹底,許多沉積物(殘積、坡積、沖積、洞穴堆積)中的不穩定礦物和易溶元素大都被淋失,留下的主要是穩定的石英和難溶的高價氧化鐵和氧化鋁,還夾雜着一些重礦物,如金、鉑、鎢、錫、金剛石等。這些重礦物有時相對富集成有開採價值的砂礦。
熱帶濕潤氣候的海濱發育着熱帶生物——紅樹林珊瑚,通過它們的生命活動,形成了獨特的紅樹林岸和珊瑚岸。 [3] 
參考資料
  • 1.    左大康主編.現代地理學辭典:商務印書館,1990:132
  • 2.    鄭永梅譯;伍德沃德著;張志明總譯審;包國章專家譯審.生物羣落概述:長春出版社,2014:105-107
  • 3.    左建主編.地質地貌學: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