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熒光抗體

鎖定
熒光抗體是用於標記的抗體,所用抗血清中不應含有針對標本中正常組織的抗體。
中文名
熒光抗體
類    型
抗體
特    點
具熒光特性
用    料
熒光素

熒光抗體一.熒光抗體及其製法

(一)抗體的熒光素標記
要求是高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的。所用抗血清中不應含有針對標本中正常組織的抗體。一般需經純化提取IgG後再作標記。作為標記的熒光素應符合以下要求:①應具有能與蛋白質分子形成共價健的化學基團,與蛋白質結合後不易解離,而未結合的色素及其降解產物易於清除。②熒光效率高,與蛋白質結合後,仍能保持較高的熒光效率。③熒光色澤與背景組織的色澤對比鮮明。④與蛋白質結合後不影響蛋白質原有的生化與免疫性質。⑤標記方法簡單、安全無毒。⑥與蛋白質的結合物穩定,易於保存。
常用的標記蛋白質的方法有攪拌法和透析法兩種。以FITC標記為例,攪拌標記法為:先將待標記的蛋白質溶液用0.5ml/LpH9.0的碳酸鹽緩衝液平衡,隨後在磁力攪拌下逐滴加入FITC溶液,在室温持續攪拌4~6h後,離心,上清即為標記物。此法適用於標記體積較大,蛋白含量較高的抗體溶液。優點是標記時間短,熒光素用量少。但本法的影響因素多,若操作不當會引起較台強的非特異性熒光染色。
透析法適用於標記樣品量少,蛋白含量低的抗體溶液。此法標記比較均勻,非特異染色也較低。方法為:先將待標記的蛋白質溶液裝入透析袋中,置於含FITC的0.01mol/LpH9.4碳酸鹽緩衝液中反應過夜,以後再對PBS透析法去除遊離色素。低速離心,取上清。
標記完成後,還應對標記抗體進一步純化以去除未結合的遊離熒光素和過多結合熒光素的抗體。純化方法可採用透析法或層析分離法
(二)熒光抗體的鑑定
熒光抗體在使用前應加以鑑定。鑑定指標記包括效價及熒光素與蛋白質的結合比率。抗體效價可以用瓊脂雙擴散法進行滴定,效價大於1:16者較為理想。熒光素與蛋白質結合比率(F/P)的測定和計算的基本方法是:將製備的熒光抗體稀釋至A2801≈1.0,分別測讀A280(蛋白質特異吸收峯)和標記熒光素的特異吸收峯,按公式計算。
F/P值越高,説明抗體分子上結合的熒光素越多,反之則越少。一般用於固定標本的熒光抗體以F/P=1.5為宜,用於活細胞染色的以F/P=2.4為宜。
抗體工作濃度的確定方法類似ELISA間接法中酶標抗體的滴定。將熒光抗體自1:4~1:256倍比稀釋,對切片標本作熒光抗體染色。以能清晰顯示特異熒光、且非特異染色弱的最高稀釋度為熒光抗體工作濃度。
熒光抗體的保存應注意防止抗體失活和防止熒光猝滅。最好小量分裝,-20℃凍存,這樣就可放置3~4年。在4℃中一般也可存放1~2年。

熒光抗體二、免疫熒光顯微技術

免疫熒顯微技術的基本原理是:使熒光抗體與標本切片中組織或細胞表面的抗原進行反應,洗滌除去遊離的熒光抗體後,於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在黑暗背景上可見明亮的特異熒光。
(一)標本的製作
熒光顯微技術主要靠觀察切片標本上熒光抗體的染色結果作為抗原的鑑定和定位。因此標本製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檢測的結果。在製作標本過程中應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並在染色、洗滌和封埋過程中不發生溶解和變性,也不擴散至臨近細胞或組織間隙中去。標本切片要求儘量薄些,以利抗原抗體接觸和鏡檢。標本中干擾抗原抗體反應的物質要充分洗去,有傳染性的標本要注意安全。
常見的臨牀標本主要有組織、細胞和細菌三大類。按不同標本可製作塗片、印片或切片。組織材料可製備成石蠟切片或冷凍切片。石蠟切片因操作煩瑣,結果不穩定,非特異反應強等已少應用。組織標本也可製成印片,方法是用洗淨的玻片輕壓組織切面,使玻片粘上1~2層組織細胞。細胞或細菌可製成塗片,塗片應薄而均勻。塗片或印片製成後應迅速吹乾、封裝。置-10℃保存或立即使用。
(二)熒光抗體染色
於已固定的標本上滴加經適當稀釋的熒光抗體。置濕盒內,在一定温度下温育一定時間,一般可用25~37℃30min,不耐熱抗原的檢測則以4℃過夜為宜。用PBS充分洗滌,乾燥。
(三)熒光顯微鏡檢查
經熒光抗體染色的標本,需要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最好在染色當天即作鏡檢,以防熒光消退,影響結果。
熒光顯微鏡檢查應在通風良好的暗室內進行。首先要選擇好光源或濾光片。濾光片的正確選擇是獲得良好熒光觀察效果的重要條件。在光源前面的一組激發濾光片,其作用是提供合適的激發光。激發濾光片有兩種。MG為紫外光濾片,只允許波長275~400nm的紫外光通過,最大透光度在365nm;BG為藍紫外光濾片,只允許波長325~500nm的藍外光通過,最大透光度為410nm。靠近目鏡的一組阻擋濾光片(又稱吸收濾光片或抑制濾光片)的作用是濾除激發光,只允許熒光通過。透光範圍為410~650nm,代號有OG(橙黃色)和GG(淡綠黃色)兩種。觀察FITC標記物可選用激發濾光片BG12,配以吸收濾光片OG4或GG9。觀察RB200標記物時,可選用BG12與OG5配合。

熒光抗體三、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

熒光抗體技術在臨牀檢驗上已用作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檢驗及自身免疫病的診斷等。在細菌學檢驗中主要用於菌種的鑑定。標本材料可以是培養物、感染組織、病人分泌排泄物等。本法較其他鑑定細菌的血清學方法速度快、操作簡單、敏感性高,但在細菌實驗診斷中,一般只能作為一種補充手段使用,而不能代替常規診斷。熒光抗體染色法對腦膜炎奈氏菌、痢疾志賀菌、霍亂弧菌布氏桿菌炭疽桿菌等的實驗診斷有較好效果。熒光間接染色法測定血清中的抗體,可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和臨牀回顧診斷。免疫熒光用於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檢測是梅毒特異性診斷常用方法之一。免疫熒光技術在病毒學檢驗中有重要意義,因為普通光學顯微鏡看不到病毒,用熒光抗體染色法可檢出病毒及其繁殖情況。
在寄生蟲感染診斷中,間接熒光抗體染色法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T)是當前公認的最有效的檢測瘧疾抗體的方法。常用抗原為瘧疾患者血液中紅內期裂殖體抗原。IFAT對腸外阿米巴、尤其是阿米巴肝膿腫也有很高的診斷價值,所用抗原是阿米巴培養物懸液或提取的可溶性抗原。
免疫熒光法還是檢測自身抗體的好工具,在自身免疫病的實驗診斷中應用廣泛。其突出優點是能以簡單方法同時檢測抗體和與抗體起特異反應的組織成分,並能在同一組織中同時檢查抗不同組織成分的抗體。主要有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和抗線粒體抗體等。抗核抗體的檢測最常採用鼠肝作核抗原,可做成冰凍切片、印片或勻漿。用組織培養細胞如Hep-2細胞或Hela細胞塗片還可檢出抗着絲點抗體、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等。應用免疫熒光技術可以檢出的其他自身抗體有抗(胃)壁細胞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抗甲狀腺微粒體抗體、抗骨髓肌抗體及抗腎上腺抗體等。
熒光抗體技術的一種特殊應用是流式細胞分析(flowcytometry)。在這種分析方法中檢測儀器不是熒光顯微鏡,檢測對象不是固定了的標本,而是將遊離細胞作熒光抗體特異染色後,在特殊設計的儀器中通過噴嘴逐個流出,經單色激光照射發出的熒光信號由熒光檢測計檢測,並自動處理各處數據。這種方法可用於檢測細胞大小、折散率、粘滯度等,更常用於T細胞亞羣等的檢測
一種檢測性試劑抗體

熒光抗體四、熒光抗體的保存

以0~4℃或-20℃低温保存,防止抗體活性降低和蛋白變性。最好加入濃度為1:5000~10000的硫柳汞或1:1000~5000的疊氮鈉防腐,小量分裝如0.1~1ml,真空乾燥後更易長期保存。
該文章轉載自醫學全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