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延蒲轄奴

鎖定
烏延蒲轄奴(1102年-1162年),女真族,祖籍速頻路星顯河,後改隸曷懶路。金國將領。
烏延蒲轄奴出身女真軍人世家,父親去世後,襲承其父猛安謀克職務,並授寧遠大將軍官階。天德二年(1150年),任陳州防禦使。貞元元年(1153年),改任昌武軍節度使,因善於安撫百姓在期滿後得以留任。正隆六年(1161年),任歸德府尹、神策軍都總管,隨金主完顏亮南下伐宋。進兵途中率軍擊敗佔據濟州的農民起義軍,破城之後,申令部下不得傷害城中平民,百姓感其恩,為他立了生祠。
大定二年(1162年),改任慶陽府尹,隨後率軍援救陝西的徒單合喜,病亡于軍中,享年六十一歲。
本    名
烏延蒲轄奴
所處時代
金代
民族族羣
女真族
出生地
隸曷懶路
出生日期
1102年
逝世日期
1162年
主要成就
善待百姓,廣施仁政

烏延蒲轄奴人物生平

烏延蒲轄奴世家出身

烏延蒲轄奴出身於女真軍人世家,他的父親烏延忽撒渾早年隨軍征戰,屢立戰功,在天輔年間(1117年-1123年),被追授為猛安、親管謀克 [1] 
烏延蒲轄奴身長有力,足智多謀。父親去世後,烏延蒲轄奴襲承了其父猛安謀克的職務,並被授予寧遠大將軍的官階,但沒有擔任具體官職。 [2] 

烏延蒲轄奴治理地方

皇統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弒殺金熙宗自立為帝,改元天德,烏延蒲轄奴被啓用,開始擔任地方官。天德二年(1150年),烏延蒲轄奴被任命為陳州(屬南京路,治今河南省淮陽縣)防禦使 [3] 
貞元元年(1153年),烏延蒲轄奴改任昌武軍(屬南京路,治今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節度使,因為他善於安撫百姓,在任職期滿之後,繼續留任昌武軍節度使。 [4] 

烏延蒲轄奴平定濟州

正隆六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意圖統一華夏,分兵四路南征宋朝,六十萬大軍分為三十二軍,每軍各設都總管、副都總管一名。烏延蒲轄奴改任歸德府(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尹,並被任命為神策軍都總管。 [5] 
按照最初的行軍部署,烏延蒲轄奴應當率領神策軍進駐濟州(屬山東西路,治今山東省濟寧市),但當烏延蒲轄奴率軍抵達山東之後,卻發現濟州已經被當地農民起義軍佔領了。 [6] 
烏延蒲轄奴發現濟州被佔之後,親自率領十多名騎兵前去偵察,城中民軍發現他們之後,悄悄出城,突然將他們包圍起來,烏延蒲轄奴與部下都下馬,站在地上向民軍射箭,接連射殺了一百多民軍。民軍潰散逃走,烏延蒲轄奴率部上馬,在民軍後面尾隨襲擊,一直追殺到天黑才回營。 [7] 
第二天,烏延蒲轄奴指揮軍隊攻破城池,進城之後,烏延蒲轄奴號令士卒,不得傷害百姓,城中重獲安定,濟州百姓感謝他的恩德,為他建了一座生祠。 [8] 

烏延蒲轄奴病亡軍中

完顏亮南征時,金國東京(遼陽)留守完顏雍稱帝,改元大定,即金世宗。不久,徵宋軍隊譁變,完顏亮在揚州被部下所殺,金兵停戰撤軍,烏延蒲轄奴也隨軍北歸,大定二年(1162年),改任慶陽府(屬慶原路,治今甘肅省慶陽市)尹。 [9] 
金兵從江淮地區北撤之後,在西路的陝西地區,金宋仍激戰不已,宋軍大將吳璘親率十多萬軍隊進攻陝西,金國鎮守陝西的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緊急上奏朝廷,請求增派援兵。金世宗下詔向陝西增派七千軍隊,與陝西地區原有軍隊共合兩萬人,派遣烏延蒲轄奴與延安府尹高景山等分別率領這兩萬人馬去救援徒單合喜,到達陝西后,在與宋軍交戰期間,烏延蒲轄奴病亡于軍中,享年六十一歲。 [10] 

烏延蒲轄奴主要成就

烏延蒲轄奴雖然是女真族軍户出身,主要活動在軍事方面,但他在對待百姓方面卻能做到廣施仁政,早在擔任昌武軍節度使的時候,就因善於安撫百姓,在任職期滿後再次留任。 [4] 
完顏亮為了伐宋,強徵丁壯入伍,同時打造大量戰船、軍械、徵調大量馬匹、糧食,這些備戰措施使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完顏亮採用種種酷刑來鎮壓起義,將生殺大權下放到州府一級,各地官府大肆抓捕,恣意屠殺。一旦攻破農民軍所佔據的城寨,更是殺良冒功,搶劫財物。烏延蒲轄奴率軍到濟州後,擊敗了農民軍,但進城之後卻號令兵士不得傷害城中平民,保全了全城百姓的生命和財產,這在當時的大環境之下是十分難得的。百姓感激他,特地為他建生祠。 [11] 

烏延蒲轄奴親屬成員

父親:烏延忽撒渾,天輔年間,被追授猛安,親管謀克。 [1] 
兒子:烏延查剌,參加平定契丹叛亂的戰事,後在興平軍節度使任職期間去世。 [12] 

烏延蒲轄奴人物評價

《金史》:“蒲轄奴身長有力,多智略。” [12] 

烏延蒲轄奴史書記載

《金史·卷八十六·列傳第二十四》 [12] 
參考資料
  • 1.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父忽撒渾,天輔初,追授猛安,親管謀克。
  • 2.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蒲轄奴身長有力,多智略,襲其父猛安謀克,階寧遠大將軍。
  • 3.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天德二年,授陳州防禦使。
  • 4.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貞元元年,改昌武軍節度使,以善綏撫,再任。
  • 5.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海陵南征,改歸德尹,為神策軍都總管。
  • 6.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當屯濟州,比至山東,盜已據其城。
  • 7.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蒲轄奴領十餘騎往覘之,忽為其眾所圍。乃與軍士皆下馬,立而射之,殺百餘人。賊眾敗走,迤邐襲之,至暮而還。
  • 8.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明日,攻破其城,號令士卒,毋害居民,郡中獲安。民感其惠,為立祠以祭。
  • 9.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大定二年,為慶陽尹。
  • 10.    《金史·烏延蒲轄奴傳》: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奏宋軍十萬餘據險阻,剽掠郡邑,請益師。詔益兵七千,與舊兵合為二萬。遣蒲轄奴與延安尹高景山等分領其軍以往。卒于軍,年六十一。
  • 11.    《論海陵王完顏亮時期的人民起義》,周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
  • 12.    金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8-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