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煙草立枯病

鎖定
煙草立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煙草上的病害。典型症狀是首先在患病莖基部出現褐色斑點,逐漸擴大成暗褐色橢圓形病斑,並逐漸下陷,邊緣明顯,擴大後繞莖一週,皮層逐漸腐爛消失,最後莖部乾枯收縮,整株幼苗死亡,但一般不倒伏。 [1] 
煙草立枯病在世界所有產煙國家均有分佈。煙草立枯病主要發生在苗期,為害較輕,亦為煙草苗期的次要病害,在局部地區因苗牀管理不當,又未及時防治,也有因此病而導致育苗失敗的情況,一些輕病煙苗移栽到大田後成活率很低。煙草立枯病的發生輕重受土壤中病菌數量、氣候條件和栽培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尤其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較大。絕大多數品種不抗病。 [1-2] 
煙草立枯病菌是一種土壤習居菌,因此對其防治應採取以減少土壤病菌接種體數量、改善土壤和田間通透能力、結合藥物控制的防治策略,但一般情況下輪作防治的收效不佳。 [2] 
中文名
煙草立枯病
外文名
Tobacco sore shin [1] 
別    名
脛瘡病
為害植物
煙草
為害部位
莖基部、葉片、根部
病    原
立枯絲核菌

煙草立枯病病害學史

1904年,Seby在美國首次報道了由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引起的煙草立枯病,後來所有產煙國家均有分佈。雖每年在大多數植煙區都有煙草立枯病發生,而為害卻極輕,為煙草上的次要病害。據1989-1991年調查,中國廣東、廣西、遼寧、雲南、四川、吉林、安徽、山東、河南、貴州、淅江、陝西、湖南、湖北、黑龍江等省(自治區)均有分佈。 [1] 

煙草立枯病病原特徵

煙草立枯病形態特徵

煙草立枯病的病原菌為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屬於半知菌亞門絲核菌屬菌絲粗壯,有隔膜,多核,直徑為8-12微米,幼嫩菌絲無色,老熟菌絲呈淺褐色至黃褐色。菌絲有分枝,分枝處往往成直角,並在其基部有縊縮。老菌絲常呈一連串形細胞,菌核則由桶形細胞菌絲交織而成,質地疏鬆,無規則形狀,大的直徑10微米左右,小的肉眼難辨,淺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菌核間常有菌絲相連,抗逆力強,是病菌越冬的重要器官。有性時代為瓜亡革菌(Thanu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屬擔子菌亞門、亡革菌屬,營腐生生活,不易在煙草上發現。 [2] 

煙草立枯病生理特性

立枯絲核菌的不同菌系菌絲生長適宜温度有一定差異,但一般最適生長温度為24-28℃,低於5℃或高於35℃菌絲很少生長,也難形成菌核。菌核萌發的温度為8-30℃,最適温度為23℃,在相對濕度低於95%時菌核萌發極少,高於98%時則有利於萌發。子實體形成的温度是20-30℃,最適為24-28℃;相對濕度為32-90%,最適為65%。菌絲生長的最適pH為4.5-7.0,而有的菌系在廣泛的pH2.4-9.1範圍內均能生長。光照抑制菌絲生長,但促進菌核形成。擔子的形成、擔孢子的產生和釋放在夜間最多,且可在2小時內發芽,並在3小時內侵入寄主組織,在田間一般是在下部葉片上出現,旺盛生長的葉片不受侵染。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 [2]  其寄主植物除煙草外,尚可危害莧科十字花科豆科菊科等植物。 [3] 

煙草立枯病為害症狀

煙草立枯病
煙草立枯病在苗期至大田煙株開始成熟時均可發生,但主要在育苗中後期階段發生為害。以莖基部為主,葉片、根部也可被侵染。典型症狀是首先在患病莖基部出現褐色斑點,逐漸擴大成暗褐色橢圓形病斑,並逐漸下陷,邊緣明顯,擴大後繞莖一週,皮層逐漸腐爛消失,最後莖部乾枯收縮,整株幼苗死亡,但一般不倒伏。煙苗根系受到侵染時,皮層變色腐爛,初期病株的葉片色澤較淡或褪綠,隨後葉片變黃枯死。在潮濕條件下,病斑上常有不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網狀黴層,並有灰色或淡褐色不規則的菌核。輕病煙苗被移栽到田間後若遇冷涼潮濕氣候,此病可繼續發展,較大病株的病莖髓部腐爛幹縮呈褐色,縱切可見其內有淺灰色菌絲或菌核,木質部則變得堅硬而易折;莖斑繼續擴展可達下部葉片主脈基部並導致其腐爛,致使葉片下垂,煙株變黃、矮化甚至萎蔫,易被大風吹倒。在乾旱地區若土温較低或新栽煙苗遇到連日干熱風時大田煙苗莖基部也能受到直接侵染,莖基易折斷,但直到煙株死亡時,根部通常都是健康的。 [2] 

煙草立枯病分佈範圍

煙草立枯病在世界所有產煙國家均有分佈。中國廣東、廣西、遼寧、雲南、四川、吉林、安徽、山東、河南、貴州、淅江、陝西、湖南、湖北、黑龍江等省(自治區)均有分佈。 [1] 

煙草立枯病侵染循環

越冬與傳播:主要以菌核和休眠菌絲在土壤和病殘體中長期存活,並常在未開墾的土壤中發現。也能以菌絲和菌核在病組織或其他寄主上存活,並可隨病菌帶入大田。病株死後,病組織分解,病菌長期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菌核在乾燥條件下可以存活6年,而在高温高濕條件下存活能力明顯下降,中性或偏鹼性土壤有利於菌核在土壤中存活和生長。擔孢子在乾燥條件下存活時間較短,一般在6周以內。此菌的傳播主要是菌核、菌絲通過雨水、流水、帶菌肥料、農具等傳播蔓延;擔孢子和於燥的小菌核可以隨流水、病土、病苗氣流而傳播。 [2] 
初侵染與再侵染:病菌侵誒寄主的方式有3種:一是直接侵入,越冬後的菌絲或菌核萌發產生的菌絲可直接侵入寄主內;二是在根上形成菌絲層,使根變色和細胞死亡後,隨即自死亡的細胞處侵入;三是從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 [2] 

煙草立枯病流行規律

煙草立枯病的發生輕重受土壤中病菌數量、氣候條件和栽培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尤其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較大,土壤pH則與病害發生的關係不大。絕大多數品種不抗病。 [2] 
煙草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條件是低温乾燥的土壤。當苗牀温度低於20℃,尤其是在18℃以上發生最多。而在温度較高時也可在大田發生。另外,還觀察到凡低於煙苗生長最適宜温度時病害較嚴重,乾熱的土壤不利於此菌的生長,也不利於病害發生。中等濕度甚至更低的土壤濕度,均有利於此病發生,發病隨濕度增加而下降。移栽後若遇大雨病株將會死亡。土壤質地和土壤結構通過影響土壤通氣性而影響病害的發展,黏重而又排水不良的土壤有利於煙草立枯病發生。 [1] 
多雨高濕有利於菌核、擔孢子萌發和侵染葉片,在相對濕度接近100%時侵染點才能發展成大的壞死斑。1984年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煙草靶斑病嚴重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生長季節氣温較低、多雨而潮濕。 [2] 

煙草立枯病防治方法

煙草立枯病菌是一種土壤習居菌,因此對其防治應採取以減少土壤病菌接種體數量、改善土壤和田間通透能力、結合藥物控制的防治策略,但一般情況下輪作防治的收效不佳。 [2] 

煙草立枯病農業防治

  1. 苗牀土壤消毒:這是減少初侵染來源的主要措施。80℃的熱蒸汽處理土壤0.5-2小時可以基本殺死土壤煙草立枯病菌;40-60克/平方米的溴甲烷燻蒸土壤也可有效控制煙草立枯病和莖腐病的發生。 [2] 
  2. 加強田間管理:包括及時清除病殘、避免土壤較高含量的有機質、合理控制煙苗密度、及時摘除底腳葉。及時中耕培土,改善土壤通透性主要在於促進煙苗的根系生長,提高其抗病能力。 [2] 

煙草立枯病化學防治

用70%甲基託布津(375-750克/公頃),或50%多菌靈或50%託布津(940克/公頃)浸淋苗牀,防效較好。移栽前噴施萎鏽靈、Benodanil、0.5-2.0克/平方米的三唑醇藥液也有一定防效。 [2] 

煙草立枯病生物防治

儘管已經發現一些土壤細菌和哈茨木黴對煙草立枯病有較強的抑制作用(Ead等,Rwok等,Cole等測定,王家和),表現出了良好的應用潛力,但煙草立枯病的生物防治技術仍不能滿足實用推廣的要求。 [2] 

煙草立枯病病害區別

煙草立枯病易與煙草猝倒病等混淆,可檢查莖部菌絲,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的菌絲呈直角分枝,分枝菌絲的基部有縊縮,有隔膜,而煙草猝倒病菌(Pythium)的菌絲呈鋭角分枝,無隔膜;另外,煙草立枯病在病部產生蜘蛛網狀灰褐色黴層,並有灰褐色至黑色,疏鬆的不規則的菌核,而猝倒病在病部產生的是白色棉絮狀物。主要區別如下:一是發病時期不同。煙草猝倒病主要在大十字期之前發生,而煙草立枯病主要在大十字期之後發生;二是發病快慢不同。煙草猝倒病發病蔓延十分迅速,煙草立枯病發病較慢;三是發病症狀不同。煙草猝倒病幼苗倒折腐爛,在潮濕條件下,感病部及周圍土壤產生白色絮狀物,而煙草立枯病幼苗不倒折腐爛,僅莖基部呈現乾枯收縮,在潮濕條件下,感病部及周圍土壤產生灰褐色蜘蛛網狀物,並有不規則狀褐色菌核。 [1]  [4] 
煙草立枯病與煙草莖腐病的區別除了可以檢查病原以外,症狀也有明顯區別,煙草莖腐病在莖上的症狀為淺褐色表面病斑,而煙草莖腐病在莖上造成暗褐色至黑色凹陷的病斑。 [1] 
參考資料
  • 1.    朱賢朝等主編,中國煙草病害,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04,第16-21頁
  • 2.    談文,吳元華主編,煙草病理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07,第223-228頁
  • 3.    李惠琴等編著,煙草病蟲圖説,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01,第13頁
  • 4.    朱賢朝等主編,中國煙草病害,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04,第9-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