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賊魚肉

鎖定
烏賊魚肉,中藥名。為烏賊科無針烏賊屬動物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和烏賊屬動物金烏賊Sepia esculenta Hoyle等烏賊的肉。無針烏賊,分佈於中國南北沿海,以浙江、福建產量最大;金烏賊,分佈於中國北方沿海,山東南部沿海產量較大。具有養血滋陰之功效。主治血虛經閉,崩漏,帶下。
中文名
烏賊魚肉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
烏賊目
烏賊
科無針烏賊屬、烏賊屬
無針烏賊、金烏賊
分佈區域
內服:煮食,1-2條
毒    性
無毒(《中華醫學大辭典》)

烏賊魚肉入藥部位

肉。

烏賊魚肉性味

味鹹,性平。

烏賊魚肉歸經

入肝、腎經。

烏賊魚肉功效

養血滋陰。

烏賊魚肉主治

血虛經閉,崩漏,帶下。

烏賊魚肉相關配伍

1、治腰肌勞損,烏賊幹1-2條,杜仲30g。燉熟,取肉及湯內服。(《海味營養與藥用指南》)
2、治食慾不振,烏賊幹1-2條,用童便浸透,清水洗淨,加入龍芽草、夏枯草、蜈蚣草各10g。文火煎透,去渣取汁及肉內服。(《海味營養與藥用指南》)

烏賊魚肉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2條。

烏賊魚肉使用注意

能動風氣,不可久食。

烏賊魚肉採集加工

捕得烏賊後,剖取其內殼,即海螵蛸。肉洗淨,鮮用或製成幹口(稱為墨魚乾)。

烏賊魚肉形態特徵

烏賊魚肉無針烏賊

別名曼氏無針烏賊《中國北部海產經濟軟體動物》,清浜無針烏賊《貝類學概論》,烏魚、墨魚、花拉子、麻烏賊(俗稱)。軟體中等大,背腹扁,胴部卵圓形,一般長約157毫米,約為寬的2倍。頭部長約29毫米,眼大,眼後有橢圓形的嗅覺陷,頭部中央有口,口的周圍有腕4對和觸腕1對。各腕長度相近,順序為4>1>3>2,內側有吸盤4行,吸盤大小相似,吸盤腔壁上的角質環外緣具尖錐形小齒;惟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為生殖腕,特點是基部約佔全腕1/3處的吸盤特小,中部和頂部吸盤正常。觸腕長度一般超過胴長,觸腕穗狹小,長約40毫米,其上有吸盤20行,大小相近,其角質環外緣具方圓形小齒。頭部的腹面有一漏斗器,漏斗管下方體內的墨囊相通,可由漏斗排出墨液禦敵。生活時,胴背有明顯的白花斑,雄者斑大,雌者斑小。胴部兩側有肉鰭,全緣,前端較狹,向後漸寬,左、右兩鰭在末端分離。胴後腹面末端有一腺孔,捕獲後常有紅褐色液體流出。外套腔背面的內殼長橢圓形,長約為寬的3倍,角質緣發達,末端形成角質板,橫紋面呈水波形,末端無骨針。

烏賊魚肉金烏賊

別名烏子(浙江),烏魚、墨魚(俗稱)。體中等大,胴部卵圓形,一般長約200毫米,約為寬的1.5倍,頭部長約30毫米,腕序為4>1>3>2,吸盤4行,其角質環外緣具不規則的鈍形小齒,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為生殖腕,特點是基部7列、8列吸盤正常,至9-15列吸盤突然變小,向上的吸盤又正常。觸腕略超過胴長,觸腕穗呈半月形,約為全腕長度的1/5。吸盤小而密,約10行,大小相近。生活時體表黃褐色,胴背具棕紫色和乳白色相間的細斑,雄性胴背具金黃色的波狀橫紋,但在生殖季節常顯出若干不規則的藍綠色橫紋,腹部由乳白色變成金綠色,非常鮮豔。內殼長橢圓形,長約為寬的2.5 倍,背面凸,有堅硬的石灰質粒狀突起,腹面石灰質鬆軟,中央有一條縱溝,橫紋面具環形生長的橫紋。末端骨針粗壯。

烏賊魚肉生長環境

烏賊魚肉無針烏賊

棲息於海底。分佈於中國南北沿海,以浙江、福建產量最大。

烏賊魚肉金烏賊

生態與無針烏賊相似,棲息於海底。分佈於中國北方沿海,山東南部沿海產量較大。

烏賊魚肉相關論述

1、《別錄》:“主益氣強志。”
2、《日華子》:“通月經。”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2.    謝觀.《中華醫學大辭典》: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