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煙草白粉病

鎖定
煙草白粉病俗稱上灰、下霜、上硝和冬瓜灰等是由二孢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煙草上的病害。煙草白粉病在苗期和大田期均可發生。發病部位主要是在葉片上,嚴重時也可蔓延到莖上,有時花枝和萼片上也可受到侵染。該病最顯著特徵是在葉片正反兩面和病莖上着生一層白粉(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及菌絲)。 [1] 
煙草白粉病在在拉丁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的許多產煙國家都有分佈。中國各主要產煙省(自治區)均有煙草白粉病發生,其中以華南、西南各省發生較為普遍。在温暖、潮濕、日照較少的年份或地區易發生,高山及丘陵地區發生較多,平原地區及通風透光較好的煙田發病較輕,在靠近湖泊、河流、水溝、沼澤、池塘、建築物、牆邊、森林及其他遮蔭物的煙田,密度過大或間作作物不當時病害較重。 [1] 
煙草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採用抗病品種,其次加強田間管理,最後適時進行藥劑防治。 [2] 
中文名
煙草白粉病
外文名
Tobacco powdery mildew
別    名
上灰
下霜
別    名
上硝
冬瓜灰
為害植物
煙草
病    原
二孢白粉菌
為害部位
葉片、莖、花枝和萼片

煙草白粉病發病歷史

煙草白粉病於1878年在意大利發現,1879年又在葡萄牙發現此病,以後陸續在拉丁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的許多產煙國家都發現了白粉病在煙草上發生為害,1947年在意大利引起了相當大的損失,在津巴布韋白粉病是煙草上為害較大的真菌病害之一,在南非此病常造成年20-30%的嚴重損失,此病在澳大利亞、馬其頓地區、爪哇和蘇門答臘等也經常成為嚴重病害。 [1] 
據記載,中國台灣省在1919年發現煙草白粉病,1939年餘茂勳報道了成都平原煙草白粉病的發生情況,隨後是貴州、雲南、山西、山東、廣東和安徽等省都有此病發生的報道。20世紀50年代初,在廣東、雲南、貴州和福建等省煙草白粉病普遍發生,局部造成為害。1973年,白粉病在上述省份山區、半山區流行發病造成嚴重損失。1985年,福建龍巖地區,白粉病病葉率高達30%以上,隨後僅局部發生。1985-1986年,雲南、湖北恩施和四川黔江等地白粉病暴發流行,一般煙田每株上有病葉3-5片,重者達10片以上,減產5-10%,隨後幾年很少發生;至1990年在四川黔江再度流行為害,病葉率高達15.5%。1989年和1991年,白粉病在湖北局部發生較重,尤其是白肋煙產區,嚴重的病葉率達60%以上。據1989-1991年調查,中國各主要產煙省(自治區)均有煙草白粉病發生,其中以華南、西南各省發生較為普遍,時有暴發流行。 [1] 

煙草白粉病病原特徵

煙草白粉病的病原菌為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屬於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屬。葉片上着生的白粉是該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及菌絲,為專性寄生菌。 [3]  [1] 

煙草白粉病形態特徵

菌絲有分隔透明,內含大量原生質顆粒,分生孢子梗無分枝且與菌絲垂直,有凹陷,大小為80-120微米×12-14微米,而中國山東農業大學煙草研究室測定為47-200微米×10-13微米,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頂端,串生,無色,單胞,圓筒形或橢圓形,大小為20-32.2微米×12-15微米,山東為24-47微米×10-21微米,在每一個分生孢子裏有子囊殼黑色,球形,無孔口,大小為80-140微米;子囊殼外生有彎曲和數目不定的附屬絲,內生有10-15個子囊。子囊為長卵圓形,基部有不分支的短柄,大小為58-90微米×30-35微米;每個子囊內一般有2個子囊孢子,偶爾也可看到生有3個子囊孢子的現象。子囊孢子單胞,無色至淡褐色,橢圓形,大小為20-28微米×12-20微米,有性世代較少發生。 [1] 

煙草白粉病生理特性

煙草白粉病為專性寄生菌,只能在活的寄主上生存,在常温下,分生孢子壽命較短,離開寄主後,一般在以內就喪失活力。煙草白粉病菌的營養菌絲和分生孢子梗等全部寄生在葉片表面,而以瘤狀或掌狀吸器伸人表皮細胞內吸取營養和水分。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其頂端形成附着胞緊緊附着在葉片表皮上,且產生侵入絲穿透角質層,並分泌酶溶解細胞壁的纖維素後進入寄主細胞內並形成吸器吸收營養和水分,以後迅速生長,在適宜温濕度下,大約7d內在病斑上產生白色菌絲並形成新的分生孢子。 [1] 
煙草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發的最適温度為19.5-23℃,最低温度為7℃,最高温度為32℃。萌發的最適宜相對濕度為60-80%,甚至相對濕度在20%時仍能萌發,在100%時也可見到分生孢子萌發,但在水膜中不能萌發。分生孢子生活力較差,相對濕度較高時,如80-89%時可保持活力達12天,而在相對濕度較低(40-58%)和在19-21℃條件下,僅可存活1-2天;夏季比冬季存活時間長。分生孢子儘管在暗處和亮處均可形成,但在暗處形成的孢子比在光照條件下形成的孢子成熟的慢,大多數分生孢子是在白天釋放,而以中午釋放最多,下午1-3點達到釋放高峯期。子囊殼一般在生長季後期形成,將成熟的子囊殼浸在水中或置於飽和大氣中,均可誘發子囊孢子的形成。 [1] 
子囊殼開裂最適宜温度為14℃,最低為4℃,最高為22℃,在4-34℃之間子囊孢子均可萌發,而最適宜萌發温度為10-18℃。在中國廣大煙區,迄今尚未發現子囊和子囊孢子,而在土耳其香料煙上已經發現了子囊殼。 Delon等發現,在法國西南部此菌可產生有性世代,而在法國其他地區未發現有性世代。該病菌除為害煙草外,還侵染胡蘿蔔科、茄科、菊科、薔薇科、豆科和旋花科等115個屬以上的植物。 [1] 

煙草白粉病為害症狀

煙草白粉病
煙草白粉病在苗期和大田期均可發生。發病部位主要是在葉片上,嚴重時也可蔓延到莖上,有時花枝和萼片上也可受到侵染。該病最顯著特徵是在葉片正反兩面和病莖上着生一層白粉(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及菌絲)。因此,有的又稱“冬瓜灰”和“上硝”。發病初期先在葉片正面出現黃褐色褪綠小斑,隨即在斑塊的正反兩面出現毯狀小點,漸次擴大,煙草白粉病斑相互癒合,在短時期內,白粉可覆蓋葉片的大部或全部,嚴重時葉片乾枯,後期偶爾可見黑色的顆粒體,即是此菌的子囊殼。在大田成株期,先從下部葉片發病,自下而上逐步蔓延,嚴重時引起全株枯死。重病葉片失去烘烤價值,發病較輕的葉片,在其調製過程中,病斑仍會繼續擴大,葉片薄如紙狀,易破碎呈糊片,缺乏彈性,失去經濟價值。 [1] 

煙草白粉病分佈範圍

煙草白粉病分佈於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亞、巴西、中國、保加利亞、希臘、印度、伊拉克、危地馬拉、日本、爪哇島、馬其頓王國、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葡萄牙、羅馬尼亞、津巴布韋、蘇門答臘、俄羅斯、南非、土耳其、前南斯拉夫、波蘭、牙買加、尼加拉瓜等國家。 [3]  中國各主要產煙省(自治區)均有煙草白粉病發生,其中以華南、西南各省發生較為普遍。 [1] 

煙草白粉病侵染循環

在冬季寒冷的地區,煙草白粉病菌以子囊殼在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在中國極少發現子囊殼世代,其初侵染主要是來自煙草實生苗和其他越冬寄主上的白粉菌,而附着在病株殘體上的菌絲和分生孢子越冬後無侵染能力;田間侵染源是先發病病株上形成的分生孢子成熟後,主要由氣流傳播。 [1] 

煙草白粉病流行規律

煙草白粉病在温暖、潮濕、日照較少的年份或地區易發生,高山及丘陵地區發生較多,平原地區及通風透光較好的煙田發病較輕,在靠近湖泊、河流、水溝、沼澤、池塘、建築物、牆邊、森林及其他遮蔭物的煙田,密度過大或間作作物不當時病害較重。 [1] 

煙草白粉病防治方法

煙草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採用抗病品種,其次加強田間管理,最後適時進行藥劑防治。 [2] 

煙草白粉病農業防治

  1. 選用優質抗病品種:煙草種質有多種類型,各種類型都有抗病品種。孟坤等研究發現,烤煙品種中煙103、中煙 102、K346等高抗白粉病;白肋煙抗白粉病品種有Banket102、PMRBurley21等;曬煙品種塘蓬對全國採集的93%以上的白粉病菌分離物免疫,廣紅12號、廣紅13號高抗白粉病等,雪茄包皮煙有TV;湖北曬晾煙地方種質特高抗品種有蘭花煙、大烏煙和鐵板。 [2] 
  2. 加強農業防治:不在低窪地種煙,密度合理;實行輪作;起壟培土,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搞好田間衞生,發病後及時摘除病葉並進行妥善處理;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氮:磷:鉀=1:2:3或1:2:2),增強煙株營養抗性,適當控制氮肥與鉀肥,增施磷肥,可減輕病害發生。及早摘除底腳葉、及時採烤下部葉等措施可以減少菌源,對病情上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 

煙草白粉病化學防治

在煙草白粉病始發期開始用藥效果較好,用藥時間不適宜往往會降低藥劑的防效,另外視病害發展趨勢和藥劑情況確定用藥的次數,嚴重時2-3次即可。20%三唑酮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但施用苯菌靈可以產生抗藥性的菌株。汪漢成等報道,苯並噻二唑對煙草白粉病具有很高的誘導活性。使用科惠丙環唑、福星氟硅唑乳油對煙草白粉病的防效也很好。 [2] 

煙草白粉病生物防治

中國學者張濤、王靜等研究發現,菌液對粉孢子的破壞作用表現為粉孢子不能萌發,細胞腫脹變形、細胞原生質解體或收縮。温室防治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濃度的AR03菌懸液處理對煙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較好,AR03菌株防治煙草白粉病的持效期為30天以上。生防細菌對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防病機制主要包括抗生、競爭、誘導抗性及寄生等多種方式。這些生防微生物的發現為煙草白粉病的綠色防控提供了新途徑,其機制有待深入研究。 [2] 

煙草白粉病病害區別

煙草白粉病與煙草霜黴病(中國尚未發現此病)在發病初期都是產生褪綠小褐點較難區別,易引起誤診,煙草白粉病多發生在葉片正面,為白色粉狀物,而霜黴病多發生在葉片背面,為灰藍色黴層,通過鏡檢可進一步確診。 [1] 
參考資料
  • 1.    朱賢朝等主編,中國煙草病害,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04,第75-80頁
  • 2.    郭紹亮,蘇謙,楊景全,姜瑞保,張曉陽.煙草白粉病的研究進展[J].傳播力研究,2019,(第4期):227
  • 3.    賈橋東,張保全,王衞民,王鋼,時焦.煙草白粉病的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19,(第4期):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