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古斯人

鎖定
烏古斯(Oghuz)人,7—11世紀中亞突厥語部落集團。11世紀中葉,部分烏古斯部落進駐南俄草原,另一部分隨同塞爾柱人征服西亞許多國家。烏古斯部落在土庫曼人、阿塞拜疆人、土耳其人、加高茲人、卡拉卡爾帕克人的民族形成上起過重要作用。 [1] 
中文名
烏古斯人
外文名
Oghuz
居住範圍
中亞兩河流域
類    型
古代西突厥的部落聯盟

烏古斯人聯盟簡介

烏古斯人系中世紀中亞突厥人的一支,凡二十四部。其起源由於現存古突厥、波斯、漢、阿拉伯、拜佔廷等史料轉寫名稱不同,記載又有出入而不易探明其原委。

烏古斯人聯盟形成

公元6~8世紀,在中亞細亞、蒙古高原突厥汗國勢力範圍內,形成一個部落聯盟,名託庫茲·烏古斯,通稱九姓烏古斯。在九姓烏古斯這一政治聯盟中,拔悉密和回鶻先後起過主導作用。烏古斯多屬於這一政治聯盟,但它顯然自講一種突厥語方言,並與葛邏祿、克普恰克(俄國史料作波羅伏齊,西歐史料作庫蠻)在政治上有更密切的關係。據阿拉伯史料記載,黑衣大食的馬赫迪哈里發在位時,烏古斯人脱離伊犁河流域、七河流域等九姓烏古斯之地,遷往鹹海裏海地區,並協助過穆罕那起義者。據10~11世紀波斯地理著作,10世紀建烏古斯葉護國錫爾河下游及鹹海北岸地區,其勢力西抵烏拉爾河伏爾加河下游,東北抵額爾齊斯河上游。其四鄰是:北為克普恰克之一支寄蔑,東為葛邏祿,西為佩切涅格和半突厥國家哈薩爾(曷薩),南為錫爾河以南的波斯人的薩曼王朝、突厥人的加茲尼王朝和喀拉汗王朝等佔領地區。國內已有若干城市,其冬都名叫養吉幹(意為“新城”,廢墟在今氈肯特)。另一大城氈的(今彼羅夫斯克附近的氈的廢墟)為日後塞爾柱土克曼人起家之地。
820~821年,烏古斯侵入錫爾河以南粟特(中國文獻的昭武九姓)地區的蘇對沙那(中國唐代典籍亦稱東曹),這是見於記載的烏古斯的進一步南下。10世紀下半期起,駐氈的烏古斯軍事首領塞爾柱反叛烏古斯葉護,皈依伊斯蘭教,並率部眾南遷至加茲尼王朝境內避難居住。據伊斯蘭地理學家馬克迪西之説,10世紀末,烏古斯始稱土克曼。
11世紀中葉,烏古斯葉護國終於被中亞草原新起的另一突厥部落聯盟克普恰克所滅,烏古斯葉護國一批部落西走南俄草原,另一批部落追隨烏古斯人於1040年在丹丹坎擊敗加茲尼王朝軍隊,大舉南下霍拉桑等定居文明區,勢力日大,終於在1055年進入巴格達,從而在西亞建立以巴格達為中心的塞爾柱帝國
參考資料
  •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資料組,世界民族詞目集錄,,,第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