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啓

鎖定
《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啓》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啓
作    者
韓愈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啓作品原文

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啓(1)
愈啓:愈為相公官屬五年(2),辱知辱愛。伏念曾無絲毫事為報答效,日夜思慮謀畫,以為事大君子當以道,不宜苟且求容悦;故於事未嘗敢疑惑,宜行則行,宜止則止,受容受察,不復進謝(3),自以為如此真得事大君子之道。今雖蒙沙汰(4)為縣,固猶在相公治下,未同去離門牆 (5)為故吏,為形跡嫌疑,改前所為,以自疏外於大君子,固當不待煩説於左右 (6)而後察也。
人有告人辱罵其妹與妻,為其長(7)者,得不追而問之乎?追而不至,為其長者,得不怒而杖之乎?坐軍營操兵守禦、為留守出入前後驅從者,此真為軍人矣。坐坊市 (8)賣餅又稱軍人,則誰非軍人也?愚以為此必奸人以錢財賂將吏,盜相公文牒 (9),竊註名姓于軍籍中,以陵駕 (10)府縣。此固相公所欲去,奉法吏所當嫉,雖捕系杖之,未過也。昨聞相公追捕所告受辱罵者,愚以為大君子為政,當有權變 (11),始似小異,要歸於正耳。 (12)軍吏紛紛入見告屈,為其長者 (13),安得不小致為之之意乎?未敢以此仰疑大君子。及見諸從事 (14)説,則與小人所望信者少似乖戾 (15)。雖然,豈敢生疑於萬一?必諸從事與諸將吏未能去朋黨心 (16),蓋復黤黮 (17),不以真情狀白露 (18)左右。小人受私恩良久(19),安敢閉蓄以為私恨 (20),不一二陳道!伏惟相公憐察。幸甚幸甚!
愈無適時才用,漸不喜為吏,得一事為名,可自罷去,不啻如棄涕唾 (21),無一分顧藉(22)心;顧失大君子纖芥意,如邱山重;守官去官,惟今日指揮。 (23)愈惶懼再拜。 [1] 

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啓詞句註釋

(1)韓愈一向對擁兵擅強、橫行不法的武人表示憎惡。元和五年(810),由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改河南縣令。有軍人在集市辱罵百姓,擾亂地方治安,而當時的東都留守鄭餘慶反而袒護不法軍人,韓愈上此文申訴。李翱《韓公行狀》雲: “改河南縣令,日以職分辨於留守及尹,故軍士莫敢犯禁。”即指此事。鄭相公,鄭餘慶,曾於唐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拜相。元和三年六月,檢校兵部尚書,兼東都留守。相公,唐宋人對丞相之稱。啓,臣屬上書論諫陳事的一種文體。
(2)愈為句:元和元年九月,鄭餘慶為國子祭酒,韓愈為國予博士。十一月,鄭為河南尹,不久,韓愈也分教東都生。元和三年六月,鄭為東都留守,韓愈接着也拜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三次都在鄭餘慶的手下,所以韓愈在《送鄭十校理序》中説:“愈為博士也,始事相公於祭酒,分教東都生也,事相公於東太學,今為郎于都官也,又事相公於居守。三為屬吏,經時五年。”
(3)受容二句:意謂接受容諾和詳察,不一一上書告謝。
(4)沙汰:即淘汰。見洪興祖《韓子年譜》元和五年雲: “公以論事失鄭公意,既令河南,猶論列不巳。”
(5)門牆:《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此指東都留守府。故吏,舊吏屬(意謂今已不是)。
(6)左右:古代書信中敬稱對方,謂不敢直呼,謹陳詞於您左右服侍之人。
(7)長:韓愈自指,縣令乃一縣之長。
(8)坊市:謂街市,
(9)文牒(dié):此謂記錄所屬官吏隨從以及軍隊將士姓名、履歷的簿書。
(10)陵駕:超越,此用如倚勢侵凌。
(11)權變:指隨機應變:
(12)始似二句:意謂開始好像做法有所不同,總旨卻是殊途同歸於正大合理‘
(13)為其句:意謂作為那些軍吏的長官怎麼能小稍稍表示幫助他們的意思呢?小,同少。稍微。為,幫助,此即韓愈所謂“始似小異”者,而言外之旨落在“要歸於正”。韓愈為文喜盤鬱曲折,此所謂以退為進。 ;
(14)從事:指河南縣吏屬。
(15)乖戾(lì):謂牴觸,不一致。
(16)朋黨心:指派系的私心偏見,
(17)蓋覆蹺(yan) 跌(din );:此謂掩蓋欺騙使真相不明。舵財,昏暗貌。
(18)白露:稟告。
(19)小人句:據朱嘉曰: “此七字為句,語亦太煩。又下語便有‘私恨’字,不應重複如此。疑此‘私’字是衍文也。”(《昌黎先生集考異》卷一五)
(20)安敢句:意謂怎敢將自己的看法隱藏起來不説,私下裏抱怨。
(21)不啻(chì)句:意謂自己棄官如棄唾涕。不啻,無異於,
(22)顧藉(jiè):留戀。
(23)顧失二句:意謂汝之意見雖微但重,吾只怕聽不到。纖、芥,皆指輕微纖細。 [3] 

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啓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年)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諡“文”。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2] 
參考資料
  • 1.    倪文傑主編,全唐文精華 (1-6卷),大連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第2410頁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5
  • 3.    (唐)褚遂良編;倪文傑主編,全唐文精華,大連出版社,1999.04,第2411頁~24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