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為天地立心

鎖定
為天地立心,是指北宋張載的重要哲學命題,出自《近思錄拾遺》。 [1] 
中文名
為天地立心
提出者
張載
出    自
《近思錄拾遺》
定    義
天地本來無心,人為天地立心
出處
語見《近思錄拾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2]  (《張載集》)對於“為天地立心”的具體含義,張載沒有做任何解釋,因而產生不同的理解。古代多數思想家認為,“心”是指能思能覺的器官,是人身的主宰。如孟子説:“心之官則思。”(《孟子·告子上》)荀子説:“心居中虛,以治五官。”(《荀子·天論》)“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解蔽》)朱熹説:“有知覺謂之心。”(《語類》一百四十卷)“夫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者也。”(《觀心説》)王守仁説:“凡知覺處便是心,心者身之主宰。”(《傳習錄》)據此,“為天地立心”是指天地本無心,“天無心,心都在人之心”(《張載集·詩書》),所以人在天地間作為能思能覺者,應成為天地的主宰。張載説:“天惟運動一氣,鼓萬物而生,無心以恤物。聖人則有憂患,不得似天。天地設位,聖人成能。聖人主天地之物,又智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必也為之經營,不可以有憂付之無憂。”(《張載集·橫渠易説·繫辭上》)另外,張載還講過:“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日生,則以生物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張載集·橫渠易説·上經·復》)生生萬物謂之天地之心,亦有主宰之意。“為生民立道”是説要為人民建立生活的最高準則。“為往聖繼絕學”, [2]  是説要繼承發揚因受佛教影響而中衰的先秦儒家孔孟學説。張載説:“某唱此絕學,亦輒欲成一次第。”(《張載集·語錄下》)“為萬世開太平”,是説要尋求一個長治久安的治國方略。這四句話反映了張載學術思想的宗旨及關學的價值觀,表示了張載作為一個哲學家的偉大胸懷和氣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