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蘭哈達鎮

鎖定
烏蘭哈達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位於烏蘭浩特市中北部,東與科爾沁右翼前旗接壤,東南、南與葛根廟鎮相鄰,西南與科爾沁右翼前旗隔河相望,西與城郊街道義勒力特鎮毗鄰,北與義勒力特鎮相鄰。 [1]  2018年,烏蘭哈達鎮區域面積360.7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有18823人。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稱烏蘭哈達努圖克;1932年,科爾沁右翼前旗改稱西科前旗;1958年,改設烏蘭哈達公社,屬科爾沁右翼前旗;1984年,改烏蘭哈達蘇木;1996年9月24日,改烏蘭哈達鎮。 [1]  2020年6月,烏蘭哈達鎮下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 [3] 
2017年,烏蘭哈達鎮企業個數共129個,企業從業人數2589人; [4]  2018年,烏蘭哈達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4個,規模以上14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2] 
中文名
烏蘭哈達鎮
行政區劃代碼
152201100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地理位置
烏蘭浩特市中北部
面    積
360.78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烏蘭哈達嘎查
電話區號
0482
郵政編碼
1374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蒙F
户籍人口
18823人(2018年)

烏蘭哈達鎮歷史沿革

烏蘭哈達鎮景色 烏蘭哈達鎮景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稱烏蘭哈達努圖克。
1932年,科爾沁右翼前旗改稱西科前旗。
1958年,改設烏蘭哈達公社,屬科爾沁右翼前旗。
1980年7月26日,劃歸烏蘭浩特市。
1984年,改烏蘭哈達蘇木。
1996年9月24日,改烏蘭哈達鎮。 [1] 

烏蘭哈達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轄烏蘭哈達、滿達、哈達、林海3個居民委員會,胡力斯台、關店、腰樂屯、前公主陵、公主陵、東蘇、混都冷、合特、舍林、烏蘭胡碩、白音特布斯格、高根營子、西白音、東白音、三合村、古城村17個嘎查村民委員會;下設67個村民小組,人民政府駐烏蘭哈達嘎查。 [1] 
2020年6月,烏蘭哈達鎮下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 [3] 
2020年6月,烏蘭哈達鎮區劃詳情
哈達社區
林海社區
合特嘎查
舍林嘎查
白音特布斯格嘎查
三合村
烏蘭胡碩嘎查
烏蘭哈達嘎查
高根營子嘎查
胡力斯台嘎查
古城村
腰樂屯嘎查
混都冷嘎查
前公主陵嘎查
公主陵嘎查
東蘇嘎查

烏蘭哈達鎮地理環境

烏蘭哈達鎮位置境域

烏蘭哈達鎮位於烏蘭浩特市中北部,東與科爾沁右翼前旗接壤,東南、南與葛根廟鎮相鄰,西南與科爾沁右翼前旗隔河相望,西與城郊街道、義勒力特鎮毗鄰,北與義勒力特鎮相鄰。 [1]  2018年,烏蘭哈達鎮區域面積360.78平方千米。 [2] 

烏蘭哈達鎮地形地貌

烏蘭哈達鎮地處大興安嶺山脈的中段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屬低山丘陵地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峯嘎斯温得爾山位於北部,海拔462.2米;最低點靠近洮兒河位於西南部,海拔246.7米。 [1] 

烏蘭哈達鎮氣候

烏蘭哈達鎮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炎熱,秋季涼爽,冬季漫長寒冷。多年平均氣温5℃,1月平均氣温-15℃,極端最低氣温-33.9℃(1951年1月4日);7月平均氣温22.9℃,極端最高氣温40.3℃(1997年6月13日)。最低月均氣温-16.3℃(1951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22.9℃(1997年6月)。平均氣温年較差37.9℃,最大日較差42.9℃(2000年)。生長期年平均139天,無霜期年平均139天,最長達188天,最短為12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76小時,年總輻射133.71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124天(一般為3月31日—10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75天,最多達90天(1990年),最少為56天(200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823.9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39.7毫米(196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8月最多。 [1] 

烏蘭哈達鎮野生植物

喬灌木植物
主要有蒙古櫟、山杏、野玫瑰、歐李等。蒙古櫟(蒙名“查日蘇”,別名柞樹),木材堅硬,耐水濕,抗腐力強,屬落葉喬木,面積甚小,約2平方公里,分佈在義勒力特蘇木西北岱嶺山,現僅有萌發的叢化柞樹。山杏,又名西伯利亞杏,屬落葉小喬木,主要分佈在烏蘭哈達鎮東南部丘陵地帶,喜陽光,根系發達,耐乾旱,耐瘠薄,果肉嫩時可吃,果仁可入藥、榨油或食用。 [12] 
大針茅——隱子草——山杏
分佈區本類分佈面積也較大,主要分佈在烏蘭哈達鎮東南部。 [13] 

烏蘭哈達鎮水文

烏蘭哈達鎮境內河道屬黑龍江流域嫩江水系。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洮兒河1條,總長595千米;三級河2條,總長46.7千米。河流總長度641.7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洮兒河,從西北至西南流經境內,長8.7千米,主要支流有二道河、三道河又稱阿木古郎河等。 [1] 

烏蘭哈達鎮自然災害

烏蘭哈達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災、冰雹等。春季乾旱概率最大,乾旱機遇為六年一遇。 [1] 

烏蘭哈達鎮人口

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轄區總人口2186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447人,城鎮化率98.2%。總人口中,男性11407人,佔52.16%;女性10462人,佔47.84%;14歲以下2903人,佔13.27%;15—64歲17600人,佔80.48%;65歲以上1366人,佔6.25%。總人口中,以蒙古族為主,佔59.39%。2011年,人口出生率0.86‰,人口死亡率0.44‰,人口自然增長率0.42‰。 [1] 
2017年末,烏蘭哈達鎮常住人口有16740人。 [4] 
2018年末,烏蘭哈達鎮户籍人口有18823人。 [2] 

烏蘭哈達鎮經濟

烏蘭哈達鎮綜述

2011年,烏蘭哈達鎮財政總收入4.7億元,比上年增長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9億元;2011年末,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 [1] 
2017年,烏蘭哈達鎮企業個數共129個,企業從業人數2589人; [4]  2018年,烏蘭哈達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4個,規模以上14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2] 

烏蘭哈達鎮第一產業

烏蘭哈達鎮風光 烏蘭哈達鎮風光
烏蘭哈達鎮耕地面積13.2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0萬畝,林地面積15.9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甜玉米、中草藥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
2011年,烏蘭哈達鎮農業總產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生產糧食4.5萬噸,其中水稻1.66萬噸;生豬飼養量8000頭,年末存欄6000頭;羊飼養量25300只,年末存欄20300只;牛飼養量22000頭,年末存欄21800頭;家禽飼養量41000羽;生產肉類2873噸,其中豬肉999噸,牛肉156噸,羊肉72噸;禽蛋120噸,鮮奶22157噸;畜牧業總產值8000萬元;水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250噸,主要品種有沙果、李子,其中沙果800噸,李子450噸;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005元。
截至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累計造林15.9萬畝,其中防護林4萬畝,經濟林1.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0萬株,林木覆蓋率27.9%,天然草牧場1.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0.8萬立方米。 [1] 

烏蘭哈達鎮第二產業

烏蘭哈達鎮形成以煙草、啤酒、中蒙醫藥、乳製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糧米加工、畜產品加工等大中型產業集羣;2011年,烏蘭哈達鎮有民營企業35家,工業園區1個。 [1] 

烏蘭哈達鎮社會事業

烏蘭哈達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有幼兒園2所;小學1所,在校生405人,專任教師14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5人,專任教師6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烏蘭哈達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有衞生院1個;病牀20張;專業衞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3人。
2011年,烏蘭哈達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00人次,出院病人5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75萬人,參合率99.3%。 [1] 

烏蘭哈達鎮社會保障

烏蘭哈達鎮春耕工作 烏蘭哈達鎮春耕工作
2011年,烏蘭哈達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54户,人數655人,支出235.8萬元,月人均3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00户,人數2487人,支出298.5萬元,月人均10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4人,共支出17.9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87人次。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1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230畝,直接經濟損失908萬元,救災支出15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6萬元。新增就業人員60人,有1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5%,全年共幫助3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組織12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100萬元,基金支出合計137萬元。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963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37人,參加失業保險118人,比上年末增加21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22人,比上年末增加11人,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420元。 [1] 

烏蘭哈達鎮交通運輸

烏蘭哈達鎮境內有302國道、琿春至烏蘭浩特高速公路、省際大通道、烏蘭浩特至扎賚特旗(縣級公路)通過。其中302國道境內長25千米,通往通遼、海拉爾;琿烏高速境內長19千米;省際大通道境內長11千米;縣級公路境內長13千米;市區有通往烏蘭哈達鎮公交車。 [1] 

烏蘭哈達鎮歷史文化

烏蘭哈達鎮名稱來歷

固鎮人民政府駐烏蘭哈達嘎查得名。“烏蘭哈達”系蒙古語,意為“紅石碰子”。 [1] 

烏蘭哈達鎮前公主陵古城遺址

位於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前公主陵村。北面靠山,東面有洮兒河,西有111國道,南面為開闊地。共有兩座城址,一座位於村北,編號為1號城址;一座位於村東,編號為2號城址。兩城相距150米。1號城址,近似長方形,夯土板築。城牆南北東西長度分別為666米、650米、255米、258米。城牆基寬10米左右,殘牆高1~3米,夯層厚約0.1米。城門在南牆偏東部,寬23米。城門前有甕城,城牆四角有角樓。城牆四周有4面15個,其中北牆6個、南牆5個、東牆2個、西牆2個。角樓、馬面均高於殘牆,呈半圓形突出於城牆。馬面多呈半圓形,間距90~150米不等。城內東北隅有一內城,為夯土板築,南北長180米,東西長208米。內外城共用一面北牆。內城東牆距外城東牆68米。牆寬約3米,為夯土板築。內城南牆偏東側有一城門,門寬15米。門外兩側各有一個建築基址,呈方形、長方形兩種。此城毀於一場大火,初步確定為遼代金山縣城。城內建築基址分佈規整。在城內發現許多殘存的布紋灰瓦、陶片,還有少量的灰色獸面瓦當。 [5] 

烏蘭哈達鎮前公主陵墓葬

前公主陵墓葬位於烏蘭浩特市區東北22公里,烏蘭哈達鎮公主陵嘎查北1公里處,屬金代墓葬。墓地北側正中有一高大台基,邊長10.5米×11.4米,磚石結構,基地南100米處,有5具殘斷的“石象生”,其中4具石人,2個文官裝束,均高1.5米,頭殘損,手持笏,身着朝服;2個武官裝束,均高1.5米,手持劍,劍頭拄地,身披鎧甲,頭部殘損。還有石羊1只,頭殘損,足殘斷,其餘部位較完好。墓葬附近散佈大量布紋瓦、青磚殘塊,墓葬早期被破壞。1990年10月,文物管理部門將“石象生”運至文物管理站保存。 [11] 

烏蘭哈達鎮公主陵

位於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後公主陵屯,為金代墓葬。傳説是蘇親王之女,與傲日布結婚十六、七年後,公主與額附及其前妻相繼故去,將3人合葬於科爾沁右翼前旗巴達仍貴蘇木境內薩木嘎山,清順治年間遷至現址。基地北側正中有一高大墓葬,面積為105米×114米,磚石結構。墓地南100米外,有5具殘斷的“石象生”。1990年10月,文物管理站收存“石象生”。 [6] 

烏蘭哈達鎮前公主陵1、2號城址

前公主陵1、2號城址位於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前公主陵村。北側靠山,位於山坡底部,東2公里為洮兒河,河自北向南流,西約1.5公里為111線公路,南為開闊地。共有兩座城址,一座位於村北,編為1號城址;一座位於村東,編為2號城址。兩城址相距150米。
1號城址,方位北偏東20°,近似長方形,夯土板築。南北東西長度分別為666米、650米、255米、258米,城牆基寬10米左右,殘高1—3米,夯層厚約0.1米。城門在南牆偏東部,寬23米,城門有甕城,城牆四角有角樓,四周有馬面15個,其中北牆6個、南牆5個、東牆2個、西牆2個。角樓、馬面均高於殘牆,呈半圓形突出於城牆,馬面之間相距15~90米不等。城內東北隅有一內城,為夯土板築,南北180米,東西208米的長方形,內外城共用一面北牆,內城東牆距外城東牆68米,牆寬約3米。城牆夯土板築。內城南牆偏東側有一城門,門寬15米。門外兩側各有一個建築基址,呈方形、長方形兩種。城內建築基址分佈規整,發現許多殘存的布紋灰瓦、陶片,還有少量的灰色獸面瓦當。
2號城,呈正方形,殘邊長675米,牆基寬15米,殘高1~2米,方位北偏東20°。城牆四角有角樓,四周城牆有馬面,間距50~70米。角樓與馬面均高於城牆殘高,呈半圓形突出於城牆,城牆夯土板築,夯層厚0.1米。城內西北角有一處窯址,呈圓形,四周殘存布紋板瓦、碎磚、窯具,城北側中部有一處建築基址。
1、2號城址內採集到的有陶片、板瓦瓦當、粗瓷片、白瓷片。陶瓷片為泥質灰陶,輪制、素面,有卷沿器口,鼓腹器腹。灰色獸面瓦當主題紋飾為怪獸,四周輔以乳釘紋。八瓣尖葉,瓦當四周輔以乳釘紋。板瓦為灰色布紋,粗瓷片為缸胎醬釉色,白瓷片色微黃無開片。
1號城址特點與採集的標本特點為遼、金時代共用,2號城址特點與採集標本特點為遼代。 [14] 

烏蘭哈達鎮野牛角化石

1987年在烏蘭哈達鎮境內發現。經鑑定,屬更新世晚期動物化石,距今5萬年左右。 [7] 

烏蘭哈達鎮古城嘎查古城遺址

古城嘎查古城遺址位於烏蘭浩特市區東北23公里的烏蘭哈達鎮古城嘎查正北。東北面為山地,西距洮兒河6.5公里。此城建於遼,廢於金。城址為邊長310米的正方形,四角有角樓,每邊城牆各有3個馬面,馬面間距為103米。南門寬10米,地表有少量陶片、布紋瓦。東牆破壞嚴重,其餘保存較好。 [8] 

烏蘭哈達鎮前公主陵嘎查西北墓羣

前公主陵後山墓羣位於烏蘭浩特市區東北22公里,烏蘭哈達鎮公主陵嘎查後的山坡上。3座墓穴處同一山坡,呈三角形單座分佈。地表暴露有不明顯石砌圈,每座墓直徑在2.5米~3米之間。經鑑定,屬遼金時期墓葬羣。 [9] 

烏蘭哈達鎮後公主陵東牧場墓羣

後公主陵東牧場墓羣位於烏蘭浩特市區東北25公里,烏蘭哈達鎮後公主陵嘎查東北100米處。後公主陵東牧場墓羣共5座墓穴,佈局不規則。地面暴露有石塊壘成的石圈,直徑在2.3米~3.2米之間。經鑑定,屬遼代。採集遺物有:雞腿瓶、蓖紋灰陶罐、陶甕等,均殘損。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