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為中國製造

鎖定
在西方,炫耀性消費已經不再流行。但是奢侈品行業正在中國急速發展,中國富人變得比以往更挑剔,他們不再滿足於前往紐約或巴黎搶購路易斯-威登的手提包,而是希望有更多適合中國品味的奢侈品。西方奢侈品公司正瞄準中國市場,變“中國製造”為“為中國製造”。
中文名
為中國製造
外文名
Made ForChina
產品範圍
奢侈品
目    的
迎合中國人民的消費理念

目錄

為中國製造現象

為中國製造 為中國製造
全球還在消費“Made InChina”(“中國製造”),不過當下,人們已在談論“Made ForChina”(“為中國製造”)了。美國《新聞週刊》本月的一期雜誌,封面文章就是“Made ForChina”——不過西方公司為中國傾力打造的,是奢侈品。據報道,法國奢侈品巨頭“愛馬仕”剛剛在上海開設了專賣店,專為中國市場推出了新品牌“上下”;寶馬汽車公司為中國市場定製的限量版M3,則為迎合中國虎年被命名為“虎”;知名牛仔褲品牌Levi’s ,新近打造了一個更適合中國人身材的新品牌Denizen;就連有“數碼中的勞斯萊斯”之稱的蘋果,也低下了高昂的頭,在內地市場打出 “加州設計,為中國製造”的親和口號……

為中國製造背後

曾經高高在上的外國“大牌”,為何蜂擁而來“為中國製造”?雖然揮霍性消費在西方已經過時,金融危機的爆發更讓奢侈品零售商們經歷了“災難年”,不過“西邊不亮東邊亮”,新近富裕起來的中國消費者的“名牌”欲,正在推動全球奢侈品市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年初的一份報告顯示,國人消費奢侈品達94億美元,佔據全球市場的27.5%,僅次於日本,首次超越美國成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到2015年,我們很可能超越日本成為奢侈品市場的老大。美國貝恩公司也預測,中國仍將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奢侈品市場,銷售預計將增長30%。數據已經足夠令人興奮,鑑於中國市場的巨大增長前景,也難怪外國“大牌”要趨之若鶩“Made ForChina”了。 [1] 

為中國製造原因

為中國製造國內

那麼國人為何喜歡追“大牌”?隨着財富增長,購買力增強,部分人有能力超越必需性消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了,不過,這其中也不乏炫耀性消費和虛榮心理作祟。在這場盛宴中,很多時候,奢侈品是被作為一個顯擺的符號和標識,並不代表品位。富豪們,以及“富二代”、“富三代”常常為“炫富”一擲千金,“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成熟市場,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一般是40—70歲真正具有購買力的中老年人,而在國內,熱衷於此的很多卻是20—40歲的年輕消費羣體,為追求奢侈品牌的光環,不少人盲目超前消費,不惜走上“月光”、“負翁”之路…… [1] 

為中國製造國外

自經濟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奢侈品市場一落千丈,零售業多集中於中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消費市場,到2025年市場價值高達2.3萬億美元(15萬億美元)。中國人比其國家居民購買更多汽車和電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電腦消費國。其他領域也增長迅速,包括珠寶、化妝品以及豪華汽車等。麥肯錫駐上海的安宏宇説:“緊隨經濟危機之後的全球經濟增長再分配,比此前預測的變化更大。現在許多外國公司感覺,他們需要像對待國內市場那樣重視中國。”
近來,一些外國公司發佈了許多為中國人量身訂做的產品,比如寶馬公司引入僅限在中國銷售的M3“老虎”轎車,因為2010年是中國虎年;法國品牌克洛伊不久將發行中國版紅色Marcie手提包,紅色在中國代表幸運;全球牛仔褲生產商李維斯公司也面向亞洲中產階級推出新產品。
這些公司盡最大努力,讓中國消費者直到它們的產品多麼有價值。比如蘋果在上海的連鎖店,顯眼處掛着漢語書寫的“中國消費者總是對的”、“加州設計、為中國製造”的條幅,工作人員都穿着有中國特色的紅色襯衫。
當然,並非每個外國公司“為中國製造”的產品都獲得成功。一些外國公司忽略了中國當地市場的關鍵差異,比如沃爾瑪“人人低價”的口號即以失敗告終。儘管挑戰依然存在,但中國消費者在過去2年間的消費增長了15%,大多數分析家認為,這種增長趨勢還將繼續持續。 [2] 

為中國製造啓示

如此觀之,從 “Made In China”到 “Made ForChina”,折射的就不僅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恐怕也有伴隨着近年來財富迅速積累而出現的問題,比如不太成熟的財富觀和消費觀,甚至是社會的道德風氣和價值取向。事實上,雖然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明顯增加,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但總體而言,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從人均收入看,我們的世界排名仍處於百位之後,與一些發達國家更是相差近10倍。與此同時,我們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總體消費力不足、貧富差距、發展方式有待轉型等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成了全球奢侈品消費的大國,成了各大奢侈品牌爭相逐鹿的大市場,就很難説是什麼面上有光的事情,而奢侈性消費、超前消費的“瘋長”,倒可能成為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因素。從這個角度看,“Made ForChina”,無意之中倒為我們敲響了一記“未富先奢”的警鐘,值得我們深長思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