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頭錐尾鸚鵡

鎖定
灰頭錐尾鸚鵡(學名:Aratinga weddellii)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鈎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羽毛大部分為綠色,下腹部為黃綠色;頭部為灰棕色,且每片羽毛的邊緣還帶有暗藍的色調;胸部上方為橄欖綠色。主要棲息於沿着河流分佈的雨林地區、多沼澤的區域以及潮濕的平原、充滿次要植被和開闊的地區、孤立的林地等地。以種子、水果、堅果、漿果、花朵為食。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羣,分佈於巴西哥倫比亞秘魯等地。
中文學名
灰頭錐尾鸚鵡
拉丁學名
Aratinga weddellii
別    名
暗頭鸚哥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鸚形目
鸚鵡科
錐尾鸚鵡族
錐尾鸚哥屬
灰頭錐尾鸚鵡
分佈區域
哥倫比亞東南部、厄瓜多爾東部、秘魯東部、巴西的東北和西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
Deville, 1851
外文名
Dusky-headed Parakeet
保護狀況
IUCN低危

灰頭錐尾鸚鵡外形特徵

灰頭錐尾鸚鵡
灰頭錐尾鸚鵡(40張)
灰頭錐尾鸚鵡體長25-28釐米,體重95-115克。這種鸚鵡鳥體大部分為綠色,下腹部為黃綠色;頭部為灰棕色,且每片羽毛的邊緣還帶有暗藍的色調;胸部上方為橄欖綠色;第一根主要飛行羽為黑色並帶有藍色的尖端,其他翅膀部分的羽毛為綠色,邊緣帶有藍色;尾巴上方為綠底藍色,內側帶有黑色;眼睛外圍的裸皮帶有紅灰色;鳥喙為黑色,虹膜為淺黃色。幼鳥和成鳥的顏色相同,但是羽色比較深。 [1-2] 
灰頭錐尾鸚鵡圖冊網址 [3] 

灰頭錐尾鸚鵡棲息環境

灰頭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沿着河流分佈的雨林地區、多沼澤的區域以及潮濕的平原、充滿次要植被和開闊的地區、孤立的林地等地;有時候也會到雨林的邊緣地區和咖啡農場活動。 [2] 

灰頭錐尾鸚鵡生活習性

灰頭錐尾鸚鵡通常成對活動,有時候會組成3到8只的小羣體,食物充足的時候偶爾會聚集高達75到100只左右的大族羣行動;平常喜歡過遊牧生活,喜歡在河岸區域活動,有時候甚至選在此處築巢或是棲息樹木;儘管是遊牧的鳥種,但很少飛越過濃密的森林;在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也不容易被發現,只有在飛行的時候才會鳴叫,叫聲有點類似白眼錐尾鸚鵡,但是聲音略為尖鋭些。
灰頭錐尾鸚鵡主要以種子、水果、堅果、漿果、花朵為食,也會尋找腐朽的樹木以便覓食昆蟲及它們的幼蟲。通常都會去河岸邊的森林進食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泥土來補充礦物質。 [2] 

灰頭錐尾鸚鵡分佈範圍

灰頭錐尾鸚鵡分佈圖 灰頭錐尾鸚鵡分佈圖
分佈於哥倫比亞東南的亞馬遜河流域、厄瓜多爾東部、秘魯東部、巴西的東北和西北部。 [4] 
灰頭錐尾鸚鵡分佈圖 [5] 

灰頭錐尾鸚鵡繁殖方式

繁殖期一般選擇在每年的2月,築巢於樹上的啄木鳥洞或白蟻巢洞。每窩產3至4枚卵,孵化期24天。孵化後的雛鳥會留在巢內約55天。由雌鳥餵養,羽毛豐滿後就建立它們自己的鳥巢。 [2] 

灰頭錐尾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