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秘魯馬駝鹿

鎖定
秘魯馬駝鹿(學名:Hippocamelus antisensis)是鹿科、馬駝鹿屬動物。體長150-170釐米,體重45-65千克。性別二態性很明顯。該物種身體粗壯,四肢和頸部都比較短。雌雄的犬齒都很發達。雄性擁有V形的分杈一次的鹿角,前杈通常較短。被毛由粗而脆的毛髮組成,皮毛的整體顏色為有斑點的黃棕色至灰棕色,全年保持統一的色調。腹部通常呈白色。尾巴頂部呈深褐色,下表面有蓬鬆的白色毛。 [3] 
生活在海拔1800-5000米之間的高海拔地區的岩石露頭處。活動範圍長度超過2千米。棲息地表現出較大的日温差和大量的季節性降雨量。由數只雄性、雌性及其幼鹿組成的靈活家族羣體,通常有大約8只動物,但最多有31只。是草食動物,食物包括莎草、草、地衣和苔蘚。妊娠期240天。雌鹿每胎產1只幼崽,小鹿出生在雨季結束時,出生後會被雌鹿隱藏幾周。分佈於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 [1]  [3] 
中文名
秘魯馬駝鹿
拉丁學名
Hippocamelus antisensis
別    名
安第斯鹿
外文名
英文 Taruca, North Andean Deer, North Andean Huemul, Peruvian Guemal, Peruvian Huemul
法文 Cerf des Andes Septentrionales, Guémal Péruvien, Huémuld des Andes Septentrionales
西班牙文 Ciervo Andino Septentrional, Guemal, Tarugo, Taruka
德文 Andenhirsch
同義學名
Cervus antisensis d'Orbigny, 1834 [2] 
國際瀕危等級
易危(VU)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鹿科
馬駝鹿屬
秘魯馬駝鹿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空齒鹿亞科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d'Orbigny, 1834)

秘魯馬駝鹿形態特徵

秘魯馬駝鹿體長150-170釐米;雌性肩高為69-71釐米,雄性肩高為78-94釐米;尾長11.5-13釐米;體重45-65千克。性別二態性很明顯。該物種身體粗壯,四肢和頸部都比較短。牙齒形態的一個特徵是存在犬齒。雌雄的犬齒都很發達,儘管它們沒有延伸到嘴唇之外。雄性擁有V形的分杈一次的鹿角,前杈通常較短。鹿角的尺寸也相對較小。大型雄性的鹿角尺寸為22-27釐米。雄性的耳朵又長又窄,尾巴的長度不到身體長度的10%。被毛由粗而脆的毛髮組成,每根毛髮都有白色的基底,上面覆蓋着羊毛狀的底毛。皮毛的整體顏色為有斑點的黃棕色至灰棕色,全年保持統一的色調。臉上的黑色Y形火焰使“眉毛”和鼻樑變暗,而嘴唇和下口吻呈白色。喉嚨呈淺色,眼睛上方有深色帶狀皮毛,口吻周圍有淺色帶。下頜底部有白色圍脖,腹部通常呈白色。尾巴頂部呈深褐色,下表面有蓬鬆的白色毛。 [3-4] 
秘魯馬駝鹿

秘魯馬駝鹿棲息環境

秘魯馬駝鹿生活在海拔1800-5000米之間,主要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岩石露頭處。海拔3960米以下很少見。活動範圍長度超過2千米。棲息地表現出較大的日温差和大量的季節性降雨量。 [3] 

秘魯馬駝鹿生活習性

秘魯馬駝鹿行為

秘魯馬駝鹿成羣結隊活動,以4-9只為一組。這些團體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它們在交配季節時形成的集羣最大。在交配季節,雄性和雌性羣體之間都會有一些運動。雄鹿守護着與它們交配的雌性。雄性沒有對雌性的領地防禦;雄性通過用鹿角來爭奪雌性。繁殖和鹿角生長之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大多數鹿會在10-11月雨季開始時掉落鹿角。到了12月,所有雄性也能進入鹿角都換上了天鵝絨新毛;1月份,大約有30%的雄鹿脱毛;5月,所有雄性都有堅硬的鹿角。 [3] 
該物種是晝行性物種。夏季棲息在較高的山坡上,秋季其活動範圍普遍下降,大多數動物在受庇護的山谷中過冬。在不同的季節使用不同的區域。該物種生活的海拔高度會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發生改變。在雨季(12月至翌年5月),它們會前往海拔更高的地方尋找食物。該物種具有鹿最獨特的社會結構之一。白天,不同性別和各個年齡段的個體都會在成年雌性的帶領下結成緊密的羣體。這些羣體的組成在不斷變化,這些羣體是更穩定的亞羣體的組成部分。 [4] 

秘魯馬駝鹿食性

秘魯馬駝鹿是一種草食動物,其食物主要由高山岩石之間的莎草和草組成,也包括地衣和苔蘚。 [3-4] 

秘魯馬駝鹿分佈範圍

秘魯馬駝鹿分佈於安第斯山脈、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在安第斯山脈,它們分佈在南緯12-28度之間。 [3] 
其分佈是沿着從秘魯北部到智利東北部的安第斯山脈高地幾乎連續的,所使用的棲息地類型在某些地區是孤立的,各區域斑塊之間的物種數量密度很高。 [1] 
秘魯馬駝鹿分佈圖 秘魯馬駝鹿分佈圖 [1]

秘魯馬駝鹿繁殖方式

繁殖具有季節性,6-7月是最乾燥的季節,是發情高峯期,可能持續到8月。妊娠期240天。雌鹿每胎產1只幼崽,很少2只。小鹿出生於2-4月,也就是雨季結束時。幼崽無斑點,出生後會被雌鹿隱藏幾周。秘魯馬駝鹿在野外的壽命是10年。 [4] 

秘魯馬駝鹿保護現狀

秘魯馬駝鹿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10月1日——易危(VU)。 [1] 

秘魯馬駝鹿種羣現狀

截至2016年,根據分佈區域各個國家少數地區的數據和評估,秘魯馬駝鹿總數量估計為15,750-21,000只。根據保守的有效種羣規模佔總種羣的25%,可以推斷成熟繁殖成體的數量可能在4,162至5,750只之間(小於該物種為脆弱類別設定的10,000只閾值的60%)。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