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胸藪鶥

鎖定
灰胸藪鶥(學名:Liocichla omeiensis)是噪眉科、藪鶥屬小型鳥類。體長15-20釐米。頭頂灰色,前額和眉紋、後頸和頸側橘黃色,耳羽和下體灰色,腹中黃色。上體灰橄欖黃色,飛羽黑色具紅色和黃色翅斑。尾橄欖褐色具黑色橫斑和紅色端斑,尾下覆羽黑色具紅色端斑。特徵極為明顯,野外容易識別。嘴、腳褐色或棕褐色。 [1] 
灰胸藪鶥主要棲息於海拔24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緣灌叢中,常在林下灌叢中或地上活動或覓食。膽小畏人,通常藏匿於茂密灌叢、竹叢或小喬木樹冠內,佔區鳴叫時通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形,一旦發現有人接近就停止鳴唱或立即飛走。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僅見於中國四川中西部天全、雅安、峨眉、馬邊、峨邊、屏山和二郎山一帶。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灰胸藪鶥
拉丁學名
Liocichla omeiensis
外文名
Omei Shan Liocichl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噪眉科
藪鶥屬
灰胸藪鶥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Riley,1926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8] 

灰胸藪鶥動物學史

Deignan(1964)認為該種可能和分佈於中國台灣的黃痣藪鶥Liocichla steerii)是同一種。Delacour(1933,1946)認為該種和黃痣藪鶥在形態上明顯不同,而將它們分別作為兩個不同的種,這一意見為後來多數學者所接受。De Schauemee(1984)認為它們不僅形態不同,而且鳴聲亦不同,鄭作新(1987,1994)亦支持這一意見,將灰胸藪鶥和黃痣藪鶥分別作為兩個不同的種。 [1] 

灰胸藪鶥形態特徵

灰胸藪鶥
灰胸藪鶥(16張)
額橘黃色,頭頂至枕青灰色具白色羽軸紋,眉紋橘黃色.從額基直達頸側。頰和耳羽灰色或橄欖灰色,後頸橘黃色,其餘上體灰橄欖色或灰橄欖黃色,方尾、橄欖綠色,外側尾羽橄欖褐色,所有尾羽均具黑色橫斑,尤以中央一對尾羽橫斑最為顯著,到外側尾羽橫斑逐漸變得模糊和不清晰,尾羽尖端赤紅色,外側兩枚尾羽尖端黃色。兩翅覆羽與背同色。飛羽黑色,外側1-2枚初級飛羽外翈邊緣黃色,從第三枚初級飛羽開始外翈邊緣基部赤紅色,遠端邊緣黃色,次級飛羽外朔基部黃綠色,中段羽緣亦為黃綠色,而端部羽緣赤紅色。下體灰色,腹中部橄欖黃色,尾下覆羽黑色,羽緣黃色,羽端赤紅色。 [1] 
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雄鳥翅斑和尾下覆羽端部的赤紅色在雌鳥均變為淺橙黃色,其餘與雄鳥相似。 [1] 
嘴、腳褐色或棕褐色。 [1] 
大小度量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29-34克
170-203毫米
11-13毫米
71-76毫米
78-89毫米
30-34毫米
雌性
28-34克
154-185毫米
11-13毫米
70-78毫米
78-82毫米
28-31毫米 [1] 

灰胸藪鶥棲息環境

灰胸藪鶥主要棲息於海拔24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緣灌叢中,常在林下灌叢中或地上活動或覓食。整個繁殖季節的海拔高度為1400-2400米 ,而冬季則向較低的水平遷移至500-1350米之間。灰胸藪鶥在不同的季節使用不同的棲息地,其繁殖棲息地主要是灌木和竹子,而冬季棲息地則主要是灌木和草藥。 [1]  [3] 

灰胸藪鶥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 [1]  灰胸藪鶥膽小畏人,通常藏匿於茂密灌叢、竹叢或小喬木樹冠內,佔區鳴叫時通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形,一旦發現有人接近就停止鳴唱或立即飛走。灰胸藪鶥4月中旬開始佔區鳴唱,典型的佔區鳴唱由2-4個清脆似笛音的音節組成,聽似“嘀、籲-籲-籲-”或“嘀-籲-籲”以及“嘀-籲”。佔區鳴唱有10餘種不同音節組合與曲調變化,有1音節、2音節、3音節、4音節不同組合以及不同節奏。楊承忠等(2009)記述灰胸藪鶥的佔區鳴叫有單音節、2音節、4音節3種類型。 [4]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 [1] 

灰胸藪鶥分佈範圍

灰胸藪鶥是中國特產鳥類,僅見於中國四川中西部天全、雅安、峨眉、馬邊、峨邊、屏山和二郎山一帶。 [1] 
灰胸藪鶥分佈圖 灰胸藪鶥分佈圖

灰胸藪鶥繁殖方式

灰胸藪鶥在3月下旬或4月初到達繁殖區,繁殖季節為4-8月。在巢均呈碗狀,築於方竹枝椏間,非常隱蔽。巢高90-115毫米,巢深50-61毫米,巢外徑110-122毫米,巢內徑66-77毫米,距地高850毫米。外層巢材為竹葉、草莖等,內層為纖細的植物鬚根構成,窩卵數均為3枚。產卵期5月中旬。孵化期約14天,雛鳥期約13-14天。灰胸藪鶥雌、雄鳥共同育雛,下雨氣温低時雌、雄鳥均會回巢暖雛,但雄鳥較雌鳥暖雛次數和時間要少。觀察到親鳥喂雛過程中吃掉幼鳥糞便和食物殘渣,以保持巢的清潔。幼鳥食物為昆蟲幼蟲和小型蛾類。 [3]  [4] 
親鳥孵化和育雛期間在巢附近的行為與佔區鳴唱時不同。佔區時一旦發現有人接近就停止鳴唱或立即飛走,而在育雛期間則表現為兩種行為。當觀察者接近到距巢5米處,附近活動的親鳥發出警戒叫聲,同時接近觀察者,其反應為趨前觀察,雄鳥在前,雌鳥隨後,在觀察者周圍持續發出叫聲,直到觀察者離去。警戒叫聲一種為較急促的“吱吱吱-”聲,另一種為較緩和的“吱吱-吱吱”聲。而在觀察者與巢的距離稍遠時,親鳥發出警戒叫聲並同時向遠離巢的方向移動,企圖引誘觀察者離開巢所在地。 [4] 
灰胸藪鶥卵 灰胸藪鶥卵
灰胸藪鶥雛鳥 灰胸藪鶥雛鳥
灰胸藪鶥孵化 灰胸藪鶥孵化

灰胸藪鶥保護現狀

灰胸藪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易危(VU)。 [5]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5]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507項)。 [6] 
已被列入鳥類生活國際(Bird Life International)全球瀕危鳥類名錄。中國四川省亦將它列入了該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7] 

灰胸藪鶥種羣現狀

灰胸藪鶥是中國特產鳥類,分佈區域狹窄,種羣數量稀少,不常見。是一種珍稀瀕危鳥類。 [1]  2001年,記錄的詳細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其總數量可能很小”,即2500-9999只。這等於1667-6666個成熟個體。 [5] 
2022年6月9日,觀鳥愛好者何既白、孟姍姍在成都市大邑縣西嶺雪山景區海拔2100米處記錄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灰胸藪鶥一隻。根據《成都鳥類名錄2.0》及近年成都鳥類監測最新成果,成都記錄鳥種達到532種。 [9] 

灰胸藪鶥瀕危原因

主要威脅是森林範圍內森林的喪失和破碎,其中許多已經通過伐木和轉為農業而被砍伐或退化。儘管中國這一地區禁止大規模商業採伐,但剩餘的森林區域仍面臨着一定的壓力,該物種能夠適應伐木林生境,在次生生長和竹子中生存。人們採集竹筍和其他林產品、放牧牲畜和捕獲作為籠鳥出口的干擾可能是輕微的威脅(Jie Wangin litt,2007年)。一個新的威脅可能來自重新造林計劃,新法律允許小業主清除山坡上的原始灌木叢,以種植商業植物物種(果樹、藥用樹或灌木)(S.Francis in litt,2016年)。 [5] 

灰胸藪鶥保護措施

自1999年起,中國禁止出口野生鳥類,但這項立法可能難以執行。它發生在幾個保護區內或附近,包括峨眉山保護區、馬邊大豐頂、馬面、黑竹溝和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峨眉山是一座神聖的山,因此只能進行有限的森林清理。老君山、馬米澤和黑竹溝自然保護區通過四川森林生物多樣性項目(四川省林業廳合作項目)獲得了培訓和裝備員工、鼓勵當地社區替代生計和可持續管理實踐的支持(S. Dowellin litt.2007,Jie Wangin litt)。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