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斑肥螈

鎖定
無斑肥螈(學名:Pachytriton labiatus)是蠑螈科、肥螈屬有尾兩棲動物。雄螈全長167毫米左右,125毫米時肛部隆起(已達性成熟),雌螈182毫米左右。體形肥壯,頭部平扁,軀幹至尾基部渾圓。生活時成體背面及體側棕褐或黃褐色,無圓斑,或有細小斑點;體腹面色略淺,或多或少有橘紅或橘黃色大斑,略呈兩縱行排列;尾下緣色斑連續或間斷。
無斑肥螈生活於海拔50~1800米較為平坦的大、小山溪內。分佈於中國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西、廣東。
拉丁學名
Pachytriton labiatus
別    名
山和尚
山狗
山娃娃
山椒魚
四腳魚 展開
別名
山和尚
山狗
山娃娃
山椒魚
四腳魚
水壁虎 收起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有尾目
亞    目
蠑螈亞目
蠑螈科
肥螈屬
無斑肥螈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Unterstein,1930
保護級別
(IUCN)2004年 ver 3.1——無危(LC) [2] 
中文名
無斑肥螈

無斑肥螈動物學史

張孟聞於1933年將採自浙江省天台縣街頭壩一尾全長為87毫米的幼螈標本,定名為新種粗皮肥螈(Pachytriton granulosus)。他於1935年又根據該標本皮膚粗糙,頭骨中有明顯的額鱗弧;翼骨和上頜骨相連部位為軟骨質等特徵不同於肥螈屬,另立為新屬——秉螈屬(Pingia),秉螈(Pingia granulosus)為該屬的模式種。隨後,一些學者如張作乾和Boring(1934-1935)、Pope與Boring(1940)、Freytag(1962)等曾先後對秉螈屬提出異議,認為秉螈只是肥螈的變異。蔡春抹(1985)通過大量的標本比較研究,證明了秉螈的形態特徵與無斑肥螈的亞成體無明顯區別,並認為秉螈應是無斑肥螈的同物異名。 [3] 

無斑肥螈形態特徵

無斑肥螈
無斑肥螈(7張)
成體:雄螈全長167毫米左右,125毫米時肛部隆起(已達性成熟),雌螈182毫米左右。體形肥壯,頭部平扁,軀幹至尾基部渾圓。頭長大於頭寬;吻端圓,吻稜不明顯;鼻孔小,極近吻端;吻較長,吻長與眼間距幾相等,大於鼻間距;眼徑小於鼻間距,為吻長的一半或2/3;頰部明顯向外傾斜;口角位於眼后角下方或稍後;上唇褶明顯;犁骨齒列呈“∧”形,在兩個內鼻孔之間相遇或相隔很近;舌大,與口腔底部相粘連。
軀幹粗壯,背腹略扁平,背脊部位不隆起而略成縱溝;一般有肋溝11條左右。四肢粗短;前肢較後肢細短,前肢前伸時,指端僅達口角或稍後;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末端相距甚遠,其間距約等於吻長;指、趾扁平而短,末端鈍圓;指4個,指長順序為3、2、4、1,第一指很短小;趾5個,趾長順序為3、4、2、5、1,第一、五趾顯然短小,體形大者指、趾緣膜較寬厚,基部無蹼。尾短於頭體長,尾基部寬厚成圓柱形,後半段逐漸側扁,末端鈍圓;尾背鰭褶起於尾基部,在後段明顯較腹鰭褶高,腹鰭褶前段不明顯;肛孔縱裂。
皮膚一般光滑(個別有小疣);體兩側和尾部有細的橫皺紋;眼至顳部膨大成耳後腺,枕部有“∨”形隆起或不顯,背正中有淺脊溝,有的不明顯;頸褶明顯(個別者不顯),咽喉部有細縱膚褶,有的個體腹面有橫皺紋。
生活時成體背面及體側棕褐或黃褐色,無圓斑,或有細小斑點;體腹面色略淺,或多或少有橘紅或橘黃色大斑,略呈兩縱行排列;尾下緣色斑連續或間斷。液浸標本腹面橘紅、橘黃斑變成淺白色。
第二性徵:雄螈肛部明顯肥腫,呈橢圓形,肛裂較長,沿肛孔內壁有絨毛狀乳突,後緣較多。雌螈肛部略肥腫,肛裂較短,內壁無絨毛狀乳突。
頭骨:頭骨長明顯大於頭骨寬;上頜骨外側間距明顯小於方骨外側間距;鱗骨後緣與兩枕髁後緣接近在同一水平位置。犁骨齒列呈“∧”形,前端會合;前頜骨單枚,鼻突寬且長,與額骨前緣連接;鼻骨小,左右鼻骨被前頜骨鼻分開,位於前頜骨鼻突和上頜骨之間;額骨略大於頂骨,額骨與鱗骨相距遠,無額鱗弧和額鱗窩;上頜骨較短,與翼骨不連接,與方骨相距甚遠;方骨外側無鈎狀突。
卵及胚胎:卵粒乳白色,卵膜上有網狀溝紋。1963年6月初,中國貴州雷山的胚胎已發育到尾芽期及外鰓期,卵膠膜直徑7毫米左右,部分胚胎已有平衡枝及前肢芽,尾芽向右側彎曲;胚體微顯色素。
幼體:剛孵出的幼體全長17~20毫米;一尾全長53毫米的幼體,尾鰭褶較高,起於體背前部;外鰓3對、羽狀,鰓絲長達7毫米,超過尾背鰭褶的起點部位;體後部及尾部有云斑。外鰓消失後,完成變態的幼螈全長70~80毫米。 [3] 

無斑肥螈近種區別

該種與黑斑肥螈的主要區別,是生活時背面及體側為一致的棕褐色;腹面有橘紅或橘黃色斑,無深色圓斑。 [3] 

無斑肥螈生活習性

無斑肥螈生活於海拔50~1800米較為平坦的大、小山溪內。溪內大小石頭甚多,溪底多積有粗砂,水質清澈。該螈以水棲生活為主,白天多棲於水凼內或水流平緩處的大石下;夜間多出外活動,白天僅有少數肥螈在石邊或水凼內游泳。
捕捉時多以翻開水底石頭,迅速用手或水網捕捉,由於體表富有黏液,徒手捕捉較為困難,黏液具有一種特殊的硫磺氣味。1963年6月27日的大雨後,曾在貴州雷山一流溪水凼內發現2尾肥螈正在爭吃1條蚯蚓,各咬一端,相持頗久。主要捕食鞘翅目等昆蟲和蝦、蟹、螺等。 [3-4] 
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肥螈白天也出來活動吃食,吃食較少,但在飢餓的情況下在白天也吃較多食物,因此在白天也可以適當投餵食物,但投餵主要還是在晚上進行。 [5] 

無斑肥螈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貴州(綏陽、雷山、從江)、安徽(歙縣、黟縣、休寧、祁門、九華山)、浙江(臨安、建德、餘杭、蕭山、安吉、富陽、桐廬、德清、寧波、奉化、義烏、東陽、臨海、象山、天台、金華、衢縣、鎮海、縉雲、樂清、黃岩、温嶺、諸暨、開化、新昌)、江西、湖南(宜章、城步、新寧、江永、洞口、黔陽、新華、郴州、武岡)、廣西(金秀、龍勝、桂平、興安、資源、賀縣、蒙山、玉林)、廣東(信宜、粵北)。 [3] 
無斑肥螈分佈圖 無斑肥螈分佈圖

無斑肥螈繁殖方式

4~7月為繁殖期,解剖採自此時期的雌螈標本,腹內有待產之卵。1963年5月26日和6月9日在貴州雷山發現該螈的卵羣貼附在溪中石塊下,有卵30~50粒。解剖1978年5月採於浙江天台的一尾雌螈,全長
152毫米,卵巢內有發育時期不同的卵,大的卵徑3毫米,小的1.5毫米,淺灰色,左右側卵巢各有卵22粒,此外,1毫米以下的卵為乳黃色,數量頗多。 [3] 

無斑肥螈人工養殖

  • 飼養地的選擇
在夏天選擇向陽又可遮陰的地方,在冬季選擇向陽温暖的地方。 [5] 
  • 飼養前的準備
取直徑1.5米的塑料盆,盆深50釐米,盆中放大小不一鵝卵石,使石頭露於水面10釐米,盆邊粘寬10釐米的薄膜,在飼養前用漂白粉對養殖盆進行消毒,反覆沖洗幾次,7天后加水深30釐米,並放養些水葫蘆於水面上。 [5] 
  • 投放密度
無斑肥螈飼養的投放密度以4只/平方米為宜。密度大,無斑肥螈會出現打鬥;密度小,養殖設備利用率低。 [5] 
  • 投餌
在自然條件下無斑肥螈食性較雜,主要攝食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門的蜘蛛目、甲殼動物門的革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翅目、直翅目、蜉蝣目、蜻蜓目、鱗翅目、毛翅目、雙翅目等昆蟲,在人工養殖情況下,可以投餵蚯蚓、蠅蛆、小塊豬肉、魚蝦肉類、米飯、麪條等,無斑肥螈特別喜歡吃蚯蚓。剛抓回來的無斑肥螈對新的環境適應性較差,因此開始多投餵無斑肥螈喜歡的食物如蚯蚓。一個月後,無斑肥螈適宜環境時,可投餵小塊豬肉、魚蝦肉類、米飯、麪條等。
對於一年齡的無斑肥螈,每次投餌量佔其體重的2%~3%左右,對於一年以上的無斑肥螈,體形較大的每次投餌量佔其體重的1%~2%左右,隔3~4天投餌一次,吃剩的要餌料及時撈出,防止水質惡化。
在自然情況下,晚上10時至次日凌晨3時為攝食高峯期,無斑肥螈成體紛紛到水邊的石塊上或岸邊草叢、枝葉中覓食,天亮前返回水中。幼體主要在溪流邊滲水的地方,而且多在有草叢或樹枝葉遮掩的溪邊棲居和攝食,幼體一般不上岸活動和攝食。
在人工飼養環境中,投餌時間選在晚上8~10時投餌比較適宜,第二天早晨7~8時清除殘餌。投餌地方儘量固定,地點設在離水面1釐米的地方投餵較好.
  • 日常管理
在夏天無斑肥螈的養殖地應選擇陽光好且有樹遮蔭的地方,保證陽光可以直射到水中但時間不要太長,其一易引起水温升高到25℃以上,無斑肥螈會被熱死,其二防止水温變化幅度大,在自然情況下,無斑肥螈生活的水温晝夜温差變化很小,如温差變化太大,易引起無斑肥螈生病。但養殖水體必須在一個時段時間的陽光照射,以利於無斑肥螈在水體接受陽光的照射,如沒有陽光,無斑肥螈也容易得病,直接影響無斑肥螈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在養殖過程中要保持飼養環境不要受到較大的震動,無斑肥螈雖然對聲音不夠敏感,但對震動有一定的敏感性,人員走動對地面的震動,無斑肥螈可以容易感受得到。無斑肥螈受到驚嚇後,很長一段時間不動,不利於無斑肥螈的攝食活動,從而就影響其生長。
人工飼養還要防止無斑肥螈逃跑,無斑肥螈看起來樣子憨厚笨拙,但肥螈攀爬能力較強,極易從盆壁上爬出,因此定期要定期檢查盆邊薄膜是否爛掉或脱落,及時更換舊的薄膜,防止無斑肥螈沿盆邊逃跑。
日常管理時還要加強水質管理。飼養用水最好是山泉水,其次是河水,再次是塘水。如果要用自來水,則需要在太陽底下曝氣2~3天,因為自來水含有的漂白粉,對無斑肥螈的皮膚刺激較大,會使無斑肥螈分泌大量粘液,且皮膚易受傷,易得水黴病、赤皮病,而曝氣後可以去除漂白粉的毒性,還可以提高水中氧氣含量。每3~4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50%。換水時養殖水體的水温變化不要超過2℃,如有條件,養殖水體採用微流水最好。適宜水温在12~25℃,最適應的水温是16~22℃,因此在夏天應注意遮蔭,防止水温變高,水温過高易引起無斑肥螈生病、食慾下降抑制無斑肥螈的生長,過高水温會使無斑肥螈致死,致死水温多高還有待於考究,冬天應注意防寒。在養殖中透明度要30釐米以上。如用靜水養殖時,應堅持每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3。水中溶氧在4 毫克/升,透明度在23釐米時無斑肥螈生長的很好,但看到經常爬到露出水面的石頭上休息,説明此時水質對無斑肥螈的生長有一定影響。
  • 注意疾病的防治
無斑肥螈抵抗力強,很少有疾病出現,常見的疾病就是皮膚病,因為人工養殖的水體比起無斑肥螈野生狀況的水體還是較差,因此水體的一些刺激物質很容易引起無斑肥螈皮膚受傷,皮膚病經常發生。處理皮膚病要更換水體或隔離靜養,再喂一些抗生素就可以治好。 [5] 

無斑肥螈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無危(LC)。 [2]  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無斑肥螈主要價值

無斑肥螈肉質細嫩,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豐富。 [5]  中國湖南宜章地區民間將肥螈內臟清除後,曬乾研成粉末,以酒或温開水沖服,用於治療痢疾。此外,該螈體色鮮豔,容易飼養,民間飼養供觀賞,市上常有出售。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