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尖不商

鎖定
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裏的米冒尖兒。因此無“”不商。後來隨着時代發展,逐漸演變成了“無奸不商”,意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
中文名
無尖不商
原    因
讓鬥裏的米冒尖兒
演    變
逐漸演變成了“無奸不商”
新    義
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
原    義
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裏的米冒尖兒
拼    音
wú jiān bù shāng
英    譯
No tip and no business

無尖不商來源

“無尖不商”,出典為舊時買米以升斗作量器,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銀貨兩訖成交之後,商家會另 外在米筐裏氽點米加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儘量讓利。

無尖不商量好米再加點

已成習俗,即但凡做生意,總給客人一點添頭。這是老派生意人一種生意噱頭,這一小撮“添頭”,很讓客人受用,故有“無商不尖”之説。 “無商不尖”還體現在去布莊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點添頭;十里洋場上海,在王家沙吃小籠饅頭免費送蛋皮絲開洋清湯,“老大昌”稱糖果奉送兩根品牌三色棒頭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