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鴉吊橋

鎖定
烏鴉吊橋(拉丁語:corvus),又稱為接舷吊橋,是羅馬海軍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對抗迦太基時在戰船上所設的一種裝置。
中文名
烏鴉吊橋
外文名
Corvus
別    名
接舷吊橋
使用時間
布匿戰爭期間

烏鴉吊橋歷史記載

根據波利比阿《歷史》記載,這種吊橋寬1.2米、長10.9米,兩側設有小欄杆。船頭的滑輪和帆杆使吊橋得以升降。吊橋的前端有一形似鳥喙的重型鐵釘。當吊橋下落時鐵釘可以刺入敵船的甲板,使得兩船相互固定,從而為羅馬士兵進入敵船提供了通道。
烏鴉吊橋並不是什麼具有前瞻性的偉大發明。因為早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這種木結構裝置的原型就已經為希臘人所熟知。只不過在當時並未掀起太大波瀾,僅僅是在偶然發生的城市攻堅戰中才有所表現。對於同樣熟悉海況且自認為更加高明的迦太基人而言,那也不過是種無關大局的奇技淫巧。但羅馬人卻迫於自身壓力,將之大量復刻到本方戰艦上,從而靠數量形成現象級變化。特別是經過強化的鳥喙鐵釘改進,讓使用者可以將之牢固地抓緊敵船。

烏鴉吊橋使用

烏鴉吊橋布匿戰爭

公元前3世紀的羅馬並非海上強國,十分缺乏海戰經驗。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前,羅馬共和國還未曾在意大利半島之外作過戰。羅馬軍隊的強項是陸地作戰,以其遵守紀律且驍勇善戰的士兵而著稱。烏鴉吊橋使羅馬海軍可以匹敵強大的迦太基海軍。羅馬運用吊橋戰術贏得過多次戰役,其中包括米拉海戰、薩爾賽、廷達里斯、埃克諾穆斯角海戰等知名戰役。
公元前260年的米萊之戰中,雖然迦太基人的3-4列槳戰艦普遍體量更小,卻擁有130:103的整體數量優勢。所以在目睹羅馬艦船的隊形紊亂後,便立即上前發起加速衝鋒。
迦太基海軍始終堅持舊式的撞擊+跳幫戰術 迦太基海軍始終堅持舊式的撞擊+跳幫戰術
然而,每當迦太基戰艦企圖靠近羅馬戰艦,準備用艦艏的撞角破壞側翼船體,便會被安裝有尖鋭鳥喙形鐵釘的吊橋給狠狠砸中。隨即,就會有大量全副武裝的軍團步兵,順着長10.9米、寬1.2米的木板衝殺過來。由於羅馬人普遍喜歡在單艘主力艦上安排1個百人隊級別的士兵,所以很容易將人數在30-50之間的迦太基水兵制服。後者船上又找不出能快速破壞吊橋的裝置,便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己方艦船都落入敵手。不僅輸給了首次參與大規模海戰的旱鴨子對手,還付出了50艘船損毀/被俘,近萬人死傷的慘痛代價。
安裝烏鴉吊橋的同時 羅馬戰艦上的士兵數量也多於對手 安裝烏鴉吊橋的同時 羅馬戰艦上的士兵數量也多於對手
隨後的交鋒中,迦太基人也意識到這種簡單機械的破壞力,開始力圖在交手時保持彼此間距。但因為習慣使用體量較小的戰艦,所以不方便安裝弩炮等遠射武器。也無法用增加士兵數量的最簡單方式,填補己方艦船在跳幫肉搏環境下的兵力劣勢。於是,在此消彼長的實力置換過後,新興的羅馬艦隊也培養出第一批熟悉海況且富有自信的基層力量。
烏鴉吊橋的優勢讓迦太基人無所適從 烏鴉吊橋的優勢讓迦太基人無所適從
公元前256年,羅馬人又為攻擊對手的北非總部,單次就出了多達330艘大小戰船。他們很快就在西西里到南部埃克諾穆海角發現對手,一支擁有350艘船的迦太基艦隊。結果,前者再次依靠大量裝備的烏鴉吊橋獲勝,順利讓每艘船上的120名士兵踏上敵艦。雖然迦太基方面可能也針對性地增加了水兵數量,並企圖以兩翼包抄的方式打亂對方節奏,最終卻架不住強敵的海軍陸戰隊式進攻。不僅再次損失了30艘戰艦,還有另外64艘被俘虜和佔領,徹底失去了對突尼斯海峽及整個西西里島的海權掌控。羅馬軍團則成功在突尼斯上岸,險些將對手的都城也攻陷下來。
即便增加水兵數量 迦太基人也無法在海上勝過羅馬 即便增加水兵數量 迦太基人也無法在海上勝過羅馬
儘管烏鴉吊橋有其長處,但也不乏缺點:它不適用在大風大浪中使用,因為兩船的固定連接會危及兩方的船體結構。因而在風浪大的海上航行時,吊橋便被棄用。
烏鴉吊橋的最大缺陷 就是容易破壞船體平衡 烏鴉吊橋的最大缺陷 就是容易破壞船體平衡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船舶工程教授Bonebaker根據吊橋大約一噸的推算重量認為,排水量約250立方米的羅馬五層櫓船(Quinquereme)的穩定性不會因此而受很大影響。但另外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吊橋的重量影響了戰船的適航性,哪怕平日裏都依靠繩索裝置,垂直收攏在專門的桅杆上,也會增加船體前部的承受重量,羅馬在前255年和前249年因為風暴而幾乎完全喪失的兩大艦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吊橋導致的不穩定。
隨着羅馬海上作戰能力的增強以及士兵經驗的增多,後來吊橋不再被使用。在埃克諾穆斯角海戰之後就沒有了吊橋使用的記載,在決定第一次布匿戰爭勝敗的埃加迪羣島海戰中羅馬就是在沒有吊橋的情況下取勝的。
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後,隨着羅馬共和國財政經費的逐步充裕,也讓他們能建造起更大的6-8列槳戰艦。烏鴉吊橋也就遭到了共和國的放棄。 [1] 

烏鴉吊橋羅馬內戰

但在羅馬內戰中,烏鴉吊橋又被改造後使用。用軟質的哈爾巴(harpax)吊橋,取代了硬結構的老式烏鴉。這種新裝置通常需要用弩炮發射抓鈎,再讓士兵順着多條很難被迅速斬斷的粗鐵鏈前進,一樣讓缺乏應對手法的敵軍猝不及防。而且在鐵鏈的另一頭,還安裝有幫助收放的全套索具。所以經常能將體型較小的敵船給主動抓捕到自己身邊。
公元前36年瑙洛庫斯戰役中,阿格里帕可能首次使用了這種裝置。
取代烏鴉吊橋的 哈爾巴軟質吊橋 取代烏鴉吊橋的 哈爾巴軟質吊橋
這套堪稱2.0版本的吊橋系統,也一直被羅馬海軍使用到羅馬帝國時代。最後才由於缺乏對手而逐步放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