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貓異型魚

鎖定
斑馬下鈎鮎(學名:Hypancistrus zebra),俗名為熊貓異型魚、斑馬異型魚等。全身黑白相間,似斑馬紋。野外棲息於含氧量高的熱帶河流底層。主要以肉類為食,習慣夜間活動,性情温和。具有領地性。分佈於巴西的欣古河流域。
體表紋路獨特,因而廣為人知。受市場需求影響,其價格較為昂貴。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斑馬下鈎鮎
拉丁學名
Hypancistrus zebra
別    名
熊貓異型魚(中文)
Zebra Pleco(英文)
Zebra-Harnischwels(德文)
L046(異型魚編號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鮎形目
骨甲鮎科
下鈎鮎屬
斑馬下鈎鮎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科
下口鮎亞科
亞    種
[2] 
分佈區域
南美洲
命名者及年代
Isbrücker & Nijssen,1991

熊貓異型魚物種學史

在20世紀70到80年代,就曾發現該物種並將其編為L046,但直到1991年Isbrücker和Nijssen學者才正式為其命名。 [6] 
詞源:zebra,因其體表顏色與斑馬的黑白條紋相似。 [6] 

熊貓異型魚形態特徵

背棘 (總數): 1; 背的軟條 (總數): 7; 臀棘 1; 臀鰭軟條: 4。最大體長7cm。 [4] 
斑馬下鈎鮎
斑馬下鈎鮎(5張)
斑馬下鈎鮎底色為白色,顯眼的黑色條紋從一個胸鰭延伸到另一個胸鰭。背鰭能夠大幅度展開。嘴部呈吸盤狀且帶有4條鬍鬚。腹部扁平。 [5] 

熊貓異型魚棲息環境

23°C~26°C、pH值6.0~7.5 的熱帶淡水水域。 [4] 
棲息於含氧量高,散落着岩石和石頭的沙質基質的流動水域中。常見於深水以及瓦礫的縫隙中。 [3] 

熊貓異型魚生活習性

性情平和,適合與其他魚類混養。但飼養條件苛刻,需要較高的水温和含氧量。餵食時相較更為活躍的魚類不佔優勢。因此,理想條件下,斑馬下鈎鮎更適合單獨飼養。其同下鈎鮎屬的其他種類一樣有着較強的領地意識,飼養時建議提供足夠的藏身之處。 [3] 
習慣夜間活動,壽命可達10到15年。 [5] 
食性:成魚以活體以及冷凍的血蟲、切碎的貽貝和蝦以及沉底型飼料為食。偶爾會啃食黃瓜片和西葫蘆片等植物飼料。 [3] 

熊貓異型魚分佈範圍

南美洲:巴西欣古河流域。 [4] 
斑馬下鈎鮎分佈圖 斑馬下鈎鮎分佈圖 [7]

熊貓異型魚繁殖方式

成年雄魚的第一條胸鰭鰭條上發育有齒狀突起,而成年雌魚沒有;且雄魚的頭部要比雌魚更寬。繁殖時以一條雄魚對應兩到三條雌魚進行配對,並用花盆等製成巢穴以供產卵。產卵時會產下7到15枚卵,並在一週內孵化。待幼魚吸收完卵黃囊中的營養後,可投餵水蚤和豐年蝦。一般情況下成魚不會攻擊幼魚。若成魚在產卵時遇到困難,可以為魚缸更換一半温度較低的水,並每兩到三天重複一次即可,目的是模擬自然條件下雨季到來時的情況。 [3] 

熊貓異型魚保護級別

保護狀況:
由於當地發電廠的建設,其棲息地正在遭受重創,並由於河流流速受到影響,河水含氧量將降低,因此其生存將真正受到威脅。自2004年以來,巴西政府完全禁止捕撈和出口包括斑馬下鈎鮎在內部分異型魚,並將這種魚添加到瀕危物種名單中。破壞者在企圖走私時將受到懲罰,甚至可能被監禁。所有這些措施都導致了該物種的高昂價格。 [6]  一條人工養殖的魚價值可能超過100英鎊,而相應的養殖成本要更高。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