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煤氣燈效應

(心理學專業術語)

鎖定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是一種心理操縱手段,通常涉及操縱者與被操縱者之間的複雜互動,廣泛存在於各種人際關係中。在該效應中,操縱者通過削弱被操縱者的自我認知,包括記憶、感知和判斷力等,實現對其行為和思維的影響和控制。“煤氣燈效應”這一概念最早由Barto和Whitehead(1969)提出,其靈感來自於源自1938年的話劇《煤氣燈》,該話劇在1944年被改編成電影《煤氣燈下》 [1-2] 
從心理學視角看,煤氣燈效應通過一系列的心理機制增強了操縱者對被操縱者的控制力。這些機制包括心理投射、認知失調、心理依賴,以及權力不平等。 心理投射是指操縱者有意或無意地將自己不願意或無法面對的情感、知覺、衝動、抵抗、幻想、妄想或衝突等心理內容,轉移並歸咎於被操縱者。認知失調理論解釋了當個體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或遭遇與自己信念相沖突的信息時,會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感。操縱者利用這種不適感,通過扭曲信息或否認事實,迫使被操縱者重新評估自己的信念,從而加強對被操縱者的心理影響。心理依賴描述了被操縱者對操縱者的依賴狀態。隨着操縱行為的持續,被操縱者可能會逐漸增強對操縱者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不僅涉及情感上的依賴,還可能包括對操縱者認可和支持的需求。權力不平等是指操縱者和被操縱者之間的權力關係失衡。操縱者利用這種不平等的權力結構,通過恐嚇、威脅或其他形式的操控行為,來維持和加強對被操縱者的控制 [3-4] 
中文名
煤氣燈效應
外文名
Gaslighting
所屬學科
心理學
來    源
電影《煤氣燈下》
時    間
1944年
應用領域
主要應用於臨牀心理學

煤氣燈效應定義及原理

“煤氣燈效應”通常定義為操縱者通過心理虐待的方式,引發被操縱者對自身認知的懷疑,最終實現對被操縱者思想和行為的控制或影響。在煤氣燈效應的雙方互動中,操縱者通常佔據主導地位,堅持己見並採取多種手段質疑被操縱者,旨在削弱後者的自信。被操縱者則處於較為被動的角色,傾向於將操縱者理想化,追求獲得操縱者的認同,過度依賴於操縱者對自身價值和認知的看法和態度 [4]  [5] 

煤氣燈效應發展階段

煤氣燈效應的過程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不相信、辯解和壓抑。一開始,被操縱者對操縱者的否定持懷疑態度,試圖反駁並堅持自己的立場。隨着時間推移,被操縱者開始嘗試辯解,這表明他們已受到操縱者的影響。最終,被操縱者可能會進入壓抑階段,內化操縱者的質疑,產生自我懷疑和不安。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看上去這三個階段都是操縱者在單方面傷害被操縱者,事實上該過程需要雙方互動才能實現 [4]  [5] 

煤氣燈效應起源

“煤氣燈效應”這一概念源自1938年的話劇《煤氣燈》,該話劇在1944年被改編成電影《煤氣燈下》。話劇和電影中描繪了一名男性通過操控煤氣燈的亮度,使他的妻子感到困惑並懷疑自我,進而達到控制她的目的。心理學家隨後採用這一術語描述一種心理操控手段,即通過扭曲事實、否認和誤導等,使被操縱者懷疑自己的記憶、感知或理智,進而失去自我認同,受控於操縱者 [3]  [5] 

煤氣燈效應歷史發展

自20世紀60年代起,“煤氣燈效應”一詞被廣泛用於描述對個體現實感知的操縱行為。該術語在70年代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心理學分析。2007年,心理學家羅賓·斯特恩(Robin Stern)基於其在臨牀心理學領域的豐富經驗,出版了《煤氣燈效應:遠離情感暴力和操縱狂》一書,該書的出版推動了煤氣燈效應在心理學,尤其是臨牀心理學的廣泛應用,並逐漸擴展至哲學政治學等其他學科 [2-3]  [5] 

煤氣燈效應影響因素

以下是影響煤氣燈效應的一些關鍵因素:
(1)人際關係:煤氣燈效應常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例如伴侶、家庭成員或者朋友之間。在這些關係中,操縱者可能會利用被操縱者的信任和依賴,通過否定、誤導、欺騙等方式,使被操縱者對自己的認知產生懷疑。
(2)溝通方式:煤氣燈效應的操縱者通常擅長運用語言技巧,比如模糊表達、雙重否定、轉移話題等,使對話內容含糊不清,讓被操控者者難以捉摸其真實意圖,進而對自己產生懷疑。
(3)情緒操縱:煤氣燈效應的操縱者者可能會利用被操縱者的情緒,如恐懼、愧疚、不安等,來強化他們的影響力。比如他們可能會通過威脅、恐嚇、羞辱等方式,令被操縱者害怕而服從他們的意願。
(4)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煤氣燈效應。例如,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被操縱者可能更容易受到操縱者的影響。此外,如果被操縱者缺乏外部支持和資源,也更容易成為煤氣燈效應的目標。

煤氣燈效應表現形式

煤氣燈效應的典型做法包括:
(1)持續的否認:操縱者會否認某些事件的發生,即使這些事件確實發生過。這種否認通常堅定且連貫,使被操縱者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
(2)歪曲事實:操縱者可能會故意歪曲或曲解信息和事實,以適應其自身的敍述。這種歪曲的目的是混淆被操縱者者的思維,使其難以區分真實和虛構。
(3)操控記憶和感知操縱者可能質疑被操縱者的記憶、感知和經歷,使被操縱者對自己的感覺和記憶產生懷疑。
(4)引發困惑和不確定感通過這些技巧,操縱者使被操縱者感到困惑和不確定,進而減少其對自身感知的信任,並增加對操縱者的依賴。
這些操作手法的目的是削弱被操縱者的心理防禦,增強操縱者的控制力。煤氣燈效應的危害在於它逐漸剝奪了被操縱者的心理自主性和自信,導致其在認知和情感上對操縱者產生過度依賴 [5] 

煤氣燈效應如何檢測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被煤氣燈效應操縱?羅賓·斯特恩在《煤氣燈效應》列出了20個報警信號,如果符合下列其中任何一項情況,都要額外留意。
1、你反覆質疑自己。
2、你每天數十次地問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3、你經常在工作的時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4、你總在向父母、男友和領導道歉。
5、你經常考慮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女友、妻子、員工、朋友或女兒。
6、你想不明白,為什麼生活裏有那麼多精彩的事,你卻總是不夠開心。
7、你給自己買衣服、給自己的公寓買傢俱,或者買其他的個人用品時,腦子裏卻一直考慮的是她/他喜歡什麼,而不是自己喜歡什麼。
8、你經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為伴侶找藉口。
9、你發現自己開始對朋友和家人隱瞞某些信息,這樣你就不用再對他們解釋,或者在他們面前找藉口。
10、你知道出了嚴重的問題,但你就是沒辦法表達清楚,甚至連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11、為了躲避伴侶貶低你的言語和對現實的扭曲,你開始撒謊。
12、你連簡單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13、你在閒談時也要三思。
14、在伴侶回家之前,你會先在腦子裏過一遍自己這一天做錯了哪些事情。
15、你覺得自己現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更自信、更愛玩、更放鬆。
16、你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17、你的孩子開始在你的伴侶面前保護你。
18、你發現開始對一向相處愉快的人發火。
19、你感到絕望,鬱鬱寡歡。

煤氣燈效應如何應對

識別並應對煤氣燈效應要求個體提高對操縱行為的意識,並採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以下是一些關鍵的應對方法 [5]  [6-7] 
(1)提高意識:瞭解煤氣燈效應的特徵和表現形式是識別其存在的第一步。意識到操縱者的行為可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操縱模式。
(2)記錄和驗證:當感到困惑或懷疑時,記錄下重要的對話和事件。這可以幫助確認記憶的準確性,並作為事實核實的基礎。
(3)尋求專業幫助:心理諮詢或治療可以為被操縱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專業的心理健康專家可以幫助被操縱者理解他們的經歷,並提供應對策略。
(4)保持獨立思考:努力保持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不要完全依賴於他人的看法。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信息進行獨立評估。
(4)建立支持網絡:與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支持網絡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並幫助確認操縱行為。
(5)界定邊界:學會説“不”。明確自己的界限,堅決抵抗不尊重這些界限的行為。
(6)自我關懷:進行自我關懷活動以增強個人的情感和心理韌性,如發展興趣愛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經常進行放鬆練習等。
通過這些方法,被操縱者不僅能夠更好地識別和應對煤氣燈效應,還能夠提高自己的心理韌性,從而在面對操縱行為時保持堅強和獨立。
參考資料
  • 1.    劉曉蕾. 煤氣燈效應[J]. 北方人, 2022(13): 3.
  • 2.    李昕怡, 薛兵. 煤氣燈效應話語中的不禮貌策略:表現與功能[C]//《東北亞外語論壇》編輯部(編). 東北亞外語論壇(2021年第四季度論文合集), 2021: 98-106.
  • 3.    羅賓·斯特恩. 煤氣燈效應: 如何認清並擺脱別人對你生活的隱性控制[M]. 劉彥, 譯.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20.
  • 4.    Calef, V., & Weinshel, E. M. Som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gaslight phenomen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sychoanalysis, 1981, 50(1): 44-66.
  • 5.    羅賓·斯特恩. "煤氣燈效應"概念時代已經到來[J]. 現代閲讀, 2022(2): 3.
  • 6.    佩奇·斯威特. 煤氣燈效應: 被扭曲的關係[J]. 林穎, 譯. 環球科學, 2022(21): 6.
  • 7.    Rogers, J., & Follingstad, D.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buse by an intimate partner[J]. Violence and Victims, 1995, 10(2): 25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