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大縝

鎖定
熊大縝(1913—1939),江西南昌人,在校期間拍攝整個清華園的俯視全景圖和北平城全景圖,為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1938年參加八路軍,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兼技術研究社社長,領導研製烈性炸藥、地雷和無線電設備,積極從事抗日活動。 [5]  1935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兼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先生助手,參與清華南遷工作。1938年4月,熊大縝放棄赴德留學的機會,參加八路軍,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兼技術研究社社長,領導研製烈性炸藥、地雷和無線電設備,積極從事抗日活動。“地雷戰”幕後英雄 [3]  。同時,熊大縝是中國拍攝紅外相片第一人。 [1-2] 
中文名
熊大縝
別    名
熊大正 [1]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南昌 [2]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出生地
上海

熊大縝人物生平

熊大縝清華求學

熊大縝,又名熊大正,江西省南昌岡上月池熊村人。1913年生於上海新閘路,自幼讀書,1931年由北京師範大學附中考入清華大學,第二年入物理系,與著名科學家汪德熙、錢偉長、彭桓武、林家翹等為中學或大學同班同學。他還是有名的田徑運動員、網球隊長,足球場上更是個風雲人物。熊大縝非常聰明能幹,深得當時清華大學理學院長兼物理系主任葉企孫先生賞識和器重。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因品學兼優而留校當助教,從事紅外光研究。第二年,他還為著名科學家吳有訓和餘瑞璜的X光實驗室,設計製作了當時國內少見的大型連續沖洗暗室。 [4] 
1937年,熊大縝考取赴德國留學名額。正當他準備在出國前與戀人完婚時,七七事變發生,這使他的命運發生了一次重大轉折,清華大學舉校南遷,與北大、南開合併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遷校的過程中,葉企孫全面負責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的搶運工作,為支持導師工作,熊大縝放棄出國和新婚,做了葉企孫的重要助手。搶運工作還沒有結束,日軍的鐵蹄就踏進了清華園,清華校園變成了濃血橫流的傷兵醫院。葉、熊被迫轉至天津,在英租界戈登路清華大學同學會,建立臨時辦事處,安排幫助南下師生員工和家屬順利通過津門。 [4] 
此間由於長時間緊張的奔波勞累,葉先生不幸染病住院,熊大縝悉心照料老師的同時,還聯絡安排了諸如王力、錢偉長、朱自清夫人等師生和家屬自津南下,安全到達昆明。葉企孫病癒和遷校任務完成後,熊大縝本該和老師一道,趕赴昆明投人新校建設和教學工作,但上路之前卻又因一個偶然也似乎是必然的原因,使他的前途又一次發生了重大轉折。 [4] 

熊大縝領導邊區軍工建設

抗戰全面爆發的這一年年底,東北軍從華北撤離時,萬福麟部下呂正操團長堅決留下來繼續抗戰,後來又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改編為人民自衞軍,在冀中建立了平原抗日根據地。這裏條件極為惡劣,鬥爭非常艱難,缺醫少藥,傷病員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只能任由病情惡化而死去。通訊工具遺乏,內外聯絡都跟不上,打起仗來前後方、上下級很難溝通。 [4] 
在平原上開展游擊戰,衣食住行、生產打仗、物資供應和流通,都需要大批有經驗的管理幹部和專門人才。最重要的,打仗需要武器彈藥,根據地沒有自己的兵工廠,抗日軍民只有靠自己動手製造土炸藥,但因技術問題而十分困難。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冀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參謀長張珍,遵照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的命令,在北平、天津、保定之間建立秘密交通站,負責為根據地蒐羅和輸送人才和物資。張珍接受任務後,潛回北平,利用他曾在輔仁大學做過助教的關係,找到他的輔仁同學孫魯,動員他和自己一起工作。在張珍和孫魯的引導下,熊大縝在平津兩地積極為冀中軍區辦事,協助他們籌集抗日物資特別是奇缺的無線電器材、化工原料、藥品等。 [4] 
1938年秋,孫魯回到天津老家,在英租界找到熊大縝。孫魯向熊大縝介紹冀中情況,並邀請他到根據地工作,熊大縝找到葉企孫,鄭重地提出自己要到根據地參加抗日。葉先生知他既不去昆明又不去德國,卻下決心要去冀中根據地,對此非常敬佩,囑咐他為抗戰出力。並表示自己也暫不去昆明,留在天津,如果大縝有什麼需要幫助,可以去找他。
熊大縝到達冀中根據地,先在軍區修械所當技術員,負責組織武器彈藥的生產,不久又調任印刷所所長。他過人的才幹和膽識,深得呂正操將軍賞識,三個月後,便被任命為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全面負責整個根據地的物資工作。 [4] 
根據第一位邊區科學家張珍回憶:
初見熊大縝,張珍有幾分擔心。身為原輔仁大學助教,他自己已經經歷了真正的戰火洗禮,一身戎武之氣;而眼前的熊大縝,西服革履,麪皮白淨,還是個書卷氣十足的大學生模樣。
張珍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我見他穿着西裝,就問:‘你能吃苦嗎?’他把西裝領帶脱下一甩:‘你能吃苦我也能,你吃小米飯我也行!’” [5] 
在葉企孫先生的幫助下,他很快就聚集起100多名平津大學生和其他青年知識分子,各項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茶。他通過關係和各種渠道,購買了幾十部電台和原材料,裝備了部隊。為解決部隊黑火藥威力小的問題,他動員了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和愛國知識青年,到冀中軍區參加抗戰,還成立了技術研究社,研製烈性炸藥。 [4]  在熊大縝的領導下,冀中根據地的炸藥廠不斷壯大,到後來竟建成了一座擁有2000多工人,能製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彈、子彈、擲筒彈,能修理各種槍械的大型兵工廠。 [3] 

熊大縝陷入“鋤奸”風波

1939年春,河北省主席鹿鍾麟派一個考察團到冀中,其中有個叫方平的團員到供給部。熊大縝見方平是讀書人,就試着用英語與之交談。方平説得一口流利的英語,雙方一下子交流順暢起來,他們越聊越投機。供給部某領導在一旁聽不懂,又氣又惱,將這事當成特務嫌疑上報。 [4] 
1939年夏,國共關係急劇惡化,根據地鋤奸部發起了一個清洗漢奸特務的鋤奸運動。冀中軍區鋤奸部,就根據這一線索,懷疑軍區內部有一個龐大的特務組織,供給部是它的大本營,技研社則是它的活動中心,熊大縝無疑是首要分子。他們廣撒羅網,抓捕了熊大縝等技研社全部技術員。接着又把供給部、炸藥廠、印刷所、衞生部、醫院、電台、銀行、學校、報社、商店、教會等機關中,平津來的所有知識分子全部抓了起來。其中還包括劉雲、陳影、黃秀等女大學生,總共100多人,搞成了轟動一時的冀中特務漢奸案。張珍是“引狼入室”的“罪魁”,當然也在劫難逃。 [4] 
冀中抓捕關押了這麼多知識分子,嚴重影響了這裏的抗日鬥爭,當過東北軍將領的呂正操司令員也在鋤奸人員的懷疑之中,呂司令員明知被抓的是一羣滿腔熱血、捨身為國的愛國者,卻無力營救。案件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遂派彭真和許建國等人前去複審,複審最後的結論是:逼供不足為憑,鋤奸擴大化應予糾正。結果是除熊大縝作為首犯,尚需進一步審查之外,其餘人員全部無罪釋放。 [4] 

熊大縝遺憾去世

就在這年秋天,日軍對冀中根據地發起了更為瘋狂的大“掃蕩”。9月下旬的一天,在軍區機關的轉移途中,審訊時被拷打受傷的熊大縝無法跟上隊伍。鋤奸部一名負責押解犯人的戰士喝道:“快走,磨蹭什麼?想逃跑嗎”
熊大縝説:“別那麼兇,好不好!”
鋤奸部戰士説:“對你這種漢奸特務,還用得着客氣!”
熊大縝説:“我是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你手裏的槍和子彈都是我造的。我怎麼是漢奸特務?”
兩個人吵了起來。戰士説:“就是漢奸特務!走,再不走,能了你!”
堅持真理的熊大縝就站住了。那個戰士真的拉開槍栓,推上子彈,槍口黑洞洞地對上了供給部部長熊大縝的腦袋。
就在這一剎那,熊大縝説話了,他説:“造一粒子彈不容易,留着打鬼子吧!你要真的想弄死我,就用石頭!”
這個人真的放下了槍,舉起了石頭。就這樣,熊大縝不幸死於自己同志的石頭之下。 [4] 

熊大縝平反昭雪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錢偉長、呂正操、張珍等人都呼籲,要求要為熊大縝平反昭雪。1986年10月,河北省委根據調查取證的大量事實,做出關於熊大縝特務問題的平反決定。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