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火蟻屬

鎖定
火蟻屬(Solenopsis),隸屬於切葉蟻亞科,工蟻具多級分化。原產於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隨世界貿易的發展,它中部分種類,如入侵紅火蟻,熱帶火蟻種羣遍佈印度、非洲、太平洋島嶼等地區(現已侵入中國沿海)。該屬由217個物種及9個化石種組成。火蟻屬昆蟲毒腺中大多含有大量蟻酸,叮咬人時會造成劇烈疼痛,其攻擊性較強,可主動攻擊莊稼及人畜,咬破路燈電線破壞供電系統,嚴重危害當地的農林業生產、人體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態環境。
拉丁學名
Solenopsi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亞    目
細腰亞目
蟻科
亞    科
切葉蟻亞科
火蟻屬
分佈區域
遍佈全球
中文名
火蟻屬

火蟻屬品種介紹

兵蟻頭多少成正方形,後面稍具凹緣,有一中央溝直到額區上顎很粗,彎,咀嚼邊鈍,無齒;下顎須和下唇須像2節樣子;唇基兩側狹窄,唇基在觸角脊之間向後延伸至觸角基上面。唇基中間有縱溝,縱溝的兩側形成“∩”形隆線,每條隆線的頂端有小尖齒,超出唇基前緣;觸角脊短,平行,相距遠;觸角10節,鞭節棒由端部2節組成,很粗大。複眼小,圓形,甚扃平。胸部狹窄,前胸背板前面鈍圓,前一中胸背板縫較清楚,中胸背板甚凸,中後胸背板縫的刻痕深;後胸背板基部經由正則彎曲部分而與端部相連,其中間有縱溝向下,兩側後面突出,後側角三角形;足稍細長和纖細,腹柄的第一腹柄結鱗狀,橫形,前面有小短柄,從側面看小柄與腹柄結前面形成一正則曲線;第2腹柄結從上面看呈橫卵形,寬大於長;腹部卵圓形,前面稍平截。
火蟻屬 火蟻屬
工蟻與兵蟻相類似,但是個體要小得多,上顎具4齒,端齒長而尖,前一中胸背板縫不明顯,從側面看胸部在中一後胸背板縫處具凹緣。雌蟻頭與兵蟻同,但複眼較大,有單眼。中央溝較不明顯,觸角11節。胸比頭稍寬些,中胸背板長凸,前面凸圓;後胸背板短,不具刺,基部斜,端部垂直。腹柄與兵蟻同,但較短粗,第二腹柄結不像上述兵蟻那樣粗,後面有一較短的柄與腹部相連;腹部較粗大,長卵形,前翅具一肘室和一中室。雄蟻與雌蟻相似,但頭較小,胸部較厚實,較扁平。頭短,頭前比頭後寬得多;上顎狹窄,具8枚尖齒;唇基弧形;複眼和單眼大而突出;觸角12節,柄節短,與鞭節第二節一樣長。中胸異常地凸起,前面凸圓,幾乎完全蓋往前胸背板;前胸背板前面非常狹窄,小盾片很凸,並高於中胸背板;後胸背板不具刺,後面為鈍圓的斜坡。腹柄與雌蟻十分相似,腹部較短,寬卵形。翅與雌蟻同,但前翅的肘室較短寬 [1] 

火蟻屬基本簡介

火蟻屬(Solenopsis)模式種:Solenopsis mandibularis Westwood火蟻為家蟻亞科(Myrmiciane)、火蟻族(Solenopsidini)、火家蟻屬(Solenopsis)種類的俗稱。分類上螞蟻隸屬於胡蜂總科(Vespoidea)蟻科(Formicidae),全世界已知的螞蟻種類超過1萬種;火家蟻屬有181種被命名,主要分佈於新熱帶區(90種)、新北區(18種)及古北區(45種)三個動物地理區。該屬有些種類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或人為的農業生態環境,而成為重要的衞生與農業害蟲,加上它們特殊的族羣結構容易隨人類的經濟活動,分散至全世界各地成為流浪種(Tramp species),往往造成入侵地區重要的危害。火蟻屬螞蟻為小型或中型螞蟻,工蟻體長1-9毫米,單或多蟻后制。觸角10節,鞭節棒2節,複眼大小變化大,部分小型種類缺。截止2008年約270種被描述,本屬螞蟻差異較大,分佈從熱帶一直到亞寒帶。本屬中一些種類成為全球性害蟲,其被統稱“火蟻”。
最初被引入美國的是S. invicta Buren,S. richteri Forel和S. geminata (Fabricius),它們大批出沒於美國南部各州的農田、畜欄,並傳播疾病。它們的毒液為生物鹼成分,可以引起劇烈的疼 痛,甚至過敏反應(Thompson, 1990)。威脅火蟻屬屬下的入侵紅火蟻是一種破壞性的入侵物種,原產於南美洲地區,隨着商業活動已經廣泛分佈在我國南方地區。由於紅火蟻在當地沒有天敵,而且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以及極具攻擊性,已經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多數本土蟻種被消滅。被紅火蟻叮咬到會異常疼痛瘙癢,並出現紅腫,該物種已被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物種之一。
火蟻屬(Fire ant) 的名稱便是在描述被其叮咬後如火灼傷般疼痛感,其後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入侵紅火蟻蟻巢在受到外力干擾騷動時極具攻擊性,成熟蟻巢的個體數約可達到20萬至50萬隻個體,因此入侵者往往會遭受大量的火蟻以螫針叮咬,大量酸性毒液的注入,除立即產生破壞性的傷害與劇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會造成被攻擊者產生過敏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險,若膿泡破掉,則常常容易引起細菌的二次性感染。在1998年所做的調查,在南卡羅來納州約有33000人因被蟻叮咬而需要就醫,其中有15%會產生局部嚴重的過敏反應,2%會產生有嚴重系統性反應而造成過敏性休克,而當年便有2件受火蟻直接叮咬而死亡的案例。火蟻攻擊方式是用其有力的下巴啃咬人的皮膚,然後彎曲身體以其腹部的毒針注射毒液至人的皮膚內。 大量酸性毒液的因此注入,除立即產生破壞性的傷害與劇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會造成被攻擊者產生過敏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險,若膿泡破掉,則常常容易引起細菌的二次性感染,因此為避免傷口的二次性感染,需避免將膿泡弄破。
農業經濟上雜食性的火蟻除對生態環境中土棲的動物造成浩劫般的傷害外,在一些危害嚴重的地區往往泥土中的蚯蚓都會被捕食殆盡;除攻擊土棲動物破壞土壤微棲地外,火蟻也會對於農作物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火蟻取食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與根系,對於作物的成長與收成造成經濟上極大的損失。
公共安全上火蟻的蟻巢也常常入侵户外與居家附近電器相關的設備中,如電錶、電話總機箱、交通號誌機箱等,造成電線短路或設施故障,據統計在美國入侵紅火蟻對於相關電器設施的危害每年就高達1千萬美元的損失。
財政經濟上光估計美國德州因火蟻危害造成財政上的損失每年就高達3億美元,其中包括家畜、作物、公共衞生、環境生態上的傷害。入侵紅火蟻 (RIFA) 對於美國南部受侵害地區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每年估計在50億美元以上,造成農業上的損失約在7億5千萬美元以上。

火蟻屬分佈範圍

火蟻屬原產於美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屬下物種非常多,隨着人類活動被帶到世界各地,如今已經廣泛分佈全球,在許多地區該屬螞蟻是入侵物種

火蟻屬屬下物種

(以下為部分物種)
追蹤火蟻Solenopsis indagatrix
知本火蟻Solenopsis tipuna
迅疾火蟻、急逃火蟻Solenopsis fugax
蘇州火蟻Solenopsis soochowensis
入侵紅火蟻(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
熱帶火蟻Solenopsis geminata
賈氏火蟻Solenopsis jacoti Wheeler
熱帶火蟻 熱帶火蟻
北京火蟻Solenopsis jacoti pekingensi

火蟻屬其他火蟻屬種類

1.熱帶火蟻Solenopsis geminata(F.)
工蟻鑑別特徵:頭部近正方形至近梯形,長1.06~2.20cm,寬0.98~2.33mm。複眼前常輕微凹陷;頭頂中間明顯下凹,有帶橫紋的縱溝伸向額部,頭頂兩側葉近半球形;唇基兩側齒明顯,其間的前緣凹陷,中齒缺如,罕見不明顯的小齒;上顎具齒,但常因碾磨種子而變得平鈍;複眼最大直徑為9~11個小眼寬,最小直徑約7~9個小眼寬;偶見中單眼;觸角柄節短,彎,離頭頂約0.3~0.5倍柄節長;前胸背板前緣兩側圓,至多略呈角狀;中胸側板前腹邊厚,多缺刻,呈現為齒狀、角狀或近四邊形突起;並胸腹節背面和其後斜面兩側具脊狀突起;後腹柄結略寬於前腹柄結,後腹柄結後面具橫紋與刻點,前腹柄結腹面的柄腹突由1~2個小齒構成,稀見很窄的半透明突。頭部和中胸背板毛密,有時胸側板亦見。雖同一蟻巢個體間顏色比較一致,但種內顏色變化大,從橘紅色(僅柄後腹深褐色)至黑褐色[僅上顎基附近及足(尤其端部)紅褐色]。小型工蟻色較深且較一致。
本種已傳入熱帶亞洲和非洲。但中國台灣、印度北部、馬來半島的種羣個體均為淺紅色,具發達的中側片突起,可能源自單個蟻羣。對非洲種羣瞭解不多,但發現於熱帶西非,似產自美國佐治亞、佛羅里達等地的黑色型。南美西部的本種種羣個體平均小於其他地區種羣個體,人被蜇後,產生的痛感及膿泡與紅火蟻等種類相同,但尚未發現形態上與其他地區本種個體的差異。本種兵蟻運動較慢,攻擊性不強。本種在美洲分佈於美國南部至南美的廣大區域,包括巴西東北沿海區域、亞馬孫盆地西部、秘魯沿海等地。
2.木火蟻Solenopsis xyloni MacCook
工蟻鑑別特徵:頭部略呈心形,長1.00~1.50cm,寬0.89~1.53cm。頭頂中間輕微下凹,不具帶橫紋的縱溝;唇基中齒缺如,側脊明顯,末端突出呈短圓齒,側齒間的唇基邊緣直,或凹陷,或呈波浪狀;複眼約含有70~80個小眼,最大直徑為9~11個小眼長,最小直徑約7~9個小眼長;觸角柄節短,兵蟻離頭頂約0.25~0.45倍柄節長,最小的工蟻離頭頂也有柄節端的近2倍寬的距離;前胸背板前側角圓,無突出的角;中胸側板前腹邊厚,外翻,但比較規則,無缺刻;並胸腹節背面和斜面兩側無脊狀突起;後腹柄結略寬於前腹柄結,後腹柄結後面上半部分多光亮,下半部分光亮至呈橫紋,前腹柄結腹面的柄腹突明顯窄齒狀,半透明,但小於複眼,有時窄齒基後伸。頭部和中胸背板毛密,有時胸側板亦見。雖同一蟻巢個體間顏色比較一致,但種內顏色變化大,從橘紅色(僅柄後腹後面部分深褐色)至黑褐色[僅上顎基附近及足(尤其端部)紅褐色]。同一蟻巢小型工蟻與大型工蟻顏色一致。和熱帶火蟻一樣,可能在顏色方面有規律,即棲息於濕度較大的生境中的個體顏色較深,比較乾燥的沙漠地帶的個體顏色較淺。本種分佈於美國的南部和墨西哥的亞熱帶地區。
Hung&Vinson(1977)根據同工酶試驗結果認為,熱帶火蟻和木火蟻間存在雜交種。根據Trager,熱帶火蟻和木火蟻間的雜交種geminata×xyloni的主要特徵是,大型工蟻的並胸腹節背面和其後斜面的交界處兩側有一對短的縱脊或不規則形突起。
3.黑火蟻Solenopsis richteri Forel
工蟻鑑別特徵:大型工蟻頭部橢圓形至略呈心形,長1.04~1.41mm,寬0.87~1.35mm。頭頂中間下凹,有中縱溝;唇基中齒常較紅火蟻短鈍,唇基側脊明顯,末端突出成角狀齒;觸角柄節長,兵蟻柄節端離頭頂約0.08~0.15倍柄節長,小型工蟻柄節端可伸達或超過頭頂;前胸背板前側角成角狀,常有明顯的突起,背板後面部分中部通常下凹(而其他種類一般正常凸起);並胸腹節背面和其後的斜面之間呈鈍圓角狀,偶呈脊狀;後腹柄結略寬於前腹柄結,後腹柄結後面上半或2/3部分光亮或稍呈紋狀,下半或1/3部分具橫紋與刻點。主要為黑色,但上顎、唇基側葉、觸角窩、胸縫、足跗節、觸角索節和柄後腹斑塊深褐色至黃褐色;額中斑黑色,但許多標本與周圍區域界限不明顯;保存比較久的標本和一些新鮮標本色較淺,頭、胸褐色,但多少有些黃色斑駁。分佈於巴西、阿根廷和美國的阿拉巴馬、密西西比等地。
化學和遺傳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紅火蟻和黑火蟻之間出現有雜交種richteri×invicta,呈似黑火蟻顏色被洗脱後的顏色,頭、胸比柄後腹更褐或更斑駁,柄後腹斑塊暗,後緣不明顯,額中斑可見,頭部橢圓形至略呈心形。南美一些地區本種的一些標本在形態上似北美的雜交種。北美的“純”黑火蟻在形態上的變異無疑比南美的黑火蟻小。
4.巴西火蟻Solenopsis saevissima Smith
工蟻鑑別特徵:該種較紅火蟻細小,更限於熱帶地區,除顏色外,形態上更似黑火蟻。頭部近梯形或近正方形至輕微卵圓形,長1.00~1.41mm,寬0.85~1.38mm。頭頂中間下凹,有中縱溝;唇基中齒不發達,常不在中間位置,唇基剛毛明顯,着生於中齒或近端;唇基側脊明顯,末端突出成角狀齒;前胸背板前側角成角狀,但無明顯的肩瘤,或僅有小突起,背板後面部分通常扁平或輕微凸起;並胸腹節背面和其後的斜面之間呈鈍圓角狀,偶呈脊狀;後腹柄結略寬於前腹柄結,後腹柄結後面上半或2/3部分光亮或稍呈紋狀,下半或1/3部分具橫紋與刻點。種內顏色變異大,顏色式樣的分佈與紅火蟻相同,即北方地區個體以紅色為主,東南地區個體以深褐色為主。在亞馬孫盆地西部,本種與同域分佈的紅火蟻的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無深色額中斑、柄後腹斑塊佔第1背板的3/4或更大部分;在東南區域,本種個體小,色深,與同域分佈的深色紅火蟻的主要區別在於明顯的黃額和唇基(有時達頭部前面的1/5至2/5)與頭部其他部分的褐色形成高度對比以及黃額上深色額中斑的缺失。分佈於巴西 [2] 
火蟻屬蟻后
參考資料
  • 1.    C.T.賓厄姆著;趙清山譯,印度動物志 膜翅目 蟻科=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林業部南方森林植物檢疫所,1985.09,第105頁
  • 2.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編譯,紅火蟻,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6,第3頁