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氏鹿

鎖定
熊氏鹿是偶蹄目鹿科的一種動物。是曾經分佈於泰國森林裏的一種鹿,因人類想獲取鹿皮而被大量捕殺,現已滅絕。熊氏鹿體長160-180釐米,體高約130釐米,尾長12-20釐米,體重200-220千克。分佈於泰國西南部等地,因此也叫暹羅鹿。人們大量取得鹿皮,導致熊氏鹿在最後的1932年滅絕。
拉丁學名
schomburgk de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鹿科
中文名
熊氏鹿
生存年代
滅絕於1932年

熊氏鹿特點

熊氏鹿體長160-180釐米,體高約130釐米,尾長12-20釐米,體重200-220千克。體毛為赤褐色,所以也有“赤鹿”之稱。它的毛很短,沒有絨毛。又因其臀部白斑較大,所以又有“白臀鹿”之稱。熊氏鹿的角很大,主枝長度可達110釐米,兩角之間最大寬距為120釐米,分權非常複雜而顯得十分美麗。
熊氏鹿分佈於泰國西南部等地,因此也叫暹羅鹿(暹羅是泰國的舊稱),熊氏鹿棲息於沼澤地帶。它們清晨和傍晚活動,中午在樹蔭下休息、反芻。善於游泳和快速奔跑。性情機警而謹慎,被食肉動物追趕時會逃入水中躲避。一般成小羣活動,每羣有自己固定的活動範圍,羣內多雌鹿、幼鹿,成年雄鹿則離羣獨居。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嫩芽、嫩枝和雜草為食,還常到多鹽的濕地上舔食鹽類,甚至還吃其中的爛泥。它們警惕性很高,常用敏鋭的嗅覺嗅聞空氣中有無異昧,如有異常,迅速撤離 [1] 

熊氏鹿鹿科名錄

熊氏鹿(學名:Rucervus schomburgki )是產於泰國的一種鹿,熊氏鹿的主要棲息地是森林。之前,人們祭拜熊氏鹿,保佑大家平安,之後受到威脅,人們大量取得鹿皮,導致熊氏鹿在最後的1932年滅絕,最後一隻目擊的熊氏鹿是被人獵殺滅絕於1932年。
鹿科 Cervidae 分為3亞科, 17屬, 現存45或46種, 中國境內分佈17種。

熊氏鹿真鹿亞科

Cervinae 4屬 16種
鹿屬 Cervus 10種(現存9種)
● 梅花鹿Sika deer(C. nippon)
● 馬鹿(赤鹿)Red deer(C. claphus)
● 白唇鹿white-lipped deer(C.albirostris)
● 海南坡鹿(坡鹿、眉杈鹿、艾氏鹿)Eld's deer(C. eldi)
熊氏鹿(宿氏鹿、暹羅鹿、泰國坡鹿)Schomburgk's deer(C. schomburgki)已滅絕
澤鹿(印度澤鹿、沼鹿)swamp deer(C. duvauceli)
● 水鹿(黑鹿)Sambar(C. unicolor)
鬣鹿(爪哇鹿、帝汶黑鹿)Rusa deer、Sunda sambar (C. timorensis)
菲律賓水鹿(菲律賓黑鹿)Philippine sambar( C. marianus)
阿氏鹿(菲律賓斑鹿)Philippine spotted deer(C. alfredi )
斑鹿屬(花鹿屬)Axis 4種
斑鹿(花鹿、印度花鹿)Axis deer(A. axis)
● 豚鹿Hog deer(A. porcinus)據傳已經在中國境內滅絕
卡拉棉鹿(加島鹿、卡拉米安鹿)Calamian deer(A. calamianensis)
巴拉望鹿(巴島鹿)Bawean deer(A. kuhli)
麋鹿屬 Elaphrus 1種
● 麋鹿(四不像、戴氏鹿)Pere David's deer(E. davidianus)全球已無野生種羣,中國境內為人工半野生狀態
黇鹿屬 Dama 2種
黇鹿(歐洲黇鹿)European fallow deer(D. dama)
波斯黇鹿(美索不達米亞黇鹿)Persian fallow deer (D.mesopotamica)

熊氏鹿麂亞科

Muntiacinae 3屬 10或11種
黃麂屬 Muntiacus(8或9種)
● 黃麂(赤麂、黃猄) Indian muntjac(M. muntjak)
● 小黃麂(小麂、山羌) Reeves's muntjac(M. reevesii)
● 毛額黃麂(黑麂)Black muntjac(M. crinifrons)
● 菲氏黃麂(菲氏麂)Fea's muntjac(M.feae)
羅氏黃麂(M.rooseveltorum)?恐有爭議
● 貢山麂Gongshan muntjac(M. gongshanensis)
長山麂Truong Son muntjac(M. truongsonensis)
葉麂Leaf deer(M. putaoensis)
婆羅洲黃麂(瘤鹿)Bornean yellow muntjac(M. atherodes)
毛冠鹿屬(青麂屬) Elaphodus 1種
● 毛冠鹿( 青麂)(E. cephalophus)
巨麂屬Megamuntiacus 1種
巨麂(越南大麂)Giant muntjac(M. vuquangensis)

熊氏鹿空齒鹿亞科

Odocoileinae 5族 10屬 19種
駝鹿族 Alcini 1屬
駝鹿屬 Alces 1種
● 駝鹿 (犴) Moose(A. alces)
馴鹿族 Rangiferini 1屬
馴鹿屬 Rangifer 1種
● 馴鹿Caribou、reindeer(R. tarandus)唯一雌雄都長角的鹿,中國境內為人工半野生狀態
狍族 Capreolini 1屬
狍屬 Capreolus 2種
歐洲狍(西方狍)European roe deer(C. capreolus)
西伯利亞狍(東方狍、狍子)Siberian roe deer(C. pygargus)
獐(河麂)族 Hydropotini 1屬
獐(河麂)屬 Hydropotes 1種
● 獐(河麂)Chinese water deer(H. inermis)唯一雌雄都不長角的鹿
空齒鹿族 Odocoileini 6屬 14種
空齒鹿屬 Odocoileus 2種
白尾鹿White-tailed deer(O.virginianus)
黑尾鹿(騾鹿)Mule deer (O. hemionus)
草原鹿屬(南美草原鹿屬)Blastoceros 1種
草原鹿(南美草原鹿、潘帕斯鹿)Pampas deer(B. campestris)
沼澤鹿屬(南美澤鹿屬) Blastocerus 1種
沼澤鹿(南美澤鹿)Marsh deer(B.dichotomus)
馬駝鹿屬(南美山鹿屬) Hippocamelus 2種
智利馬駝鹿(智利山鹿)Chilean guemal(H. bisulcus)
秘魯馬駝鹿(秘魯山鹿)Peruvian guemal(H.antisensis)
普度鹿屬 Pudu 2種
南普度鹿(普度鹿、智利普度鹿)Southern pudu(P. pudu)
北普度鹿(厄瓜多爾普度鹿)Northern pudu(P. mephistophiles)
短角鹿屬(墨西哥鹿屬) Mazama 6種
赤短角鹿(紅墨西哥鹿)Red brocket(M. americana)
倭短角鹿(倭墨西哥鹿)Dwarf brocket(M. chunyi)
灰短角鹿(灰墨西哥鹿)Brown brocket(M. gouazoubira)
小短角鹿(小紅墨西哥鹿)Little red brocket(M. rufina)
侏短角鹿(侏墨西哥鹿)Lesser brocket(M. nana)
小灰短角鹿(小灰墨西哥鹿、布氏鹿)Grey dwarf brocket(M. bricenii)
註釋:
1、 本名錄到種為止,不列出亞種;
熊氏鹿圖冊
熊氏鹿圖冊(5張)
2、 本名錄不包括麝、鼳鹿、長頸鹿的所有種,因按普遍分類法,麝、鼳鹿、長頸鹿單獨列為麝科、鼳鹿科、長頸鹿科,與鹿科並列,暫不涉及。

熊氏鹿滅絕原因

泰國同中國一樣,很早就有利用動物、植物入藥的傳統。熊氏鹿的鹿茸一直被認為是名貴的藥材,因此熊氏鹿很早就開始遭到人類捕殺。古老的狩獵方式並沒有使熊氏鹿有明顯的減少,而現代人的獵槍才是熊氏鹿走向滅絕的主要原因。
19世紀後期,英、法殖民者進入泰國,他們不僅將熊氏鹿的鹿角作為裝飾品,還進食鹿肉,因此雌鹿、幼鹿也在劫難逃。到19世紀中期,熊氏鹿只出現在泰國濕地附近。隨着人類的步步緊逼,它們躲進竹林,不適合的生態環境使得食物匱乏,熊氏鹿冒險啃食農民的稻子,結果將自己輕易地暴露在人類的視線中,最終被人類捕獲。1930年是人類能夠獵殺到熊氏鹿的最後一年,此時,在泰國曼谷動物園中還有兩隻雄鹿,但它們已經無法繁殖,於1932年相繼死去了,從此熊氏鹿全部滅絕 [2] 
參考資料
  • 1.    李湘濤著,走獸之謎 五,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2006.12,第53頁
  • 2.    探索者編委會編著,探索絕跡物種,黑龍江科學教育技術出版社,2016.11,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