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煩惱人生

(池莉著中篇小説)

鎖定
《煩惱人生》中國當代作家池莉創作的中篇小説,首次發表於《上海文學》1987年第8期。
《煩惱人生》以質樸而富有韻味的語言敍寫主人公印家厚一天的平凡經歷,刻畫他在生活的重負下不勝煩惱而又不失希望、隱忍不言而又憤慨抗爭的複雜心態,真實地展示了處於改革時代的普通中國公民的生存處境,是一篇意藴深邃的新寫實主義小説。 [1]  小説被評論界公認為是開創新寫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先驅。 [3] 
作品名稱
煩惱人生
作    者
池莉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87年8月
字    數
約32000字

煩惱人生內容簡介

早晨是從半夜開始的。半夜時兒子從牀上掉了下來,響聲驚醒了印家厚。清晨,他匆匆起牀,排隊上廁所,排隊洗臉,然後給兒子熱奶,催孩子起牀,收拾停當後,急匆匆地背起兒子走出家門。
經過兩個小時的擠車、換輪渡,送兒子到幼兒園,終於踏着上班的鈴聲跨進了車間大門。但從車間門口到班組需要一分半的時間,所以記考勤的老頭毫不客氣地劃他遲到。令人煩惱的事接踵而來,上午評獎金,一等獎這次嚴禁“輪流坐莊”,為了避嫌,他只拿了三等獎。徒弟雅麗為他打抱不平,而他卻語無倫次,本想用這獎金為父親和岳父購買既少花錢又像樣子的生日禮物這下全都泡湯了。中午在去食堂的路上,雅麗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情,他思緒紛亂,與日益變得庸俗的老婆相比,年輕漂亮而又善解人意的雅麗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誘惑,但他還是婉言拒絕了雅麗。
吃完中飯,印家厚趕到幼兒園教育兒子,兒子因不好好睡覺被關了“禁閉”。下午先是迎接一拔參觀的人,他雖然拿的是三等獎金,而這時卻必須由他親自操作。接着又被廠長叫去訓斥了一頓,並讓他與工會主席一起立刻組織接待日本青年友好訪華團。好不容易捱到下班,等待他的還有一連串的捐款——“老大難”結婚、拯救非洲饑民、救救熊貓……
下班後他去接孩子,然後擠車,再乘輪渡回到家裏。刷碗時又聽到房子要拆遷的消息,為了避免和老婆説話泄漏了這個消息,他又是擦地又是洗衣服。上牀時已到深夜11點36分,老婆又告訴他:她的表弟明天要來武漢,就住在他們家裏。
在睡着的前一刻,印家厚腦子裏閃出一個字:“夢”。他相信在做一個很長的夢醒來之後,一切都不是這樣的。 [2] 

煩惱人生創作背景

1979年,池莉從冶金醫專畢簡介業,任武鋼衞生處流行病醫生,並在該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在武鋼當醫生期問,池莉對產業工人的現狀有了深入的瞭解,他們有主人翁的自豪感也有住不上房子的悲哀,他們厭惡單位的人事矛盾卻義深陷其中,他們是已經預感到改革開放風暴來臨而躁動不安的羣體。一股強烈的創作衝動使池莉在幾天之內一氣呵成完成中篇小説《煩惱人生》的創作。 [4] 

煩惱人生人物介紹

印家厚
印家厚一天的生活中存在着無窮的煩惱。半夜兒子跌下牀,老婆惡聲惡氣地與他爭吵,早晨在擁擠的公共衞生間排隊洗漱,焦急而無奈帶着兒子上班擠公共汽車,遭女青年嘲侮,接着是搶上渡輪,匆匆吃早餐、急急送兒子上幼兒園、慌慌跑步去車間,生活的節奏快得令人煩惱,更令人煩惱的是生活本身。本月按常規輪到他得一等獎金30元,卻因廠方評獎金政策有變而得了末等獎5元;年輕的徒弟雅麗愛他,他也愛雅麗,卻因有一個平庸枯燥的家庭和粗糙的老婆而不敢愛;中午去食堂吃飯吃出了菜裏的青蟲,去幼兒園看兒子發現兒子因調皮被阿姨鎖進“空中飛車”玩具的鐵籠裏,……下午一上班就受到“同事結婚”“拯救非洲災民”“救救熊貓”募捐小組的襲擊,五元獎金全部流走。下班後更大的煩惱就接踵而來:住房即將拆除,未來的歸宿還是個問號,這是印家厚最大的心病。就這樣帶着一天的勞累和煩惱,主人公跌入了夢鄉。儘管作者寫了主人公一天的生活,但讀者從中也可以看到這個普通操作工人的一年或一生。 [3] 

煩惱人生作品鑑賞

煩惱人生主題思想

寫實主義
《煩惱人生》被認為是新寫實小説的開山之作,也是池莉的代表作。它從一個普通工人一天的生活流程中展示出“煩惱的人生”,具有強烈的感受力。小説中的人生煩惱是一天之內發生的,這一天是被作家高度概括與濃縮的一天。在這一天中,一件件繁瑣雜亂的事情糾纏着印家厚,而他只是疲於應付,因而這一天顯得漫長而難耐。作家以還原生活“本相”的筆法表現了印家厚的生存困境,表現出他對生活那難以言説的情緒,那無可奈何的委曲求全、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作家以一種深切的同情心來寫印家厚,通過他的煩惱人生,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與評價。 [2] 
悲劇意藴
《煩惱人生》體現出了一股濃厚的悲劇意藴。儘管印家厚認可了這種平庸無為的存在,被動與世俗生活同流,也為這種生存慾望放棄了自我的追求,付出了自己的才智,而昂貴代價的結果,依然是無盡的坎坷和煩惱。從半夜的驚醒到晚上十一點三十六分上牀睡覺,奔波勞碌了整整一天的印家厚,連骨架都“累散了”,可想到“所有難辦的事”又把他搞得坐卧不寧,頭昏眼花。舊的煩惱還未解決,新的煩惱又不斷而來,層層堆積起來,沉甸甸地壓在這中年男人的肩上,把他折磨得直叫苦。很明顯,面對着他強大得多的涉及到社會的生存困境,他顯得被動、消極、無力,被生存問題壓得喘不過氣來。按存在主義哲學的理解,當上帝已經死了,人被赤裸裸地推到了“存在”,人就得為自己的“存在”負責。從這點來理解,印家厚的悲劇就在於:他擔負不了這樣的責任(哪怕這責任是最基本的),他已被這種責任壓垮,他不知怎樣去找誰來承擔它並且拯救自己。而且,上帝已不再仁慈,或者,仁慈的上帝不知幹什麼去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他,在朦朧的燈光下,望着累散了的骨架,自己憐憫自己,人生的無奈感和空漠感,溢於其中;小説的悲劇意藴,亦盈於其中。這時候,他所能做的只能希望所經歷的這一切煩惱都是夢,希望“醒來以後其實一切都不是這樣”。這樣一個結尾,可以明顯看得出印家厚的無奈。面對人生種種煩惱,雖竭盡全力,終難以解決,唯有借夢來逃避現實,把現實中的種種煩惱、種種痛苦看成夢,以求能緩解在現實中的困頓、痛苦,以人生如夢為一付精神的止痛藥來麻醉自己,把希望寄託在夢一樣的明天。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得出作者的逃避,作者在作品中指出,生活充滿了無數的煩惱,有着難以逃避的窘迫。但沒有精神亮光的人生,畢竟是灰色人生;陷入“衣食住行性”的瑣事而自得其樂,畢竟平庸。然而,問題在於,面對充滿窘迫、困頓、煩惱的人生,應該如何擺正現實中理想和現實的關係?碌碌眾生超越世俗生活的道路何在?對此,作者始終未能作出相應的回答,唯有采取了逃避的態度,用夢去緩解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試圖借夢去擺脱世俗生活的過於濃重的陰影,使人們有勇氣去面對不可知的明天。但夢畢竟是不現實的,希冀用不現實的夢去解決現實的問題,就更顯出了人在現實面前的無奈,顯示出超越世俗生活理想的虛幻,而《煩惱人生》的悲劇意藴最主要的就體現在這裏。 [6] 

煩惱人生藝術特色

“生活流”寫法
在具體的敍述中,《煩惱人生》採用“生活流”的寫法,鋪寫印家厚一天的經歷,展示生活的自然流程,從早到晚,如記流水賬,寫得頗為詳盡和瑣細,表現出原生態的生活美感。這種寫法,貌似簡單隨便,實則深邃含蓄。它寫的是一天,卻寫了一年,一生;它常常觸及物質窘境,轉化為心理氛圍,溶入整體意藴。它的本體就是一個象徵,象徵生命力的內耗,象徵普通人週而復始的人生軌跡。 [1] 
世俗性描寫
池莉在《煩惱人生》中對生活採取世俗性的觀照眼光。這主要體現於兩個方面:一是注重對生活形態的日常性、世俗性內容的描寫,尤其是日常生活細節的描摹。日常生活細節在小説中是構成世俗生活的真實背景,也成為作家傳達生存體驗的情境所在,暗含着對世俗日常生活的悄然認同以及對日常世界的現行秩序的肯定。作品把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生活場景推到一個本體性的地位上來,物質生活、日常的生活經驗成為惟一的存在,沒有了崇高的精神價值立場導引,日常性生活經驗成為最終支配人物命運變遷和心路歷程的力量。過日子成為人生惟一的目的,無論生活是詩性的,煩惱的,你都得接受認同。二是敍述結構上存在着物質/精神、世俗性的生活經驗/浪漫化的精神理想這種二元視角。日常性生活經驗:孩子掉下牀,擠公共汽車,上班遲到,獎金分配,到託兒所接送孩子,被工會抓差等生活事件貫穿在主人公印家厚一天的行動鏈條上,這是一個外在的明顯的敍事線索,這一線索的敍述意識突出了生活的瑣屑與煩惱。作品還有另一條線索即隱附於日常生活行動鏈條上的印家厚的心理波動,它是印家厚對世俗性物質生活所作的精神反應,以回憶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兩條線索表現的是兩種經驗,前者是當下的現實經驗,後者則是記憶(小説中提及的主要經驗性事件是初戀和下鄉生活),實際代表的是青春、愛情與理想。這兩種經驗,兩種視角恰恰構成了這部作品的敍述張力和主人公自身的心理張力,這種敍述的二元視角不是以理想與精神對世俗性生活的超越,弘揚理想主義和人的主體精神為歸宿,恰恰相反,而是表現生活邏輯對人的改造,以現實原則來修正理想,使之納入世俗生活的軌道。正如小説中印家厚對現實人生的感慨:“少年的夢總是具有濃厚的理想色彩,一進入成年便無形中被瓦解了……他只是十分明智地知道自己是個普通的男人,靠勞動拿工資而生活,哪有工夫想入非非呢?”“普通人的老婆就得粗粗糙糙,潑潑辣辣,沒有半點身份架子,儘管做丈夫的不無遺憾,可那又怎樣呢?”這種對普通人身份的認同,對自我世俗性存在價值的認同,成為印家厚放棄做夢、放棄理想的理由。 [5] 

煩惱人生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1988年,《煩惱人生》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 [7] 
1989年,《煩惱人生》獲《小説月報》第三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説獎。 [8] 

煩惱人生作品評價

《煩惱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疲憊地面對蠻橫、絮叨的老婆,心中瞬間的殺機,甚至比將“沒有愛情的婚姻”描摹為地獄的其他作家為深痛地寫出了箇中人的苦楚。但池莉對現實、此岸的認可,不是隱忍着無奈與痛楚,亦未顯露出一種幾近殉道者一般的忍受;事實上,池莉以一種平和、温馨、不無幽默、不無默契、讚許地敍事口吻在書寫現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評) [9] 

煩惱人生作者簡介

池莉,中國當代作家,湖北人,現居武漢。現任武漢市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其創作的小説《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人生三部曲”),是中國新時期“新寫實小説”文學流派發軔之作。歷年來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魯迅文學獎及各類文學獎項八十餘種。《來來往往》《小姐你早》《你以為你是誰》《生活秀》《雲破處》等多部小説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話劇、京劇、楚劇及法國話劇。作品被翻譯為法語、英語、西班牙語、日語、德語、韓語、泰語、越南語等多個語種,不斷在海外出版。主要作品見《池莉經典文集》,另有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來吧孩子》《》《石頭書》《與女兒一起成長》,詩集《池莉詩集·69》。近作長篇小説《大樹小蟲》描繪了三代人的百年命運,引發各界關注。 [10] 
池莉 池莉
參考資料
  • 1.    金漢,石明輝,汪木蘭主編. 新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M].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3.08:474-475.
  • 2.    孫小兵主編. 文學作品賞析——中國現代文學[M].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4.03:413-418.
  • 3.    郝月梅.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讀《不談愛情》、《太陽出世》、《煩惱人生》[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1991,(第1期):46-48.
  • 4.    王青主編. 中國新時期小説研究專題:1978~2010[M].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18.01:105.
  • 5.    魏建,房福賢主編. 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1.11:388-389.
  • 6.    黃雄傑.論池莉小説《煩惱人生》的悲劇意藴[J].理論與創作,2000,(第5期):13-16.
  • 7.    陳思和主編.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第2版[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04:388.
  • 8.    《小説月報》編輯部編. 小説月報第4屆百花獎獲獎作品集[M].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1.04:3.
  • 9.    譚湘,荒林主編. 花雨·飛鳥卷:首屆中國女性文學獎獲獎作品精品卷[M]. 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2001.01:196.
  • 10.    《從容穿過喧囂》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