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鬥(拼音:dǒu、dòu),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是有兩個漢字簡化而來—鬥和鬥。
鬥和鬥均最早出自甲骨文 [2-3]  ,二字本義各有所指。鬥(dǒu)的本義是一種盛酒的器具,又用作計量糧食的工具,後來才引申為單位,但《説文》篆文已嚴重訛變,而從甲骨文一直到秦漢的鬥字形體基本未變,引申義有像斗的東西等義。鬥讀dòu,本義指披頭散髮的兩個人徒手相搏的形象,後鬥加上聲符,分化出“鬭”字。“鬥”和“鬭”二字都被廢除,假借“升斗”的“鬥”代替,引申義有對打、比賽勝負、爭勝等義 [4] 
“鬥”和“鬥”二字也為部首用字和姓名用字。
鬥部例字有“斜”、“料”和“斡”。鬥部例字有“鬧”、“鬩”和“鬮”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拼    音
dǒu,dòu
部    首
五    筆
UFK
倉    頡
YJ
字    級
一級(0166) [1] 
平水韻
二十五有上聲、二十六宥去聲 [5] 
注    音
ㄉㄡˇ,ㄉㄡˋ
筆    畫
4
繁體字
異體字
、𣁬、𠦁、𤣫、𣂑 
統一碼
基本區 U+6597
結    構
獨體結構
筆順編號
4412
造字法
象形

字源演變

斗的字源 斗的字源
鬥是象形字。《説文》:“鬥,十升也。象形,有柄。凡鬥之屬皆從鬥。”徐灝段注箋:“《六書故》引漢綏和壺文作,孝成鼎文作 ,皆古象形文,小篆其變體也。”於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契文 即鬥形。金文作 猶相近似。篆文作圖A,已漸失其形。卜辭雲:‘丙辰卜,月丁比鬥’,‘庚午卜,月辛未比鬥’,‘癸亥,月甲比鬥’,‘已亥卜,月庚比鬥,雨,庚子卜,月辛比鬥’,‘癸已卜,月……比鬥’。…… ‘鬥’當如《詩》 ‘惟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之‘鬥’。古‘北斗’、‘南鬥’均謂之‘鬥’,‘月比鬥’猶言‘月犯鬥’。”可見鬥字之本義確實指十升為鬥之鬥,但《説文》篆文已嚴重訛變,而從甲骨文一直到秦漢的鬥字形體基本未變 [2] 
鬥的字源 鬥的字源
鬥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披頭散髮的兩個人徒手相搏的形象,其簡體省去了長髮形。小篆是訛體,二人相搏的手都與身體割裂開來。許慎所説的“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雖然分析字形不對,但所説的本義與鬥的初形是相合的。 鬥加上聲符,分化出“鬭”字。“鬥”和“鬭”二字都被廢除,假借“升斗”的“鬥”代替 [3]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詞語
dǒu
名詞
十升
measure for measuring decalities of grain
《説文》: 鬥,十升也。 
《禮記·月令》:角鬥甬。
邯鄲淳《笑林》:掃除十鬥歸,以葉自彰。
鬥斛、鬥米升珠
古代酒器名
ladler;cup
《通俗文》:木瓢為鬥。 
《大戴禮記·保傅》:太宰持鬥而御户右。
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
《史記·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鬥瓶、斗酒百篇
量器。容量為一斗
a kind of measuring implement
莊子·胠篋》: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形如鬥狀的器物
sth.like a cup or dipper

煙斗、漏斗、鬥文
刁斗。古時行軍用具
army copper pot
陸瓊《關山月》:焚烽望別壘,擊鬥宿危樓。

建築用的方形木塊,墊於拱與拱之間
Square wood block for building


漢時墓闕上供鏤塑人物圖像的突出部分,上大下小,其形如鬥,故稱

隸續·〈王稚子二闕畫像〉》附文:闕之兩角有鬥,鬥上鐫耐童兒。

鬥形指紋的簡稱
whorl

北斗七星
the Big Dipper
《詩·小雅·大東》
《易·豐》:日中見鬥。
斗箕、鬥君、斗齋
二十八宿之一,也稱南鬥
Dou Xiu
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泛指星辰
Stars


鬥姆,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為道教所信奉,以為北斗眾星之母

袁枚《新齊諧·蔣太史》:蔣太夫人平時奉鬥頗虔,乃重建壇,閤家持齋祈禱。

管倉掌斗的吏役
Official service in charge of storehouse and fighting
冷眼觀》第三十回:那姓歐陽的既是學校中人,理應會同該管學官派鬥協傳,不應逕往差提,以致授人以隙。

量詞
十升等於一鬥,十鬥等於一石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曹植《名都篇》:我歸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古時計算弓力的單位
unit for calculating bow force
宋史·兵志四》:凡募弓箭手……不以等樣,第募有保任、年十七已上、弓射七鬥、任負帶者。

形容詞
比喻事物的微小
small

鬥祿、鬥船、鬥鑼
比喻事物之大
big

鬥碗、斗大
陡峭。後作“陡”
steep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
鬥健、鬥闢、鬥峻、鬥峭、斗絕
副詞
通“陡”,陡然,突然
suddenly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吟君詩罷看雙鬢,鬥覺霜毛一半加。
斗頓、斗然
動詞
通“抖”。抖動
shake
白居易《驃國樂》:珠纓炫轉星宿搖。
鬥叟、斗藪
dòu
搏鬥;引申為戰鬥
fight
《古考經説》:二士對戟為鬥。
拳鬥、格鬥
較量,競賽
contest with
聊齋志異·促織》:試與他蟲鬥。
鬥口、鬥茶
古代天文用語,星相擊
collide with star
《新唐書》:十四載二月,熒惑,太白鬥於畢、昂、井、鬼間,至四月乃伏

遇合;拼合
fit together

鬥榫、鬥縫
紛亂
chaotic
韓愈《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章舉馬甲柱,鬥以怪自呈。

面對;相對
ace
《新水令》套曲:雙歌採蓮,鬥撫冰弦。

相遇,遇合
meet
《説文·鬥部》:鬥,遇也。

拼合,湊
piece
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八珍羅膳府,五采鬥筐牀。

使動物鬥
fight

鬥雞
鬥爭,爭鬥
struggle
列子·湯問》:見兩小兒辯鬥。
鬥地主
玩,遊戲
play

鬥棋、鬥葉
用同“逗”。逗引
tease

鬥引、鬥諞
戲耍;喜樂
make fun of

鬥疊
通“”。招攬


介詞
while
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

副詞
通“”。突然

鮑溶《云溪竹園翁》詩:風暖鬥出地,仰齊故年莖。

名詞



茶之精品
Boutique tea
黃儒《品茶要錄·二白合盜葉》:茶之精絕者曰鬥,曰亞鬥……其造一火曰鬥,二火曰亞鬥。

方言。禽鳥之巢
Bird nest
徐珂《清稗類鈔·方言·廣東語言文字之奇異》:粵語少正音,書多俗字,如……禽之窠曰鬥。

參考資料: [4]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鬥部】當口切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鬥之屬皆從鬥 [4]  [7] 
〖注〗𣂑,古文。
【卷三】【鬥部】都豆切
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凡鬥之屬皆從鬥 [8-9] 

説文解字注

十升也。
賈昌朝作升十之也。
此篆叚借為鬥陗之鬥。
因鬥形方直也。俗乃制徒字。象形,有柄。上象鬥形,下象其柄也。鬥有柄者,葢象北斗。當口切。四部。許説俗字人持十為鬥。魏晉以後作升。似升非升,似斤非斤,所謂人持十也。凡鬥之屬皆從鬥 [4] 
㒳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
按此非許語也。許之分部次弟。自雲據。形系聯。𠃨𠩀在前部。故受之以鬥。然則當雲爭也。兩丮相對象形。謂兩人手持相對也。乃雲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與前部説自相戾。且文從兩手,非兩士也。此必他家異説,淺人取而竄改許書。雖孝經音義引之,未可信也。都豆切。四部 [9-10] 

康熙字典

dǒu
𣂑(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口切,音陡。《説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鬥斛度量。《前漢·律曆志》:鬥者,聚升之量也。
又宿名。《春秋·運鬥樞》: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為鬥。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鬥。疏:日中盛明之時,而鬥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鬥。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鬥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鬥。注:南斗六星為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又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又吳中市魚亦以鬥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又《前漢·王莽傳》:作威鬥,長二尺五寸。
又《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注:染革,藍蒨,象鬥之屬。疏:象鬥染黑。
又《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又《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注:謂斗絕曲入海也。
又韓愈《答張十一詩》:鬥覺霜毛一半加 [11] 
zhǔ
又《集韻》《正韻》𠀤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鬥,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鬥。注:所以沃屍也。《釋文》:鬥依注音主。
*考證:(《周禮·地官·司徒掌染革注》染革藍蒨象鬥之屬。)謹照原文司徒改為序官。兩革字均改為草字 [4]  [11] 
dòu
《唐韻》都豆切。《集韻》丁𠋫切。𠀤音鬬。《説文》: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廣韻》:凡從鬥者,今與門戸字同。《字㝈》:鬥,右音戟,𩰊字從手,手有所執。左音掬,𩰋字反𩰊,執物則一 [9]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 [13] 

音韻彙集

韻書
字形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清
當口切
tu

全清
都豆切
tu
集韻

全清
腴(腫)庾切
ʨio
𠪋

全清
當口切
təu
𠋫

全清
丁候(候)切
təu
韻略






當口切

增韻






腫庾切







當口切

中原

尤侯



全清

təu
中州

尤侯





葉兠上聲

洪武



全清
腫庾切
tʃy



全清
當口切
tou
參考資料: [14-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國務院[引用日期2020-03-0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42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19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2-10-12]
  • 5.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05]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7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787;324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53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08
  • 9.    斗的繁體字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06]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 [引用日期2020-03-06]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26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454
  • 13.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3-07]
  • 14.    「鬥(繁)」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06]
  • 15.    「鬥」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