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科

(食肉目下的一科)

鎖定
熊科,是脊索動物門獸綱食肉目的一科。 [3]  熊科有5屬8種,包括熊貓亞科、眼鏡熊亞科和熊亞科。中國有4屬5種。熊科動物屬大中型獸類,身體粗壯笨重,頭部比較圓;腿短,四肢足上長有五趾,爪子不能伸縮,尾巴較短;體軀粗壯、肥碩,吻部較長,尾短小,體長1.5~2米,體重約100~400千克;四肢粗強有力,前、後肢均具5趾,蹠行性。 [4] 
熊科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非和美洲。熊科營地棲生活,善於爬樹,也能游泳;嗅覺、聽覺較為靈敏。熊科温帶和寒帶種類有冬眠習性,蟄伏洞內不食不動,偶然出洞活動;熊科動物除了北極熊是全肉食性動物,其餘多為雜食性,主要以青草、嫩枝芽、苔蘚、堅果和漿果為食,也捕捉蛙、蟹。懷孕雌熊在冬眠洞內產仔,翌年出蟄時帶新生幼仔一起出洞。 [4] 
熊科在中國均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中為Ⅰ物種。 [5] 
中文名
熊科
拉丁學名
Urs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亞    目
裂腳亞目
熊科
亞    科
熊亞科、熊貓亞科、眼鏡熊亞科
5屬
8種

熊科簡介

熊科動物屬大中型獸類,身體粗壯笨重,頭部比較圓。熊的腿短,四肢足上長有五趾,爪子不能夠伸縮,尾巴很短。熊科動物除了北極熊是全肉食性動物,其餘均是雜食性大型哺乳動物。
熊在夏天就開始貯存能量,增加體內脂肪含量,等到寒冷的冬季到來時,它們就會躲進樹洞或是地下的洞穴去過冬。 [1] 

熊科外形特徵

阿拉斯加棕熊 阿拉斯加棕熊
體軀粗壯、肥碩,吻部較長,尾極短小,體長1.5~2米,體重約100~400千克;四肢粗強有力,前、後肢均具5趾,蹠行性,以整個足掌着地而行。

熊科起源

熊科
熊科(5張)
熊科動物軀體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頭圓頸短,眼小吻長。行動緩慢,營地棲生活,善於爬樹,也能游泳。嗅覺、聽覺較為靈敏。它們是由一種類似犬一樣的祖先進化而成的,是犬科動物進化道路上的一個分支。熊科動物雖屬食肉目動物,但基本上都已偏離了食肉的習性,而成為雜食性動物了。現在只有北極熊這個品種是全肉食性動物。 [2] 

熊科生長習性

黑熊 黑熊
多為雜食性,取食青草、嫩枝芽、苔蘚、漿果和堅果,也捕捉蛙、蟹和魚,掘食鼠類,掏取鳥卵,更喜舐食螞蟻,盜取蜂蜜,甚至襲擊小型鹿、羊或覓食腐屍。温帶和寒帶種類有冬眠習性,稱長期半睡眠,蟄伏洞內不食不動,新陳代謝降低,呼吸頻率減緩,而體温不顯著下降,遇驚動則甦醒,偶然出洞活動。冬眠洞穴位於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時間可持續4~5個月。

熊科生長繁殖

大熊貓
大熊貓(35張)
懷孕雌熊在冬眠洞內產仔,翌年出蟄時帶新生幼仔一起出洞。除冬眠期外,無固定棲息場所,非發情交配期,雌、雄皆單獨活動。

熊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非和美洲。

熊科物種分類

熊科Ursidae有5屬8種,包括熊貓亞科Ailuropodinae和熊亞科Ursinae,前者可單列一科。
熊貓亞科
Ailuropodinae
熊貓屬
Ailuropoda
大熊貓(大貓熊)
Ailuropoda melanoleuca
體型肥碩,憨態可掬,頭圓尾短,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體長120~180釐米,尾長10~20釐米,白色,體重60~110千克。頭圓而大,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以抱握竹竿。軀幹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現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温帶森林中,主要包括陝西、四川的秦嶺、岷山等。棲息於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高山深谷。除發情期外,一般獨棲,晝夜兼行。食物主要是高山、亞高山上的50種竹類,偶食其它植物、昆蟲和動物屍體。最早出現於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持原有的古老特徵,有“活化石”之稱。由於棲息破壞、毛皮偷獵等原因,現存數量稀少。根據國家林業局2006年的調查,目前全國有野生大熊貓1596只,圈養數量161只。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熊亞科
Ursinae
眼鏡熊屬
Tremarctos
眼鏡熊
Tremarctos ornatus
體長150~180釐米,尾長7釐米,雄性重約100~155千克,雌性重約64~82千克。體毛黑、紅棕或深棕色,厚密粗糙。眼周圍有一圈或粗或細的奶白色紋,並向下形成胸斑,遠看好似戴着一副黑墨鏡,故名。肋骨13對,區別於其它熊科動物的14對。分佈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密林或草原,故又稱“安第斯熊”。以鳳梨、仙人掌為食。由於棲息地破壞和獵殺,全世界野生種羣已不到2000頭。
熊屬
Ursus
棕熊
Ursus arctos
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為分佈最廣的熊科動物。有11個亞種,如指名亞種U.a.arctos、北美灰熊U.a.horribilis、科迪亞克棕熊U.a.middendorffi、喜馬拉雅棕熊(雪熊)U.a.isabellinus、藏馬熊U.a.pruinosus、北海道棕熊U.a.yesoensis、西伯利亞棕熊U.a.beringianus等。雄性體長170~280釐米,體重300~500千克;雌性僅一半。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釐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有些個體毛尖顏色偏淺,甚至近乎銀白,遠看似披一層銀灰色,故又稱“灰熊”。棲息範圍較廣,一般獨居。,植物性一般食物佔了60~90%,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動物性食物如昆蟲、齧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冬眠。野生壽命大約20~30年,圈養可達50歲。全世界只有15~20萬頭,但種羣數量一直在下降,在我國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美洲黑熊
Ursus americanus
體型碩大,四肢粗短。體長約120~200釐米,雄性較大於雌性。有約16個亞種,體色多樣。東北部顏色偏深,以黑色為多;西北部顏色偏淺,如棕色、淺棕、金色;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岸甚至有奶白色個體,稱為“白靈熊”;阿拉斯加有藍灰色個體,稱為“冰河熊”。有時又白色胸斑。分佈範圍包括墨西哥高原北部向北至北美大部地區。獨居於針葉林、闊葉林及沼澤等環境中。善爬樹和游水。視力差、聽、嗅覺敏鋭。巢域範圍約125.5平方公里。冬眠時 居於山洞、石縫或樹洞。雜食性,食物包括蟻、其他昆蟲、蜂蜜、鹿、鼠、野兔、魚以及野果、樹芽等。4~8月為性活動期。懷孕期200天、每窩平均2.4仔。雌熊5年後性成熟,雄葉生1年後成熟。
亞洲黑熊(黑熊、狗熊)
Ursus thibetanus
體形較小,體長1.6米左右,體重一般不超過200千克。體毛黑亮而長,下頦白色,胸部有一塊新月形字形白斑,故又稱“月熊”。頭圓、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墊厚實,前後足具五趾,爪尖鋭但不能伸縮。主要分佈於亞洲的印度、尼泊爾、日本、朝鮮半島、中南半島、阿富汗、俄羅斯及我國。棲息於潮濕的叢林地區,尤其是山地森林,除發情期外一般單獨生活。一般在夜間活動,白天在樹洞或巖洞中睡覺。善攀爬和游泳。嗅覺和聽覺很靈敏,但視覺差,故有“黑瞎子”之稱。可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和坐着,但行動謹慎又緩慢,很少攻擊人類。食性較雜,以植物葉、芽、果實、種子為食,有時也吃昆蟲、鳥卵和小型獸類等。壽命約30年。我國野生種羣不足2萬頭,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北極熊
Ursus maritimus
為世界第一大陸生食肉動物,體長240~270釐米,體重400~800千克,直立時可超過3米,雌性僅一半。皮膚黑色,體被厚密的透明防水的長毛,看起來是白色,故又稱“白熊”。脂肪層極厚。足寬大,適於游泳;肢掌多毛,以在冰面行走。分佈於北極及附近國家。獨居,常隨浮冰漂泊。性兇猛,行動敏捷,善游泳,潛水。以海豹、魚及鳥、腐肉、苔原植物等為食,有時出沒於人類居住地翻食垃圾。繁殖期3~5月,孕期約8個多月,每產1~4仔,4~5歲性成熟,壽命25-30年。全世界約有2萬頭,已受到保護。
懶熊屬
Melursus
懶熊
Melursus ursinus 體長140~180釐米,體重80~140千克,雌性略小。主要分佈於印度和斯里蘭卡。喜食白蟻,上門齒4枚,區別於其它熊科的6枚,中間形成的空隙有助於吸食白蟻;鼻孔可自由閉合,以防止白蟻爬入鼻腔;爪發達成鈎形,似樹懶,故名。被毛豐富,以頸部為尤。上門齒4枚,區別於其它熊科的6枚。5~7月發情交配,每胎一般1仔,雌熊常將幼崽背在背部。壽命最高可達40年。當地人有將幼崽捉去表演馬戲,將其鼻子刺穿,並拔掉牙和爪,趕到燙手的金屬盤子上學習跳舞。同時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數量越來越少,目前已不足2萬頭,已受到一定保護。
馬來熊屬
Helarctos
馬來熊(太陽熊)
Helarctos malayanus
為體型最小的熊類,體長120~150釐米,體重27~65千克。全身黑色,體胖頸短,頭部短圓,眼小,鼻、唇裸露無毛,耳小而頸部寬。全身毛短絨稀,烏黑光滑;鼻與唇周為棕黃色,眼圈灰褐;兩肩有對稱的毛旋,胸斑中央也有一個毛旋。尾約與耳等長;趾基部連有短蹼。胸通常點綴着一塊顯眼的"U"型斑紋,斑紋呈淺棕黃或黃白色。舌很長,適於吊食白蟻。爪鈎呈鐮刀型,善於攀爬。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亞科動物。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和南亞,在我國雲南綠春以及西藏芒康有少量分佈。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性孤獨,白天在樹上休息,夜間活動,行動敏捷,善攀援。膽小,怕冷但不冬眠。雜食性,吃樹葉、果實、蜂蜜、昆蟲及小動物。3歲性成熟,妊娠期7~8個月,每胎1~2仔。壽命約24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參考資料
  • 1.    騰翔編著,奇妙生物 圖解版,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02,第111頁
  • 2.    邵麗鷗主編,百獸王國,吉林美術出版社,2014.01,第34頁
  • 3.    熊科  .動物志庫[引用日期2023-06-21]
  • 4.    熊科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1]
  • 5.    熊科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