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

鎖定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學名: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bicalcaratum)。分佈於印度阿薩姆邦中南半島北部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索亞。
中文學名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bicalcaratum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灰孔雀雉屬
灰孔雀雉
亞    種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
定名人及年代
Linnaeus,1758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外形特徵

雄鳥:形小(75釐米)的褐灰色雉類。喉近白色,上背及尾上有大型的紫綠色眼斑。冠羽前翻如刷。臉頰裸皮近粉色。下體具黃白及深褐色橫斑。雌鳥型小,無羽冠,眼斑小而尾短。
虹膜-淺灰;嘴-深灰;腳-藍灰。 [1] 
大小量度:體重♂660-710g,♀460-550g;體長♂575-760mm;♀465-515mm;嘴峯♂22-23mm,♀20-21mm;翅♂200-225mm,♀155-196mm;尾♂363-402mm,♀236-240mm;跗蹠♂72-80mm,♀60-63mm。 [2]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常綠闊葉林、山地溝谷雨林和季雨林中,也出現在林緣次生林、稀疏灌叢草地和竹林中。 [2]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活動在森林茂密、林下植被較發達的陰濕地面上,以上午和下午活動較頻繁。性機警而膽怯。雄鳥活動時尤為謹慎,一般是悄然無聲,當發現異常情況時,常佇立不動,注意觀察。發現危險,立刻驚叫着奔逃,鑽入茂密的灌叢或草叢,一般不起飛。當危險臨近或緊迫時,則通過飛行逃離。一般飛不多遠,通常飛幾十米即降落,落地後繼續奔跑逃避。一般很少飛到樹上,但夜間卻在樹上棲息。鳴聲短促而響亮,且越叫越響亮。聲音似‘guang-gui,guang-gui-’。 [2]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雲南(西南部、西雙版納)
國外分佈:印度阿薩姆邦、中南半島北部 [3]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3月初即見雄鳥出現求偶行為,求偶炫耀為正面型。當雌鳥接近雄鳥時,雄鳥在雌鳥前面,面對雌鳥,降低身體前部、稍展雙翅,尾抬起並向雌鳥張開,當雌鳥走開時,雄鳥又恢復常態。通常營巢於低山和山腳地帶茂密的森林中。巢多置於樹根旁或草叢中地面上,甚簡陋,主要利用地面自然凹坑,內墊以枯草莖、樹葉或羽毛即成。測量的一個巢的直徑為15cm,深3cm。每窩產卵2-5枚,也有多至6枚和少至1枚的。卵灰黃白色、光滑無斑,卵的大小據40枚卵的測量為43.2-50.3mm×34.0-38.1mm,平均46.5mm×35.9mm。雌鳥孵卵,孵化期21天。 [2] 
參考資料
  • 1.    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等.《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38
  • 2.    灰孔雀雉  .中國數字科技館[引用日期2016-09-27]
  • 3.    灰孔雀雉指名亞種  .中國動物物種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