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炫富文化

鎖定
炫富文化是指當今社會上一些“富二代”與“官二代”處處炫富以顯示其高人一等的文化現象。要改變這種現象最重要的是大學有責任堅守自己的精神,幫助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康人格、高尚情操、遠大志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君子大丈夫
中文名
炫富文化
外文名
flaunt wealth
別    名
炫富現象
炫富主因
價值觀的扭曲和心理的不成熟

炫富文化社會背景

炫富文化 炫富文化
現今社會,一方面是巨量的財富高度集中於少數人手裏,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財富高度分散於多數人手中。這種兩極分化導致的貧富差異,使社會分層十分明顯,而不同階層之間存在着文化、信息、生活方式、人際交往諸方面的隔膜。富裕羣體在他們那個圈子裏每天過着優越甚至奢華的生活,但並不為非富裕羣體的人們所知,因而也不被認為是“炫富”。只有在某種貧富“交集”的特殊環境,富者才因周圍貧者的烘托而變得“炫目”。大學就是這樣的環境 [1] 
大學是尚存為數不多的相對較為公平的環境之一。總體而言,進入大學的通行證不是財富而是智力。這些高分考進大學的“富二代”或許在早期教育中享有比多數人更為優良的培養條件,但高考成績不是靠金錢換來的,“富二代”在學習上、在智力的比拼中,同樣必須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高考中勝出,才能獲得把自己的私家車開進校園的通行證。從這個角度看,人們對身穿名牌、開私家車上學的學生不應有“財富歧視”。
然而,確有少數“富二代”學生存在“炫富”心態。他們不適應大學校園裏簡陋的生活條件。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標準和價值尺度在這個崇尚學術、“智者為王”的領地無處安放。於是,他們試圖靠財富來增強信心、贏得尊重。正如一些專家指出的,導致 “炫富”的主觀因素,是價值觀的扭曲和心理的不成熟。

炫富文化現象還是文化

大量財富符號的湧入,有人稱之為“炫富現象”。這些符號本身隱含的價值取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則被視為“炫富文化”。
首先,“炫富”尚未成為大學校園普遍的文化現象。“炫富”羣體,即所謂“富二代”,在大學校園中還只是模糊的身份描述,更多地帶有修辭色彩。“傳説中的”“富二代”究竟是誰,並不具備可辨識性。“富二代”學生在數量上本來就只是“一小撮”,而在大學校園裏招搖出入,開私家車、穿名牌服裝、玩高端時尚、生活娛樂化、熱衷炫耀性消費的學生則更少。其實,大學校園裏的富家子女,絕大多數過着與其他同學一樣的校園生活。他們在羣體規模上處於弱勢,同時受到以平等、公正、崇尚學術為主流價值取向的大學校園文化環境的影響、“涵化”(Cultivation)和約束,對社會評價、人際關係諸方面有所顧忌。那種因其富有而炫耀、顯擺的,只是極少數。
其次,“炫富”尚未成為大學校園裏被認同的價值追求。毋庸諱言,當代的大學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在財富面前故作清高,更不再堅持財富“原罪”觀念,把財富作為道德批判的對象。但從本質上看,引領思想、創新文化、發展學術仍然是大學堅守和追求的核心價值,是大學校園文化和精神的主流。雖然作為開放的文化領地,大學兼容幷包的文化生態並不驅逐各式各樣世俗價值觀,但大學精神的內核並不會輕易被大舉入侵的世俗價值觀所顛覆。大學超凡脱俗的精神氣質在校園中仍然深刻地浸染和影響着每個學子。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很長時期,在大學校園比拼和炫耀財富,充其量是少數個體的自娛自樂,而不大可能成為眾學子趨之若鶩的集體狂歡 [2] 

炫富文化炫富文化-反思

財富的差異容易成為妨礙人與人正常交往的鴻溝。在大學這種特殊的社會結構中,當下“富二代”羣體規模的弱勢使他們的“炫富”尚不足以對規模大很多的非富裕羣體產生顯著的內心壓力。隨着社會的進步,大學校園中貧困生羣體規模將越來越小,無處不在的財富符號則會對為數不多的貧困生產生比今天強得多的精神壓迫。對他們而言,大學將變得非常可怕。

炫富文化相關詞彙

炫富文化仇富

現代的大學,雖然如前所説已不再堅持財富“原罪”觀念,但並未徹底放棄對財富的批判立場。加上一直以來強調勤儉樸實、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使得人們往往不假思索地對超出常態的物質慾望和訴求予以拒斥。據媒體報道,一位富豪用加長林肯車送孩子上學,對學校的住宿條件非常不滿,要求校方同意他在寢室裏加裝獨立衞生間。另一位因學生宿舍沒有空調而在新生家長會上淚流滿面地説:“我女兒的每個細胞都需要空調。”這兩個例子立即成為“炫富”的典型,被輿論貶斥。其實,大學有責任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使“象牙塔”裏的讀書人能與全社會的人一道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使他們能在比較舒適的條件下愉快學習和生活。雖然不應該贊同上面提到的兩位家長對大學生活條件的苛責,但也不應譏笑和指責他們的訴求,反而應考慮一下大學的條件是否確需改善,早期確立的某些辦學標準是否應該與時俱進。

炫富文化媚富

向財富獻媚邀寵似乎成了社會流行病。向財富靠攏意在縮短自己與財富的距離,取悦財富多半為了取得財富,擁抱財富多半為了擁有財富。大學精神自古以來就在本質上有別於世俗精神,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始終保持着自身的清高和獨立,不與世俗價值觀同流。現代大學不斷調整和更新辦學觀念,不再把財富及其擁有者視作異類,甚至主動尋求社會財富用於辦學。這是一種重要進步。但是,一所真正的大學絕對不會俯下身來迎合財富,為其首是瞻。大學允許學生在財富上的差異,也不必禁止學生穿名牌和開私家車上學。但大學不應遷就富家子弟提出的與校園育人環境不協調的特殊要求,更不能積極主動為某些“富二代”的“炫富”創造條件。大學必須從制度設計、價值導向、機制構建上確保每個學生在獲得教育資源方面的平等和生活在校園中的尊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